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字体设计PPT课件

字体设计PPT课件


人记载占卜凶吉的卜文,而后来出现的金文指浇铸或
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
这两者可以合称甲金文。
一、甲骨文、金文
二、篆书(大篆、小篆)
我们现在所说的篆书其实分大篆、小篆 两种。大篆出现于西周后期,包括了石鼓古 文、刘文和古文。石鼓文是在唐代发现的刻 在十个石鼓上的文字,为我国传世最早的石 刻文字,字形介于金文与小篆之间,圆融苍 劲,古茂雄秀,集大篆之成,为小篆之祖。 刘文是汉代流传古文字《史驑篇》中的文字。 在汉代发现的藏于孔子宅中墙壁内的经传和 春秋左氏中的文字叫做古文。
古隶发展到了汉代就在平直有棱角的笔划的基 础是,形成了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法的今隶。 这是一种比古隶更加发挥了毛笔书写特点和更加成 熟美观的字体。由于它的撇、捺两笔划向两边分散, 像个“八”字,所以也称为“八分书”。最早的著 名八分书家就势东汉的王次仲。
在现代设计里,一些公司、行号或展示会的全 名设计(合成文字)常用隶书。另外,在某些和历 史文化有关的书籍装帧中也常用隶书,可表现传统 的权威感。
古隶是由小篆走向金隶的过渡字体,也是连接古文字时代
于今文字时代的桥梁。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
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点、撇、捺、挑、勾等笔划,这样
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了许多。同时。它放弃了小篆随实物画出
来的象形文字的形体,使得在秦代以前象形兼表义的文字转化
为表义兼表音的文字,并使之后两千余年的汉字形体开始定型。
字体设计
汉字字体设计
第一节 汉字的发展
一、甲骨文、金文
汉字具有极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传说是黄帝史官
仓颉所创。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公元1899年在
河南安阳县出土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考证是商
代的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既是象
形字又是表音字,起源于图画,在甲骨文前文字应该
有很长一段发展历史,但是一无从考证。甲骨文是古
三、隶书(古隶、金隶)
由于小篆书写起来不是很方便,于是几乎同时,也产生过
了形体向两边撑开程扁方形的古隶。隶书的形成在晋代卫恒的
《四体书势》中曾经提到:“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
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又称“史书”、“佐书”或
“八分”。它是在篆书基础是发展兴起的,在汉代得到了充分
发展,“汉隶”成为千古不朽的书法典范之一。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
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对比实物显
得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体结构逐渐整齐,
并且慢慢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是秦字,通过丞相李斯等人的整理、简化逐步形
成的。小篆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具有进步意
义的文字,它的产生也是古文字时代文字简化第一
次总结。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还使 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它几乎 脱离了图画文字,而成为正气和谐,形体基 本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篆书,既有古代象形文字的古朴感,其 图象的抽象趣味在近代的篆刻是常被艺术化。 在现代的应用美术中,尤其是国内设计界多 把篆书应用于贺年卡、。徽章图案等设计。
笔下惟3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
一般草书在造型上难为大中了解,又缺乏实用与易
读性,不适用于一般文字 设计。在平面设计钟,当需
要表达亲切印象时,因草书具有个性,即信赖、亲切、
高雅等特性,用之得法也不失为好素材。在包装设计中,
就经常会看到很多用草书为设计元素的作品。
六、行书
行书是在真书的基础上加快书写速度而逐渐形成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行书的特点,就是“真书如立,行书如 行”。行书易记好写,实用范围广。目前社会上除了印 刷及重要的字得用正书字外,日用文书一般都用行书书 写。“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 一种书体(也可称其为字体)。《书断》有云:“行书者, 乃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 间流行,故称之‘行书’,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 《宣和书谱》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 放,介乎两者之间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 兼草则谓之行草。”可见行书不同于隶、楷(图3-11), 它的流动程度(指运用联绵笔的多少)可以由书写者自由 运用。因此,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 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汉字形体。
著名的楷书家是三国时期魏的钟繇,他把.民间书体中因
打破了隶书规矩,而具有的方正平直、简洁易写的特点集中起
来,以“横、捺”代替了 隶书的“蚕头燕尾”,促进了楷书走 向定型,但是他的楷书还带有隶书的风格。完全摆脱隶书风格
的著名楷书家是东晋的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等人。王羲之楷 书最突出成就在其小楷上,他把钟繇楷书的隶意汰减,结构渐 由扁平趋于方整,从而完成了隶书向楷书转变的最后阶段。
著名的今草书法家是东汉的张芝。唐代徐浩在《论
书》钟提到:“钟(钟繇)善真书,张(张芝)称草圣,
右军(王羲之)行法。”另外,王羲之及王氏一门书家, 为中国书法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王羲之最大的功
绩,就是在楷书行草的演进上具有天才创造性。狂草得
名来自于这种草书笔势急剧如狂,写狂草得著名书法家 右唐代得张旭和怀素等人,后人对怀素得字的评价是:
五、草书(篆、隶、章、金、狂草)
草书是因快速书写和不断简化后自然产 生的,每一种字体都有在民间产生和运用的 草书,所以草书包括篆草(大篆和小篆的草 书)、隶书(古隶的草书)、章草(今隶的 草书)、今草和狂草(真书的草书)。从篆 草到章草书写较快,容易认识,实用价值很 高。今草上下字相连,不容易辨认。狂草一 点一画都是字,失去了文字的阅读价值,成 为工人欣赏的艺术品。我们目前习惯所指的 草书就是今草,与章草相对。
四、楷书(真书、正书)
楷书也可称为真书、正书。在西汉宣帝时开始萌芽,成熟
与东汉末,在魏以后开始兴盛起来。楷书是从今隶直接转变过
来的,它们在形体结构上区别不大,但是用笔的方法不同。楷 书在笔划上较平稳,放弃了今隶波动的波势挑法,在形体结构
上打破了金隶的平直方正,变八字形的扁方形为永字形的正方 形。在笔势上,今隶向外散开,真书向里集中,形成了今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