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舞蹈遇到_精神分析美学_读_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_的思考

当舞蹈遇到_精神分析美学_读_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_的思考


发,形成心中的艺术意象,并通过表现者的“身体”这一媒介呈 一),似乎寻找到了藏民族人民那种纯真的生命动源与生命归
无意识的,以及“解读”主体——人创作舞蹈艺术作品最初的原 若往”,“气若浮云,志若秋霜”的古乐舞精神风貌。这些不仅
始冲动。笔者认为舞蹈作品是需要人们认真的“赏、读、评”,如 彰显了表演者自身的内在生命力,而且间接的映照出创作者
是,文章中笔者将“舞蹈欣赏者”用以舞蹈“读者”来表现。
的创作旨归。一个精彩的舞蹈剧目、一部经典的歌舞剧,其成
幻觉同艺术产生的关系;在《文学》部分中,以白昼梦、童话等 形式展开文学创作动机的理论分析;在《恋爱》部分中,弗洛伊 德选用了《关于恋爱心理的三篇论文》进行理论阐释;而最后 一部分《宗教》则是对于曾被人所忽视的《十七世纪附魔神经 病病例》所作的“精辟”分析与研究,“显示出他将细微观察同 想象有机结合的创造力,……这必将引起艺术史学家、文学史 学家、宗教史家以及精神病医生的极大兴趣。”可以说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对于解读艺术具有认识上和方法上 的引导作用。笔者先前之所以对弗洛伊德理论产生错误的认 识,在于没有正确地领悟到其著作的真谛。只有真正了解其 写作目的之后,才会明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何 以在当代美学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古书中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形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 “读者”似乎领略并感受到我国汉代文化与民族精神气质,展
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艺术 示了中国传统“和合”、“至善”、“至美”、“超现实”的乐舞思想
本质思考,舞蹈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由“人心之动”而发生的。 与文化内涵。从其高超的舞蹈技能表演与长袖、服饰等道具
这里的“灵”可以指意为艺术活动中的“思维”,这种“思维”包 块圣洁的净土,或许这也是他们心灵的一种寄托与生命归宿。
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灵感思维三种形式。舞蹈创作活动 然而,恰恰就
是一个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是创作主体在具备审美感 是 用 这 份 真
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的四个审美心理要素的基 诚 的 心 所 带
理学的方法还不能说清,因为心理学只是用有目的的行为的 性抑或是主体生命意识,因此,在“解读”舞蹈作品过程中,一
说法来解释人的一切行动。无时不在的无意识让人捉摸不定, 定会涉及到对“人”的主观意识与情感表现的分析。从这一点
对人的各种行为以及文化(艺术、文学、恋爱、乃至宗教)的创 入手,我们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对舞蹈作品展开
对于艺术而言,笔者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 论是探寻艺术创作动机、抑或是寻找艺术精神、抑或是解读艺
作者简介:赵纯基(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讲师。
赵纯基:当舞蹈遇到“精神分析美学” 217
术灵魂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 舞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主体——人;在舞蹈艺术表现中,离
础上,经过艺术构思构成艺术意象,从而,通过不同的艺术技 来 的 表 演 感
术、艺术表现等方法的加工、编排,最终运用“身体”媒介外显 动了观众,同
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舞蹈艺术的内容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时,也令《藏
其中,创作主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作品创作的“指示 谜》更加具有
灯”,使作品拥有了各自特点与风格。因此,舞蹈“读者”运用 了 神 圣 感。
中,离不开创作主体——人,也离不开舞蹈艺术表现中的主体 种令人炫目的旋转,但正是那些最普普通通的“原生态”藏民
——人。同为舞蹈活动的“主体”,对于舞蹈作品的解读与表 们用其真实而朴拙的表演感动了观众,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
现的侧重层面则不同,对于舞蹈创作主体而言,艺术思维的过 的思考:1.深刻的人生思考;2.深刻的民族文化思考;3.深刻的 程很重要,而对舞蹈表演主体而言,表演主体的思维与“身体” 宗教信仰思考。或许这也正是《藏谜》所要真正表达的“谜”字
造性成就,时而抑制,时而激励。回复到过去的热情以及幻想, “事后分析”工作,势必对“解读”舞蹈艺术具有积极的指导作
可能激励人去创造性地综合各种认识,但是,正是创造力而不 用。
是病态,创造了艺术的形式,体现了艺术的完美,从而使艺术
中国古典舞汉唐剧目《绿带当风》,编导佟睿睿,表演者陈
成就不同于神经病人或精神病人的幻想。对创造者来说,回 颖洁,舞蹈以古筝为伴奏。如果运用“精神分析美学”的方法,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的统 中探寻超验的秘密与被掩盖的东西。”运用“精神分析美学”探
一体,通过特定的艺术表现媒介外显出来。舞蹈是以人的身 索并解读舞蹈创作主体,会使舞蹈活动更具有思理性。
体为媒介,用运动着的身体表达主体情感、表现主体对客观事
舞蹈不同于其他直接表现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
对创作主体艺术意象的完美表现则更为重要,通过“身体体现” 之含义。
使舞蹈“读者”正确的解读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者。在舞蹈活
人们有时会想:藏民的那颗对宗教信仰之心为什么会如
