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学试卷

农业生态学试卷

二0一三年春学期南京农业大学本科学位《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40×0.5分=20分)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2、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3、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4、生态系统包括和两个组分。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7、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和。

8、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9、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10、辅助能包括和两类。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按元素运动范围不同有、两大部分。

12、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3、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是、、三大效益的统一。

15、农业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

16、环境污染包括、、。

17、我国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多样,品种资源丰富,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18、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9、生态系统按人类干扰的程度可划分为、、。

20、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21、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22、种群调节有和。

2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24、按不同元素的运动规律不同可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和两类。

25、稻田引入养鱼的食物链加环属于环。

26、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27、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2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和两部分。

29、和也是种群变动两个主要因子。

30、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1、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32、群落中生物钟的多样性,决定着群落的及。

33、土壤动物是最重要的和。

34、通过生化分泌物对他种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叫。

3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主要形态有、、和等几种。

3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和来实现的。

它们便是生态系统中的渠道。

37、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二、判断题(15×1分=15分)()1、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4、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5、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6、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8、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9、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原始协作。

()10、就植物而言,其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1、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12、生物组分是指生命以外的环境部分,包括大气、水、土壤及一些有机物质。

()13、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14、氮素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生物固氮、化学固氮。

()15、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

()16、种群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受环境容纳量的调节。

()17、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18、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

()19、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0、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21、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增长种群的雄性个体数常大于雌性个体数。

()23、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24、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26、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27、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8、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29、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30、传统农业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代替农业。

_……三、选择题(20×1分=20分)1、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主要是()A、农作物B、农业环境C、农业生态系统D、农业气候2、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在哪一年中第一次提出的()A、1966B、1910C、1809D、18663、生物生命活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相互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称为()A、生物学过程B、生态过程C、技术过程D、经济过程4、农业生态学的基础性体现在()A、农业生态学从物质和能量转换上研究农业B、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农业生物包括了农作物、蔬菜、果树、家禽、水产类和森林等多种多样生物种群C、运用生态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农业生产D、农业生态学在强调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得以实现农业高产为中心5、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D、输入输出特点6、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7、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8、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9、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D、工业产品资源10、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B、光照C、土壤D、水分11、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A、捕食B、腐食C、混合D、寄生12、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13、农业生态系统是驯化生态系统和()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生态系统D、半人工生态系统14、()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和率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A、r—对策B、K—对策C、S—对策D、T—对策15、下列种间关系()属于互利互生A、豆科植物B、豆科植物也根瘤菌C、禾本科植物D、鸟与树16、植物体向外分泌的化学物质阻碍相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种现象叫()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光合作用17、可能出现倒金字塔的生态学金字塔是生物量金字塔和()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系统金字塔18、两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的损失通常是()A、80—90%B、50—60%C、30—40%D、10—20%19、在“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中分别测得其含能量(千卡)和DDT(ppm)浓度,问其中哪组数据时正确的()20、下列食物链“加环”中()属于复合环A、农田放养寄生蜂防治棉铃虫B、用牲畜粪便养蚯蚓,用蚯蚓、蝇蛆喂鸡C、稻田养鱼D、喷洒农药2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地球22、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和系统的稳定性不同。

A、有无系统功能整合作用B、系统的生物构成不同C、食物链构成的不同D、产生的时间不同23、生物生命活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相互的物质、能量变换过程称为()A、生物学过程B、生态过程C、技术过程D、经济过程24、蜜蜂、蚂蚁的群集属于()A、家庭型群集B、社会性群集C、迁移性群集D、环境性群集25、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D、输入输出特点2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守的定律错误的是()A、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衰变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百分之一定律27、下列属于草牧食物链的是()A、水稻—稻飞虱—蛇B、稻草—食用菌—蚯蚓C、稻草—人D、稻米—人28、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29、气相型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大气圈和()A、土壤圈B、水圈C、岩石圈D、植物圈30、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D、工业产品资源31、农业生态系统中N素的主要损失是()A、流失B、淋化C、融化D、分解32、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33、下列农业资源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风能 B 、土壤 C、天然气 D沼气34、植物体向外分泌的化学物质阻碍相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种现象叫()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光合作用35、下列方法可以提高次级生产力的是()A、控制人类活动B、控制植物光呼吸 C改善畜禽结构 D、改善生态环境36、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37、属于K对策生物的是()A、种子植物B、昆虫C、细菌D、藻类38、两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的损失通常是()A、80—90%B、50—60%C、30—40%D、10—20%39、下列食物链“加环”中()属于复合环A、农田放养寄生蜂防治棉铃虫B、用牲畜粪便养蚯蚓,用蚯蚓、蝇蛆喂鸡C、稻田养鱼D、喷洒农药40、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在哪一年中第一次提出的()A、1966B、1910C、1809D、1866四、名词解释(5×3分=15分)1、农业生态学2、谢尔福德耐性定律3、生物量4、资金流5、稳态调控6、生态系统7、生态对策8、物种结构9、周转率10、社会间接调控五、问答题(5×6分=30分)1、农业生态学的任务是什么?2、植物生态型根据主导生态因子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试述资金流和能物流的关系5、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6、生态系统的特点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有哪些9、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的污染问题有哪些?10、中国农业生态常用的技术体系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