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地动植物

极地动植物


课外点击
点击4:极地冰山
冰山大部分集中出没在地球南北两极,一般不越过北纬或南纬 48度线。但也有例外:1972年,北大西洋冰山监测站观察到约有 1587座冰山越过北纬48度线,少数几座大冰山闯到了北纬40度线地 区甚至在北纬32度线的百慕大群岛附近,也出现过这位“浪流汉” 的踪迹。 冰山诞生时的声势和场面是极为壮观的。当大陆上的冰川末梢 越出陆地,达一定长度塌陷到海里去时,一开始,裂处小块冰屑发 出哗啦的飞溅声。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重达几百万吨至几 千万吨的冰川向大海猛掉下去。几秒后, 它又窜出海面,经几次反复,冰块才平静 下来,然后,大大小小的浮冰,互相簇拥 着,漂向大洋。
相关图片
海豹相关图片
(海豹)
极地生物

每当南极的盛夏来临,南半球的巨鲸纷纷南下,使南大洋成为 鲸的世界。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 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 臂鲸、小鳁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 现己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回为它们游泳慢,易于捕 杀。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 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 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 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 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极地生物
相关图片
陆地动物相关图片
陆地蜘蛛(放大后的图 片,吕培顶摄)
陆地蠓 (放大后的图片)
苔藓上的扁虱 (张家兴摄)
极地海洋生物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却 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 南大洋过去曾称为南极洋或南冰洋,它的北界为南极幅合带-水温、盐度急剧变化的界限,位于南纬48o~62o之间,这条线也是 南大洋冰缘平均分布的界线。南大洋的面积为7500万平方公里,是 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任何大陆分割的大洋。它具有 独特的水文特征,不但生物量丰富,而且对全球的气候亦有举足轻 重的影响。 南大洋中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从单细胞的浮游植物到几米 长的大型海藻;从小型的浮游动物到大型的哺乳动物海豹、海狮, 乃至百吨重的巨鲸;从会飞的海鸟到不会飞的企鹅,种类繁多,千 姿百态。
课外点击
点击2:南极鸟类
鞘 嘴 鸥 巨 海 燕 南极鸽 这些海洋飞鸟主 要以磷虾为食,也食 用乌赋和鱼类等海洋 生物,在南大洋海洋 生态系中起着重要作 用。 蓝 眼 鸬 鹚
南 极 鸽
课外点击
点击3:极光
极光是划过南北两极地区上空的耀眼的光象。呈带状、弧状、放 射状或幕状。在北部出现的称为北极光,在南部出现的则称为南极 光。 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极光发生的原因,但人们通常认为极光是来 自太阳微小高能粒子在地球磁场受阻后偏向的结果。太阳每11年左 右有一个非常活动期,发出大量高能粒子进入宇宙空间。此时出现 的极光最为瑰丽壮观。 大多数极光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处。但有些极光要 高得多。1959年,一次北极光所测得的高度是160千米,宽度超过 4800千米。 极 光
极地生物
相关图片
地衣相关图片
斑驳的地衣(南极办资料)
地衣的孢子(南极办资料)


苔藓的生长比地衣需要更多的水分,因此,它的种类没有地 衣多,分布也没有地衣广。在相对温暖的沿海区域、冰雪融化能 提供充沛水源的区域,有大面积的苔藓生长。例如东南极洲的威 尔克斯地和南极半岛的西海岸就是如此,南极大陆周围的岛屿上 分布更为广泛。苔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鸟粪和岩石风化物。
主页
课外点击
想了解更多的话就点击这里吧!
南极鱼类 南极鸟类 极地冰山
极光
主页
冰下河流
点击1:南极鱼类
资南 料极 )鱼 类 ( 南 极 办 南极鱼类的共同生活习性是 喜欢栖息于深水层中,似乎没有 密集成群的表层鱼。南极鱼类多 数种类的体长不到25厘米,超过 50厘米的很少。
南 极 鰧 鱼 ( 张 坤 诚 摄 ) 南 极 底 栖 鱼 类
极地生物
其它陆地生物
南极洲的淡水塘、溪流和湖泊中生长着种类稀少的扁虫、圆生 和其他甲壳类动物如水蚤等。在长满苔藓的浅滩沼地和淡水塘中有 缓步类动物,其体长仅有0.1~0.8毫米,呈红棕色,身披角质层, 有触须,腿短,卵生,以苔藓和蓝绿藻为食。 中国生物学家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的岩石缝里或岩石底下, 发现了一种蜘蛛类动物,其体长有数毫米,呈粉红色,身体柔软、 透明,一碰就碎,它通常生长在长有地衣的岩石上,可能以地衣为 生。 尽管南极大陆有上述土生土长的陆地动植物,但是与地球上其 他大陆相比,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都少得可怜。北极地区的陆地动 物比南极洲多得多,北极有大量的昆虫、陆地鸟类和哺乳动物。淡 水中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然而在南极洲的陆地生物,不管是动物 还是植物,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已经不容易了。
相关图片
鲸的相关图片
南极鲸类比例尺图
极地生物
我国对南极的考察
17年前的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分别将五星红 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 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按照计划,南极洲考察船队以18节(每小时18海里)的速度不间 断地驶往太平洋彼岸。编队将于12月中旬抵达阿根廷南端火地岛上 的乌斯怀五港,经短期停留后直插南极半岛,1985年1月到达目的 地。 我国进行的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包括两大部分:南极设站及考察、 南大洋考察,数百名航海人员、科学工作者及施工人员分乘两艘万 吨级远洋轮参加这项远涉重洋的壮举。
极地生物


