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当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 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 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 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一)公平理论的内容
1.被激励者的心理公平公式:
Op Ip Oc Ic
个人感到公平
2.不公平感的消除
(1)改变投入。 (2) 试图改变成果。个人通过要求增加工资或得到提升 来改变投入对成果的比率。 (3) 调整心理。通过心理调节,自我解释,自我安慰, 调整对投入感成果的感觉。 (4)改变“参照人”。包括提高或降低“参照人”B的参 照标准,选择投入成果比率比B高或低的人作为“参 照人”。 (5)改变他人的投入或产出。说服他人(“参照人”)减少 投入以达到心理平衡。 (6) 改变环境。当自己无法改变投入、成果或“参照 人”,长时间难以消除不公平感时,员工可能离开 现有环境,寻找新的更公平的环境。
3.局限性
(1)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 (2)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 (3)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 (4)它与评定人有关。 (二)在管理上的应用
1.正确诱导,改变认知 2.科学考评,合理奖励 3.各有依据,适当分配
4.公平理论的启示
(1) 影响奖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 相对值。 (2) 激励时应力求公正,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 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 (3) 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疏导,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①使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 ②不要盲目攀比,所谓盲目性起源于纯主观的比较 , 听 听别人的看法,也许会客观一些; ③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 环的主要杀手。
其中: 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IC——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Op Oc < Ip Ic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也会有 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 作积极性下降。
Oc > Ip Ic
Op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不会因 此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但也不 会觉得自己多拿了报偿,从而 主动多做些工作。
亚当斯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斯达西· 亚
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 (1962,与罗森鲍姆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 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这一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 讨个人所作出的贡献与其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 论。它侧重于研究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组织成员积极 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不仅受其所 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就是说, 一个人既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即自己的实际收入,也关心 自己收入的相对值,即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较。人们往往 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