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

加强农村小学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小学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 当今社会,农村交通条件逐渐变好,各种交通工具在城乡逐渐普及,各种大车、小车、摩托车、自行车飞速的在公路上行驶,在给人们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各种大小车祸也在不断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在内的诸多安全问题得到普遍重视。

为此,党和全国人民都非常重视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因此,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农村及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依靠广大群众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主、安全可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探索农村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可行性措施,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一、当前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学校采取问卷分析、实地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就“小学生自护及平安意识”等问题在学生及周边群众中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

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当前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60%的小学生能够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以及“不得私自下河游泳”等基本的安全常识。

然而对于地震、滑坡、雷击等自然灾害方面却了解甚少,只有8%。

对于煤气中毒、家庭火灾等方面因年龄而异表现不同,年龄稍大的小学生能略知一二,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脸茫然。

而对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则令我们略感欣慰。

几乎所有的家长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知识教育。

在这之中,83%的家长认为对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比较满意,15%的家长则认为还有待提高,另有2%的家长认为这项工作应由学校来完成。

比较起来,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近70%的小学生表示愿意听取父母关于安全知识的讲解。

这说明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62%和97%的家长和小学生不知道3月31日是国家法定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因此,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部分年龄偏大的老人及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对小学生监护意识薄弱,个别教师和家长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行,其它方面都是次要的。

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安全知识比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学生实际安全技能欠缺,学校安全逃生演习效果欠理想,学校、家底安全设施存在诸多隐患,学校和社会系统安全教育与心理辅导有待加强……。

三、探索与研究为此,我校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加大对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大力宣传学校安全工作法律法规,加强师生自防自救教育,如我校利用每年的安全教育日及校会、班会、教师会议的机会,采用黑板报、墙报、国旗下讲话、广播、讲座,充分利用活动课、学科教学渗透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差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课间,通过行政、师生值勤,督促、检查安全纪律落实措施。

及时小结,定期检查有无隐患,每学期学校至少要对安全教育及安全隐患做6次检查,加大执行力度,解决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如对舞台顶层竹排用铁线加固,教室用电设施全部更换更新,尽量让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一)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1、建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总务处、德育室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2、制度保证措施到位①、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由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②、签订责任书。

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

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

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

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臵预案制度。

学校建立事故处臵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臵预案制度。

5、学校校园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有四个球形摄像头,分别安装在学生活动比较多的区域,能够摄到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相互追逐打闹等不良行为,给发生安全事故提供了相关证据,还在会计室,电脑室安装报警系统,预防盗窃。

6、严格把好“路队、课堂、课间、饮食”安全关。

一是把好上下学安全关。

学校领导、值日教师、安保人员重点监护学校大门口,在南北十字路口加派护送教师,并先于学生10分钟到岗。

二是把好课堂安全关。

教师上课尤其是体育课、实验课、活动课,要严密组织、严肃纪律,做到课堂活而有序。

三是把好课间活动安全关。

安全包区领导及值日教师提前到岗,负责监督检查责任区学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处理。

四是把好饮食安全关。

学校食堂从原料的购买质量到加工的过程,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章程,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㈡、发挥班主任安全教育的主体功能。

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完成的,责任重大。

班主任不但要了解有关的安全常识,而且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天天讲安全,时时提醒、监督、检查。

每一次大型活动前都要讲安全,活动结束后还要总结。

大部分的学生自律性较差,班主任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

如:学生之间闹矛盾要及时解决,避免发生刑事案件。

对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要反复进行教育,用具体的实例感化他们,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利用班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感恩教育与危机防范教育。

要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放录像、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和竞赛、师生自编自演小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站在安全教育的第一线,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㈢、抓好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思想引导。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加强课堂教育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尤其需要特别重视体育课、劳动课、科技课的安全教育。

对有一定危险的运动项目(如推铅球、跳高等),教师要事先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发生扭伤、骨折等安全事故。

对体力劳动,教师应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还要进行禁毒、禁赌等教育。

一般来讲,师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缺少社会经验,抵制诱惑、欺诈、威胁的能力较差,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较差。

学校要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创造条件加强安全预防训练,尽量让师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切实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

”我校积极引导师生参加人身保险,意想不到的事情即使会发生,也能协调处理好。

因为人身安全事故防不胜防,所以为了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减轻其遭受意外伤害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学校积极动员学生投保。

开展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不能因为课外活动的安全系数较课内活动低,而减少或不开展课外活动,相反,应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其中尤其对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应严格报批,将安全防范工作贯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安全教育在先,防范措施可靠,并保证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学校特别关注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学生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对图书资料,学校指定熟悉业务的人员专门管理,将其分门别类归档放臵,切忌乱堆在一起,注意防盗、通风、防火。

对学生实验室用的易燃易爆品及有毒药品,学校设专柜储藏,由专人保管,需要时按量领取。

我校还进行用电、用火、用煤气的安全教育,严格用电、用水,注意用电、用水的安全;用电线路和设备经常检查,发现老化线路就及时更换。

2001年,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把学校教室用电设施全部更换更新,用电操作严格、规范,并由专人负责。

学校饮水设施、水源等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使校园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㈣、结合实际,做好各种安全知识教育。

①、加强农村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农村学校学生外出时间少,大部分学生对斑马线、红绿灯等事物,只听说过或在书上见过,却很少经历过,对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车祸的惨状很少目睹过,因此,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更不要说了解多少交通安全法规知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此学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对农村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以主题班会、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道交通事故给大家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让人无法估计的,从而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中,让“靠右行走、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玩游戏、不在公路上逗留,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成为学生的口头禅,使学生懂得要文明乘车,不乘坐病车和违规车辆的道理,提高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让他们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

对学生上放学实行路队管理,培养学生的养成行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学校积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学校的上下楼梯到上放学的路上要求学生必须靠右行走,无论上下学,都要求学生以自然村为单位排成路队,学校老师加强护送和巡查,让学生在路上规范行走,并对过往车辆行对礼问好,定能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

农村小学生中,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对子女进行较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多数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甚至为了图一时之方便和利益而让学生骑自行车上放学,学校一直都在教育学生,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加之农村公路质量比较差,不宜骑自行车,又由于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他们骑车随意性较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生命安全带来危险,但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有些家长甚至到学校求情,以学生上放学路程较远为由要求让学生骑车,因此,学生接触的家庭教育、社会现实和学校的宣传教育有时是互相抵触的,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模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