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4-07-03T10:02:4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牟经娟
[导读] 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但是组织结构上并没有相应的病理情况的改变。

牟经娟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 1164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来我院治疗的60名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即针灸治疗。

对照组采用普通方法治疗。

结果实行中医疗法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焦虑也得到了充分的缓解。

结论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比普通治疗方法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48-02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由于内脏功能失调造成的综合性疾病,多由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人体的部分生理功能的暂时性失调,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但是组织结构上并没有相应的病理情况的改变[1]。

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方面,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而中医药医疗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没有具体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本次实验就是为了探究在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过程中中医介入治疗的临床实践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筛选2012年到2013年间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一共60名。

其年龄跨度为26岁到74岁,男性11人,女性59人。

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上和疾病状况上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对比的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临床方法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

在患者脊柱自上而下对夹脊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采用捻转法平补平泻,以患者得气为度。

这些穴位均要留针30分钟,留针间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以加强针感。

每天行针一次,12天为一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
1.3.1SAS焦虑自测量表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自测。

当得分大于或等于50时,则判定患者为焦虑状态。

1.3.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自制量表
这是针对于本实验的疗效测评所特意制作的一份量表,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作严重程度的分级。

我们将其分为四级。

零分:无症状。

一分:轻度症状,对工作生活无影响。

二分:中度症状,对工作生活用一定影响,但是可以坚持。

四级:中毒症状,无法坚持工作生活且非常痛苦。

1.4疗效标准
我们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将疗效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为痊愈,即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患者情绪焦虑的症状完全消失。

二级为有效,即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有部分消除。

三级为无效,即上述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症状情况与治疗前相同。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及紊乱症状情况对比
对照组在治疗前SAS自测平均分为(56.03±10.72)分,症状评分平均分为(2.81±0.58)分。

治疗后SAS自测平均分为
(52.10±9.32)分,症状评分平均分为(1.42±1.08)分。

治疗组在治疗前SAS自测平均分为(56.01±10.19),症状评分平均分为(2.73±0.72)分。

治疗后SAS自测平均分为(41.82±8.16)分,症状评分平均分为(0.49±0.28)分。

经过对比可知,治疗组的治疗后SAS平均分比对照组的要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也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要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及紊乱症状情况对比
观察指标对照组治疗组
SAS评分症状评分 SAS评分症状评分
治疗前 56.03±10.72 2.81±0.58 56.01±10.19 2.73±0.72
治疗后 52.10±9.32 1.42±1.08 41.82±8.16 0.49±0.28
2.2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5人,有效13人,无效12人,总有效率60.00%。

治疗组患者治愈13人,有效13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86.67%。

可见,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2。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0 13(43.33) 13(43.33) 4(13.33) 86.67
对照组 30 5(16.67) 13(43.33) 12(40.00) 60.00
P值 --- <0.05 >0.05 >0.05 <0.05
3 结论
植物神经系统具有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当神经活动因为外界因素而变得紧张时,大脑皮质功能会被弱
化,皮下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被削弱,从而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该综合征涉及面广,不同的症状分属不同的科室。

但是在中医病证中,我们将其主要病因归结于情志因素。

中医讲究心神合一,消极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心气亏虚、心血不足,从而造成机体阴阳气血失调。

本实验旨在与研究中医针灸疗法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治疗效果。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行中医疗法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焦虑也得到了充分的缓解。

虽然接受传统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也有疗效,但和实验组相比,效果不够明显。

这与我们实验前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疗法有着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春洪,张震老师诊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证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1-4
[2]张丽丽,李平.针刺治疗神经功能紊乱的研究[J].四川中医, 2012,10(30):127-1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