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望海镇地处界首市沙南中部,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5万,辖12个村委会。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美丽办的业务指导下,望海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群策群力,提前谋划,科学施工,先后筹资630余万元,扎实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
现就我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一)成立组织,夯实建设基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我镇中心工作来抓。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土地、财政、城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及时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同抓共管。
市委徐书记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莅临望海镇陆集村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等提出指导意见。
我镇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二)整合项目,形成建设合力陆集村是2016年省级中心村,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化、危房改造、扶贫道路、水利兴修等项目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对美丽乡村试点村陆集村予以重点倾斜。
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
目前陆集村共整合各类资金600余万元,集中打捆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
(三)发动群众,形成共建氛围。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
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5余万元。
(四)整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拆除旧房及乱打乱建20多处,面积5000多平方米。
在全村新建1个垃圾中转站、投放垃圾桶500个,投资16万元深挖疏浚东沟、西沟1800米。
每年以18万元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全村主要路段、公共场所进行日常保洁,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转运”。
切实改变垃圾随意堆放、焚烧造成二次污染的现状。
拆除各个角落旱厕100多个,投资6万元,开展改厕工作,把农户的旱厕改造为水冲式厕所,现已改厕86户,建设三格式污水处理池3个,建设水冲式无害化公厕,陆集街道初步达到“绿、洁、畅、亮、美”的标准。
镇容村貌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五)加快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40万元,改建、疏通了陆集街道两侧下水道1900米,二是在陆集街道两侧正在铺设步行砖5400㎡,三是投资22万元,在望海街道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
四是结合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各村装上自来水管网,实现安全饮水。
五是投资319万元修建路基集村扶贫道路5万多平方米,改善人居环境。
(六)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陆集村成立了界首市峰轩创业经济服务有限公司、界首市陆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两个村集体经济组织。
注册成立了奋斗养殖专业合作社、丙轩农机专业合作社、文良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以望海、陆集2个集市为中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发展具有地方乡土风味的食品菜系,形成颇具特色的商贸、餐饮产业带。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今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
(七)文明培树,提高村民素质。
制定村规民约,在村庄醒目处张贴悬挂,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规范。
积极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媳、好夫妻”等创建活动10余次,开展道德评议活动,设立“身边好人榜”。
发挥五支队伍的作用,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活动7次。
(八)打非拆违,实施节地工程。
望海镇成立规委会、土委会,严格宅基地审批手续,整治空心村,拆小并大,完成杨老家、牛老家土地复垦任务200余亩。
扎实推行四项职能全覆盖,统筹建设违法建房的防控、拆除工作。
今年我镇共拆除违建3000多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一)项目招投标手续繁琐,招标周期长,部分项目进度较慢,未能按计划推进。
(二)是宣传发动不到位、不扎实,没有发挥示范村、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前景效益不看好,甚至有的群众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征地、改造等工作难度加大,进度明显滞后。
(三)各项任务较重,部分镇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精力不够集中,困难想的多、对策想的少,存在畏难情绪。
三、今后工作打算(一)持续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仍需广泛深入发动,切实炒热思想,努力形成共识。
真正提高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认同感、参与感。
(二)绿化美化,营造宜居美丽乡村。
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边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
房前屋后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适度发展庭院经济。
下一阶段,将环境整治工作重心从村组转移到农户,深入到每家每户,开展庭院美化行动,让群众自己动手打扫屋子,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
对村内房屋外墙体进行喷漆、粉白,制作文化墙。
(三)加快工程进度,抓好项目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程量大,要统筹谋划,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村通主、次干道路面硬化,硬化率达100%。
投资18万元,修建文化广场1处,修筑水泥场地1400㎡,购置健身器材1套。
提高宽带普及率,扩大wifi信号覆盖率。
实施村庄亮化工程。
合理设置照明路灯80盏,安装简易路灯、使用节能灯具。
发扬民主,加快招标进度,加快施工,高标准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四)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手段,跳出就农业发展农、就农村致富农民的思维定势,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农村产业的有序快速转移。
制定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创办各种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加工厂或各种特色休闲农业,成立各种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法制宣传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二篇:今年来,我村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单位的倾心指导、倾力帮助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将我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高度重视,细化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镇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
镇丽好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创建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抓牢抓实,把美丽乡村工作由政府主导变成群众主动参与,镇美丽办把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宣传材料,发致广大群众进行宣传。
同时,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动员会,成立理事会,具体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宣传至家家户户、人人知晓。
营造人人关心美丽乡村工作,支持美丽乡村工作,把美丽乡村建设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全面实施,工作持续推进1、新渡村建设点工作扎实推进。
目前建设点“三清”、等工作基本完成。
其中硬化主干道400余米,巷道160余米,修建雨污排水沟350余米,粉刷房屋30余处,主、次干道安装路灯28盏,建设休闲场所1处,拆除废弃房屋3处,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
2、卫生规范管理常态化。
自率先实行市场化运行以来,惠及全镇6个行政村,共计1.7万人,实现垃圾处理清运全覆盖,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为了保持整洁的环境卫生和规范的村貌形象,聘请了2名保洁员,确保了村庄内的净化和综合整治工作的常态化。
3、加大执法巡查力度。
镇执法中队联合环卫所坚持每周进行清洁工程巡查,并将情况反馈环卫公司,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扎实推进清洁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4、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我镇目前有垃圾中转站一座,正常运行,日处理量10-20吨。
农村垃圾处理的模式,采取“户入桶、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做到垃圾处理有设施、环卫保洁有队伍、长效管理有机制;房前屋后、村庄内外、道路沿线无垃圾,沟塘河渠及水库无漂浮垃圾;有力推进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切实了改变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状况。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三篇: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发展战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农村环境整治和规范村民建房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具有郴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形成了市有廊、县有带、乡有片、村有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目前,全市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1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1个,是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最多的市州之一。
2017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推介会在我市召开。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科学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坚持城乡一体的理念,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布局。
一是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
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的意见》《关于开展洁净乡村四年行动(2016-2019年)的指导意见》《郴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郴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构建和完善了美丽乡村的顶层设计。
二是高标准统筹规划编制。
着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率先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全市2900多个行政村,2万多个自然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目前,正在完善合乡并村后的村庄规划编制。
三是高质量布局产业发展。
坚持以产业带动村庄发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科学布局美丽乡村特色产业。
在中心城区主要发展城市服务业、城郊主要布局工业园区、周边农村地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由内向外形成了“三二一”产业圈层格局,成功打造了资兴东江鱼产业带、临武鸭产业带、宜章脐橙产业带、永兴冰糖橙产业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四是高要求突出示范引领。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点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了“两河三片五线”,即西河、武水河,万华岩-四清湖、飞天山、安仁原排山片,郴州大道、郴永大道、106国道、桂嘉大道嘉禾段、宜章玉溪-梅田美丽乡村示范带,开展了资兴市及汝城县热水镇等“一市十镇”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