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校园方案

数字校园方案

梁平县屏锦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银昌建一、指导思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频繁,基于数字化的电子文化的发展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实现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创造数字化校园环境,实现屏锦镇第二中心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以引领教师发展、培养骨干、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添置、整合各种信息化硬件设施,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创建鱼龙小学数字化校园打好坚实基础。

二、学校基本设施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的各项硬件的条件。

1.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

学校有比较齐全的常规教学设备,有完善的校园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

学校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分布到学校每个班级。

2.网络硬件设备。

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6M),并已接入到每个教师、办公室。

校园内网采取的是三层交换架构,实用硬件防火墙。

专用服务器1台。

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3.多媒体教室。

学校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两个,拥有全套的多媒体设备,每班级拥有电视,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了作用。

4.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平台。

学校有电子备课平台、文档管理平台、校务办公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符合数字化校园要求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5.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近几年年为我校教师配备了几十台笔记本电脑(教师个人出资50%,政府解决50%)。

三、目标任务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

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

1、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改版和校园网建设,加强对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校园”。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教师培训。

一方面努力培养和充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扬州教育网提供的特级教师讲学、新课改示范课、“同步课程”等资源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要本着实事求是、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加强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教学进程中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提高。

通过三年的积累和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5、积极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进一步加强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四、实施步骤(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1、硬件网络架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建设上可分为三块:校园网、服务器和电脑设备、数字输出设备。

(1)、校园网具备三层交换功能,并通过100M光纤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或因特网,内部100M交换至桌面,全面规划和布置校园信息点;(2)、校内配置3台以上的服务器,用于接入代理、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3)、每个年级配置1台办公用电脑,力争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4)、基本实现班班通。

每个年级配备一至二套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含电脑、投影机等),最终实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视频展示台和液晶投影机或数字电视等大屏幕输出设备;(5)、改造网络机房,升级部分配置较低的电脑,并配备过滤系统,使之兼具学校“绿色网吧”功能;(6)、改建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广播系统,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和主分会场会议系统;(7)、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2、软件系统配备:(1)、外网网站平台报导学校动态及宣传公告资讯等,并为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

划分成对外与对内两个逻辑区域栏目分类合理,实现动态更新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登陆帐号对所有发布信息实现专人审核(2)、内网管理平台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平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

办公自动化管理: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权限分配:校内每位教师和各处室负责人);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

(权限分配:教务处);教师管理:教师信息维护及查询,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情况、获奖情况等(权限分配:校办及每位教师);学籍管理: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升留降跳、学号等(权限分配:教务处)、学生信息维护及学籍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成绩管理:成绩输入(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管理:评语输入及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财务管理系统;图书、实验和校产网上管理系统。

(3)、内网教学平台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具,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

能把教案直接生成学案、演示文稿、互动课件;能把备课的普通的电子化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享的课程资源;(4)、学校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5)、邮件系统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或在因特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方便教师同校内外的交流。

(6)、建立面向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

(7)、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组)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要及时安装升级补丁;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保存记录学校6 0天以上学校所有终端上网日志和服务器管理、使用日志;每日对服务器数据库作策略异地(异机)备份,保存最近一周的数据库。

(二)、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

如,扬州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库、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

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

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加强信息培训,完善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四)、重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1、在区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继续推行电子化备课。

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

2、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3、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

通过教师博客评比、班级主页等平台增进教师教科研的交流。

4建设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

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并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网站大赛评比。

注重学生专题网站的建设。

5、积极建设、完善班级网页,做到班班有自己的网页(网站),并及时更新,成为与在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

6、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7、注重成果的积累。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8、创建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奖金挂钩,有奖有罚,提高积极性。

创建数字化校园,既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师生心中的向往。

到那时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得灵活,学得轻松,课堂教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为梁平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