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财版基础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东财版基础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营 业 费 用
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 ◆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 ◆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
3.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相互联系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 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账户名称
▲反映的经济内容(会计要素)相同。会计 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方法;会计账户则可 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
账方法。 作为记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记账符号,
用来表示“增加”或“减少”。
◆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三、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为“借”、“贷” 二字。
◆主要作用 ——表示“增加”或“减少”;账 户中的登记方向。
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
◆符号含义: 表示增减,但对于六类性质不同 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
总分类科目
应收账款
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沿海公司 鸿运公司
二级科目
注意:《企业会计制度》与《基础会计》教材对 会计科目的不同分类方法
◆◆◆◆◆ 《基础会计》教材对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
◆利润类归并入所有者权益类; ◆收入类与费用类的一部分合并为损益类; ◆费用类的一部分独立为成本类。
总分类科目
应收账款
80 000元
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沿海公司 鸿运公司
二级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 计科目(如“应收账款 —沿海公司” 等)
◆是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 可提供详细指标
◆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企业核算需要设置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2)相互区别
▲ 外表形式不同 :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 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
▲ 发挥作用不同 :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 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 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1.总分类科目 ◆ 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 ◆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 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 等) ◆ 是设置总账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可提供 总括指标 ◆ 一般由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统一规定
和余额的汇总,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 不同会计期间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 所有账户的发
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 系。部分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平衡”绝非指单个账户 借方、贷
方发生额的相等关系。在某一个账户中, 其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一般不 会存在平衡关系。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借
贷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账户
(一)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专门格式,用以分 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 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 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格式; ▲ 主要作用: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 ▲ 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设置依据 (账户名称)
专 门 格 式
发生时间 记账依据 经济业务 增减变动
余额
2.账户的设置原则 ◆ 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 要素内容
◆ 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 经营管理的需要
◆ 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 对稳定
◆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应简明适用,称谓规范
(二)账户结构
◆基本含义: 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在账户 中的登记方法。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 ◇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 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
2.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 ——T形账户
3.会计账户能够提供的金额指标
(三)账户的设置 ★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特点和管理 的要求设置
销售费用
二、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含义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
(二)基本原则
1. 以反映资金运动内在规律的会 计等式为记账基础。
2.对每项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 的类型记录。
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1)如果影响到等式双方要素,必定同增或同减; (2)如果只影响等式单方要素,必定是有增有减。
此外,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可归纳为九类, 也可在九类的基础上归纳为四大类。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 须平衡。
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复式记账,一定 会计期间的所有账户之间会形成如下两 个方面的自动平衡 关系:
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
必须平衡”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 内账户的发生额
银行存款
(1)存入 1 000 (2)支付 500
发生额平衡
三、复式记账的作用
▲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 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 脉,便于对业务内容的了解和监督。
▲能够运用平衡关系检验账户记录有 无差错。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1.产生——大约在12-- 13世纪起源于
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总结于 14世 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
2.演进——借、贷二字最初只表示
“借主”与“贷主” 之间的债权、债务关 系及其增减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 的丰富,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 资增减变化的记账符号。
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
4.可以对一定时期会计账户的记录进行综 合试算,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与否。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即各种业务的发生, 起码会引起 两个会计要素 (或同一要素中的 两个项 目)发生增减变化。体现了如下规律 :
运用会计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记录下 来,即复式记账。
(一)基本含义 ◆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以 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 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 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基本特征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
1.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2.对所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需要全面、 系统的反映。
3.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起码两个账户中 进行等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