任务一答案:一、单选题;(1/15)、少年后期的儿童文学应当自觉地把( )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
(2分)A、艺术性B、文学性C、思想性D、深刻性(2/15)、2岁的儿童掌握词汇量约300个,到了3岁时词汇量已达( )。
(2分)A、500个B、800个C、1500个D、1000个(3/15)、婴幼儿是靠( )接受儿童文学的,(2分)A、听觉和感觉B、感觉和视觉C、阅读和感觉D、视觉和听觉(4/15)、少年前期年龄的界定大致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我国的( )阶段。
(2分)A、幼儿园B、小学C、高中D、初中(5/15)、( )是少年后期文学常见样式之一。
(2分)A、童话B、寓言C、散文D、故事(6/15)、少年社会化程度的最显著标志是( )。
(2分)A、情感萌芽B、人际交往C、人格形成D、成人感(7/15)、“爱的母题”的审美基调( )。
(2分)A、端庄深邃B、奇异狂放C、游戏幻想D、悠远率直(8/15)、童年期是指( )阶段,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小学阶段。
、(2分)A、一至六、七岁B、六、七岁至十一、二岁C、十四、五岁至十八岁D、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9/15)、( )儿童小说是儿童阅读的最早的小说。
(2分)A、婴幼儿期B、幼儿期C、少年期D、童年期(10/15)、少年前期儿童最为喜欢的体裁是( )。
(2分)A、诗歌B、小说C、散文D、童话(11/15)、建立起社会的道德感、正义感、责任感是( )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
(2分)A、童年年期B、少年前期C、青年期D、少年后期(12/15)、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从( )以后才真正开始的。
(2分)A、1岁B、2岁C、4岁D、3岁(13/15)、在儿童文学中,( )是儿童文学特点最鲜明的文学。
(2分)A、婴幼儿文学B、童年期文学C、少年后期文学D、少年前期文学(14/15)、( )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
(2分)A、童年年期B、少年前期C、青年期D、少年后期(15/15)、( )、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2分)A、浅显性B、韵文性C、艺术性D、新奇性二:判断题:(1/10)、根据婴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婴幼儿文学的语言是口语化的。
(2分)A、正确B、错误(2/10)、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从2岁以后才真正开始的。
(2分)A、正确B、错误(3/10)、儿童故事是童年期儿童阅读最早的文学样式。
(2分)A、正确B、错误(4/10)、科幻作品是少年前期少年最为喜欢的体裁。
(2分)A、正确B、错误(5/10)、区别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的分界线是有无童趣。
(2分)A、正确B、错误(6/10)、所谓文学接受是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
(2分)A、正确B、错误(7/10)、童年期儿童喜爱的散文是以篇幅短小的抒情散文和知识性散文。
(2分)A、正确B、错误(8/10)、少年后期是最富有集体主义情感、最重友情的阶段。
(2分)A、正确B、错误(9/10)、少年后期的儿童文学应当自觉地把深刻性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
(2分)A、正确B、错误(10/10)、少年社会化程度的最显著标志是“成人感”。
(2分)A、正确B、错误三:多选题(1/10)、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是( )。
(3分)A、韵文性B、直观性C、叙事性D、幻想性(2/10)、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指( )。
(3分)A、婴幼儿文学B、学龄期文学C、少年期文学D、童年期文学(3/10)、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把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描述为( ) 和产生兴趣几个阶段。
(3分)A、需要B、阅读C、注意D、讲解(4/10)、对少年前期文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真实性、( )。
(3分)A、抒情性B、深刻性C、艺术性D、新奇性(5/10)、少年后期的年龄特点是个体在( )上基本成熟,并已接近成人。
(3分)A、性格B、气质C、心理D、生理(6/10)、少年后期的社会化程度具体表现在( )等方面的初步形成。
(3分)A、道德B、理想C、人格D、世界观(7/10)、婴幼儿文学常采用的表现手段是( )。
(3分)A、拟人B、比喻C、反复D、夸张(8/10)、童年期儿童文学的常见样式,除了小说和童话之外,还应有( )。
(3分)A、儿歌B、儿童诗C、散文D、故事(9/10)、皮亚杰早在20年代就对儿童语言做过详细研究,他将儿童语言分为两大类( )。
(3分)A、口头语言B、自我中心语言C、社会化语言D、诗体语言(10/10)、童年期文学的基本要求是( )。
(3分)A、浅显性B、真实性C、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D、趣味性四、简答简述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
答: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先生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一书,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儿童文学的类型学研究。
打破了体裁、题材、风格、流派这些通常的划分类别的界限,富于创意地将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
“爱的母题”又分为母爱型和父爱型两种。
现代母爱型儿童文学作品是“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它采用极和儿童口味的表现形式,在审美上侧重于“审美情感的升华”,在情绪基调上是“亲切温馨”的。
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的最大特征是“直面人生”,它是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父爱型儿童文学传达的是“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
“顽童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向的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天性。
这类儿童作品关注的是儿童的自由发展,它通常是以新奇的艺术形象、曲折的情节来表现。
如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三部曲和《小飞人卡尔松》三部曲就是属于此类型的典型作品。
顽童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传达的是“奇异狂放”的艺术氛围。