南极洲的350余种地衣,形态各异,大的有10~15厘米高,小的 仅有几毫米。有的种类生长在岩石表面,形成形状不同、颜色各异 的石花样的"斑点",有褐色的、灰白色的…… 地衣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即使个体最大、生长速度较快的种 类,每100年才生长1毫米。据说一株10厘米高的地衣,其寿命约 10000年。地衣靠孢子繁殖后代。 地衣生长所需的水分是冰雪融化时得到的。地衣所需要的营养 是由岩石的化学风化物提供的,也许是由于风把鸟粪从远处带来, 像风吹尘埃一样,吹到地衣生长地。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几种地衣 ,其假根可以分泌地衣酸,溶解岩石,一方面固定自己,另一方面 从中得到营养。南极地衣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最近的研究结 果揭示,地衣的提取液,有抗辐射线的能力,能抵抗剂量较大的紫 外线、γ 射线和x射线。
主页
极地生物
南极磷 虾
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南大洋中的一种甲壳类浮游动物, 个体不大,体长一般3~5厘米。但是蕴藏量却十分惊人, 约4~6亿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有50亿吨。它在南大洋食 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海豹、鲸和企鹅的食物,也是重 要的海洋生物资源。 磷虾的生活史是相当有趣的。磷虾的卵排到水里后, 在其孵化前,不断下沉,一边下沉,一边孵化,一直下沉 到数百米。甚至2000多米,才孵化出幼体。幼体在发育过 程中不断上浮,边上浮,边发育,当幼体发育成小虾阶段 时,它也几乎到达海水表层了。这时,它可以在表层觅食 、生长、集群。当其发育成熟,又进行下一代的繁殖。
主页
极地生物
南极洲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 陆地植物: 开花植物 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 地 衣 漠。即使在短暂的夏季几个月里, 也仅有5%的无冰雪覆盖的裸露基岩, 苔 藓 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 这些绿洲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 的边缘和大陆周围的岛屿上。白色 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 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 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 机。
主页
极地生物
开花植物
开花植物是南极洲的稀有植物,仅分布在南极半岛北端和 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性岛屿上。地球上开花植物的南界约在南 纬64o,南极半岛的北端和某些岛屿刚刚越过了“开花植物 线”。 3种开花植物都是草本,一种是垫状草,另两种是发草属 植物,其形态近似于禾本科植物,叶狭长,脉平行,有节、节 间和分糵,小穗状花序。它们对南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生命周期和花期长,属多年生,通过大量分糵来增加生物量, 积蓄能量。有人企图将它们从南极半岛移植到英国的哈利站, 但没有成功。
陆地动物: 尖尾虫
其 它
海洋生物: 南极磷虾
海 豹
主页

陆地植物
南极洲与世界其他大陆隔离,再加上气候严寒、干燥、风大、 日照少、营养缺乏和生长季节短等因素,严重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 长,故植物稀少,没有树木,没有花卉,也没有多少高等植物。现 已发现,南极洲有850多种植物,多数为低等植物,仅有3种开花植 物属于高等植物。低等植物中,有350多种地衣,370多种苔藓, 130多种藻类。 南极洲的植物与北极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北极地区也寒风凛 冽,气候多变,冬季气温也常在-60℃以下,大部分地区属于永久冻 土带,但毕竟没有南极洲那么酷寒,因此,北极地区的植物比南极 洲的长得茂盛得多,种类也多。北极地区有100多种开花植物, 2000多种地衣,500多种苔藓,还有南极洲没有的植物,如该类植 物和裸子植物等。由此看来,南极洲是地球上植物最稀少的陆地。
丰富的资源
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位于南极大陆的铁矿蕴藏丰富, 含铁品位高,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广泛分布于东南极洲 的冰盖下,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石油资源极为丰富。虽未查清,但这是非常有潜力的世界资源。 磷虾是南大洋的特殊水产资源,其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 从生态平衡观点来看,可以每年捕获5000万吨,它相当于当今世界 总渔获量的一半。 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仅南极大陆,就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 72%。
极地地区
自然环境
彭瑞楠
(103)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