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②、借助图片演示,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
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
②、当堂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③、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循序渐进寻求真理的探究意识。
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到一般认识事物规律等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初步培养。
2.教学难点: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初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以问题推进的小组内合作探究式教学2、手段:动画、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气体摩尔体积1.影响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2.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
(2)符号:。
(3)数学表达式:。
(4)单位:。
3.标准状况(STP)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剖析(1)四条件:温度,压强,基准,对象。
(2)数值及单位:22.4 L·mol-1。
[思考探究]在同温同压下,1 mol不同固体或不同液体的体积为什么不同?而1 mol气体的体积为什么相同?[典例]1.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 L的是()A.标准状况下1 mol H2OB.20 ℃、101 kPa时36.5 g HClC.常温常压下17 g NH3D.标准状况下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是22.4 LB.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C.1 mol He和1 mol O2的体积相同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的混合气体(任意比)的体积约是22.4 L 3.(1)标准状况下,33.6 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标准状况下,2 mol 氢气的体积为L。
(2)标准状况下,6 g氢气的体积为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的CO2的质量为g。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内容:在相同和下,相同的任何都含有相同数目的,这个规律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思考探究]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如图所示:问题思考:(1)等质量的CH4、CO2、O2、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H4、CO2、O2、SO2的体积比为多少?(3)A、B、C、D四个气球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2.阿伏加德罗定律常用的三个推论1.在标准状况下,a g气体A与b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B.同温同压下A与B的密度之比为b∶aC.同质量的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aD.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为a∶b【测评练习】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2)标准状况下,36 g水的体积约为44.8 L。
()(3)1 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等,体积也都约为22.4 L。
()(4)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H2B.O2C.CH4D.CO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2 g O2的体积为22.4 L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D.在0 ℃、1.01×105Pa下,22 g CO2和16 g O2混合后的体积约为22.4 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1 mol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B.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分子数相等D.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含有N A个氮原子的氮气体积约为11.2 LB.标准状况下,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6.同温同压下,11.2 L二氧化碳和11.2 L氧气所含氧原子数()A.相等B.前者多C.后者多D.无法确定7.现有C2H4(乙烯)和O2两种气体。
(1)两者的质量相等时,在标准状况下,①体积比为;②密度比为;③分子数比为。
(2)在相同状况下,当两者体积相同时,①质量比为;②密度比为;③分子数比为。
(3)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时,①体积比为;②密度比为;③质量比为。
五.《气体摩尔体积》板书设计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二、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为Vm3、单位:L/mol4、表达式:Vm = V/n5、0°C、1.01×105 Pa(标准状况)时,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内容: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规律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2.阿伏加德罗定律常用的三个推论相同条件结论公式语言叙述T、p相同n1n2=V1V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同温同体积下,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T、p相同ρ1ρ2=M1M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
比较容易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分析数据能力。
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
学习方式:本节课是《物质的量》的第二课时,前面已经学习了计算物质的量的两种方式:n=N/NA,n=m/M,这两个公式对学生理解n=V/Vm均有帮助,可进行迁移。
摩尔质量概念和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相似,对学生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很有帮助。
质量中包含几个摩尔质量就是几摩尔,而气体体积中包含几个气体摩尔体积就是几摩尔。
教学中要注意利用这些前知识,对学生学习新概念起到辅助作用。
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后面学生将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学习溶液中如何求算物质的量。
效果分析根据几个巩固练习的评测,我发现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使用的范围理解较为到位,但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存在问题。
1-6小题是围绕标况下气体体积、质量、微粒个数、摩尔质量的综合运算,由于题目考察内容非常基本,因此正确率比较高,第7题是本节课的拔高题,出错较多,属于正常现象。
可以看出,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个别同学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仍需提高。
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宏观量和微观粒子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物理量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气体摩尔体积。
并由它建立气体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气体中微粒数三者的关系,是学习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微粒数关系之后,物质的量浓度之前的重点内容。
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物质的量是通过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将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其所含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的,因此鲁科版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安排在了一起。
注意了该概念的实际应用。
教材设计的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物质的体积大小。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1mol的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其体积是相同的”,然后呈现了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大小的示意图”。
教材还设计了“迁移应用”栏目,将物质的质量、分子数、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评测练习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2)标准状况下,36 g水的体积约为44.8 L。
()(3)1 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等,体积也都约为22.4 L。
()(4)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H2B.O2C.CH4D.CO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2 g O2的体积为22.4 L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D.在0 ℃、1.01×105Pa下,22 g CO2和16 g O2混合后的体积约为22.4 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1 mol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B.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分子数相等D.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含有N A个氮原子的氮气体积约为11.2 LB.标准状况下,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6.同温同压下,11.2 L二氧化碳和11.2 L氧气所含氧原子数()A.相等B.前者多C.后者多D.无法确定7.现有C2H4(乙烯)和O2两种气体。
(1)两者的质量相等时,在标准状况下,①体积比为;②密度比为;③分子数比为。
(2)在相同状况下,当两者体积相同时,①质量比为;②密度比为;③分子数比为。
(3)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时,①体积比为;②密度比为;③质量比为。
教学反思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接受比较困难。
为此采用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授课模式。
讲授新知识时,将大问题分割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降低探究难度,一步步解决,这样,学生讨论、探究的目的很明确,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思维逐渐被激活,并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的讨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