动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活生生的生物体——人,既然有 此的虔诚,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其实,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人的存在,就必然涉及到思维与情感的问题,就必然受历时性 在藏民族人民那里,布达拉宫与他们并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它
我们说,当舞蹈遇到“精神分析美学”时,舞蹈“读者”从舞 功之处不仅在于有好的内容与形式、好的演员、更多的是要具
蹈创作主体心理的角度解读舞蹈创作动机;当舞蹈遇到“精神 有独特的创作个性,独到的风格特点、耐人寻味的“艺术余音”
分析美学”时,舞蹈“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舞蹈表现主体的内 以及常常被其他创作者或表现者所忽略的细节部分等,每个
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折腰舞姿、S 形姿态造型、长袖遮面遮嘴等具有特点的主题性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中国古代的舞与乐是不分 动作,创作了该剧目,并给舞蹈“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舞
家的,有乐就有舞,有舞就必然有乐的存在。对于舞蹈的描述 蹈节奏、音乐运用及舞蹈表现中所传递的动态视、听觉冲击力,
[关 键 词] 精神分析美学/舞蹈文化/舞蹈创作/无意识 [内 容 类 别 词] 舞蹈艺术
笔者对于弗洛伊德的作品了解甚少,只是粗浅的阅读过 几篇文章而已。因为觉得与艺术无太多的关联,于是没有更 深层的阅读。而今,与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论创造 力与无意识》偶遇,带着对其理论的破解,带着寻找该理论成 为 20 世纪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的缘由与疑问,开始了阅读之 路。原以为弗洛伊德的理论都是基于梦、性、潜意识等方面进 行分析和展开的,仅仅对于医学和神经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 意义。其实,仔细地拜读此书之后,并非如此。《弗洛伊德论 创造力与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美学”学说的重 要论著之一,其以“无意识”为核心理论展开理论阐释。该书 分为四个部分《艺术》、《文学》、《恋爱》与《宗教》。每个部分由 弗洛伊德的若干个不同时期的小文章组成,运用“精神分析美 学”的理论或者说是方法,分析了弗洛伊德本人对四个概念内 不同事物产生的动源或动机。在《艺术》这个部分中,阐释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解读舞蹈创作动机,是理解创作主 《藏谜》中,我
体的一种有效方式。
们从老阿妈
舞蹈家杨丽萍的《藏谜》是经过其与藏民族人们共同生活, 一 次 又 一 次
《藏谜》中老阿妈的虔诚礼
对藏民族及人们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最终,感物而 向布达拉宫的虔诚跪拜和漫漫朝圣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如图
物的感悟、认识与理解,同时,它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在 塑等。创作者即可以是创作主体,又同是表现主体,然而,舞
218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年第 3 期
蹈创作者也不总是舞蹈内容的直接表现者,它可以是由专门 出中,并没有专业舞蹈演员训练有素的身体形态表现,也没有
经过特定身体训练的演员来间接的表现。故而,在舞蹈活动 像专业演员那种令人惊叹的跳跃技巧,更没有像专业演员那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年第 3 期 THE NEW VOICE OF YUE—FU(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当舞蹈遇到“精神分析美学”
——读《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的思考
赵纯基
[内 容 提 要] 在 20 世纪文艺美学理论思潮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 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主体进行深层的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索出艺术作品产生的 原发性动因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旨归。本文从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理 论的认识,结合具体事例,阐述“精神分析美学”对舞蹈欣赏者在分析作品方法上 的指导性作用,以及运用“精神分析美学”对舞蹈创作主体深层创作动机的解读 方法等予以释解,从而明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对整个舞蹈实践过程的理 论意义与作用。
“人心之动”必然会伴随着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过程,而人类的 的运用,似乎寻觅到汉代时期受丝路文化影响的乐舞踪迹。总
心之感动、思维的产生,无论从发生学、社会学,还是人类学等 而述之,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提供的理论方法,我们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层面分析,它都受着时代、历史、民族等影响。从这角度来推 乎可以大胆地将舞蹈创作动机或动源归结为:舞蹈创作者以
复到过去的倾向起着指明、照亮再建设道路的作用。”故而,弗 从舞蹈表现的角度分析推断:编导集汉唐乐舞历史资料(如墓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并非简单字面的性、梦、潜意识 室壁画、文字材料等)的舞姿造型、动势特点、时代审美特征等
等分析,它是借助一些有效的事例如:幻觉、神话、白昼梦、童 为一体,形成具有汉代风格特点的舞蹈语言,同时也形成了创
舞蹈是一种“体现”的艺术,并非只是被观看,它需要欣赏 的挖掘与彰显,以及对中华古代乐舞文化的探索与弘扬。而
者去“解读”。欣赏者不仅要品评舞蹈作品的优劣,而且“解读” 通过表演者训练有素的身体及情绪情感的表现,传达出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