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的辨析——词汇的色彩意义
581班 10号陈玉【摘要】同义词是指一组声音不相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以汉语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
【1】即使词义基本相近,但仍在词汇意义方面、词汇的用法及语法功能和色彩意义的某个方面可能还会有细微的差别。
这当中的色彩意义是较难理解的。
本文主要介绍词的色彩意义中常会接触到“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三种。
【关键字】色彩意义形象感情语体
一、部分色彩意义的重要定义
词的色彩意义是指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主要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意义,色彩意义依附于词的词汇意义之上,表明词的风格特征、适用语域和说话人的态度倾向等。
【1】而各种不同的色彩意义有不同的定义和效果。
(一)词汇的形象色彩
指的是某些词语往往给人—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
(二)词汇的感情色彩
主要是指褒贬色彩。
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同,也就是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褒贬意味,或者需要依靠情景才能分辨这个词语的褒贬性的
词叫中性词。
(三)词汇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风格色彩,它是指与特定语体相适应的词的风格特色,反映了词与交际场合的关系。
二、部分色彩意义的具体表现
词汇的色彩意义表现出词义所蕴含的某些独特倾向、韵味、情调、气息等相对空灵而又独具特色的内容,常常伴随词汇的意义改变而改变。
色彩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风格色彩、地域色彩、时代色彩等丰富多彩的领域【1】。
本文主要介绍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词汇的语体色彩的具体表现:
(一)词汇的形象色彩的具体表现:
某些词语往往给人—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
例如“掂量”和“斟酌”,这两个词语都有“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是“掂量”就让人想到一种动作,即手掌展开,向上不断托举的样子;而“斟酌”一词就不会令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同样的“雀跃”和“高兴”也是如此,前者用一个“跃”字、动词,描绘出高兴的程度,而平凡的“高兴”却没有这种形象感,平淡无奇。
(二)词汇感情色彩的具体表现:
不同的用词,不但反映了不同的感情,也反映了不同的立场,所以词汇必然具有感情色彩。
例如:“结果”、“成果”和“后果”,都指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其
中,“结果”中性词,可以用于好的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
如“他们商谈的结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结果”用于好的事物;“我们商谈的结果崩了”,“结果”用于坏的事物。
“成果”,褒义词,意思是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是一种好的结果,如“祝贺你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后果”,贬义词,意思是后来的结局,多用于坏的方面,如“滥伐森林的行为再不制止,后果不堪设”【2】再例如:“巨大”、“宏大”和“庞大”,都有很大的意思,其中,“巨大”中性词,如“对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巨大”用于好的事物;“要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大”用于坏的事物。
“宏大”,褒义词,有雄伟、壮阔之意,如“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
“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如“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状况应该改变”。
(三)词汇的语体色彩
语体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两种类型,书面语体分为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个小类,而且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还比较大,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
口语语体又分为说话体和演讲体,是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通俗语言。
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也不相同。
例如:“儿童”和“小孩儿”都是指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前者比较庄重,后者比较亲切。
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里,如换用“小孩儿”就不协调;而在“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里,如换用
“儿童”,也会失去原有情味。
再如“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均为同义词,前者多用于书面,后者多用于口头。
三、词汇色彩意义的必要性
词汇的色彩意义丰富多彩是词汇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所以学好词汇的色彩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本段通过色彩意义中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方面例证说明词汇色彩意义的必要性。
(一)形象色彩方面
1.学会体会词汇的形象色彩可以使我们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
例如:成语“全盘托出”中“托”都是容易写成“拖”,如果写这个成语的时候想一想,现在需要的动作应该是“手掌向上,托举一物”,而不是横向拽拉物体,就不会再写错了。
2.语言的形象色彩可以暗示作者的情绪,诱发读者的情感。
(二)感情色彩方面
准确把握词汇的感情色彩有利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主旨和情感态度。
例如:近义词辨析选择题就常需考虑词汇的这一特点,“雷同”和“类同”这组词语就较难区别使用,但是如果明确“雷同”是贬义,而“类同”是中性的,那就不会随便乱用了。
(三)语体色彩方面
准确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有助于与人恰到好处的交往。
在语言表达题的“语言要得体”这一考点中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让学生感觉有一定难度的谦词与敬词的使用,其实就是以把握好词汇的语体色彩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 崔海燕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2] 曹伯荣廖序冬现代汉语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字核字(2011)第065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