“自然母题”这类儿童文学无疑能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孩子们则可以惊叹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激情。
传达的是“悠远率真”的艺术氛围。
儿童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是什么?答: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是儿童,因此对语言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首先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因为孩子年龄小,识的字少,理解能力也有限。
其次,儿童文学的语言还要简短精练,切忌长句。
原因不但在于短句的语法关系一般比较简单,容易理解,而且也因为短句更适宜于表现活泼的、跃动的、更贴近于儿童天性的人和事。
再次,儿童文学的语言要规范优美,避免语言上的随意性和粗鲁化。
因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阅读文学作品,兼有一个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
所以儿童文学作家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优美,在语言的使用上,有意识地承担起维护祖国语言健康美和纯洁美的责任。
五、名词解释成人感所谓成人感是指初中生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大人,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渴望参与成人的角色,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大人,渴望得到尊重,要求独立。
成人感的产生是初中生意识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特征。
少年后期少年后期一一指十四五岁到18岁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又叫青年初期,它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年时期的开始阶段,其个体特征是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
少年后期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儿童,不仅在生理、心理的个体发展上已接近成熟,而且以童年期与少年前期的社会化进程为基础,经过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已基本具备了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的各种条件。
掌握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技能的社会化要求,在少年后期已基本达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道德意识形成。
其次是世界观初步形成, 三是理想的初步形成, 四是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任务二答案:一、单选题(1/15)、《六年级大逃亡》的主人公是( )。
(2分)A、潘冬子B、张嘎C、李小乔D、海娃(2/15)、将儿童小说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三种类型,其分类标准是按( )。
(2分)A、按叙述方法B、按结构安排C、按篇幅大小D、按表现手法(3/15)、《七个铜板》的作者是( )。
(2分)A、泰戈尔B、莫里兹C、安徒生D、莫泊桑(4/15)、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纸船》属于( )。
(2分)A、儿童小说B、儿童戏剧C、儿童报告文学D、儿童散文(5/15)、( ) 是配合游戏动作的儿歌。
(2分)A、摇篮曲B、绕口令C、游戏歌D、数数歌(6/15)、( )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
(2分)A、儿歌B、儿童散文C、童话D、儿童诗(7/15)、对报告文学来说,( )是它的灵魂和生命。
(2分)A、真实B、艺术C、简短D、快速(8/15)、《守株待兔》属于( )。
(2分)A、儿童诗B、儿童戏剧C、寓言D、儿童散文(9/15)、儿歌并非书面文学,而是( )。
(2分)A、通俗文学B、口头文学C、高雅文学D、民间文学(10/15)、下列哪一组作品是常人体童话( )。
(2分)A、《皇帝的新装》、《七色花》、《浮云》B、《卖火柴的小女孩》、《神笔马良》、《小溪流的歌》C、《大林和小林》、《小蝌蚪找妈妈》、《渔童》D、《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大林和小林》(11/15)、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 上。
(2分)A、押韵B、流畅C、准确D、悦耳(12/15)、( )是儿童文学中文学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2分)A、儿歌B、儿童小说C、童话D、儿童诗(13/15)、以异乎寻常的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叫( )。
(2分)A、拟人体童话B、故事体童话C、常人体童话D、超人体童话(14/15)、报告文学是介于新闻与( )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
(2分)A、诗歌B、散文C、小说D、寓言(15/15)、( )是以夸张讽刺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
(2分)A、童话诗B、寓言诗C、讽刺诗D、故事诗二、判断题:(1/10)、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流畅上。
(2分)A、正确B、错误(2/10)、儿童小说的主题是没有针对性的。
(2分)A、正确B、错误(3/10)、结构方式不同是寓言与童话的区别之一。
(2分)A、正确B、错误(4/10)、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是寓言的“灵魂”所在。
(2分)A、正确B、错误(5/10)、儿童散文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2分)A、正确B、错误(6/10)、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最显著的特征。
(2分)A、正确B、错误(7/10)、《下巴上的洞洞》属于儿童诗。
(2分)A、正确B、错误(8/10)、矛盾冲突明快、尖锐是儿童戏剧的特征之一。
(2分)A、正确B、错误(9/10)、儿歌的语言通俗易懂,要努力使用书面语。
(2分)A、正确B、错误(10/10)、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文学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2分)A、正确B、错误三、多选题(1/10)、寓言的语言要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