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展示不同的动植物。
通过展示引起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和动物的关注,并回忆在三年级时观察生物的方法,为本节课的调查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
教材上的参考资料图片意在使学生知道生物学家也要进行调查活动,且也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调查,从而引出学生对校园中生物的调查。
教材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展示了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
下面的记录表格提示学生要对调查结果及时记录,同时提示学生不要漏掉校园中的每一种动植物。
【学生分析】经历了3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比较直观、具体,但是,学生对于生物种类和生物个体还是不能分清楚,因此,本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我们校园里面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为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都拥有自己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在校园内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3.利用科技手段对校园生物调查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1.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2.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于学生来说,校园里的生物很多,但能认识并能准确的叫出生物的名称及分类是个难点。
校园内常见的植物标示牌可以解决一部分,那么如何通过标示牌来认识更多的同类植物以及如何分类就成了更高一层的认知任务。
而对于校园常见动物,不同的校园的环境不同,生物种类也不同,针对市实验学校的菱湖校区内独特的环境,本课的教法可以适当的改变。
从学生课前到校园内的调查拍摄到制成独属于市实验学校的校园生物分布图,利用课件展示以及学生进行讲解的方式来介绍校园生物的情况。
通过内化的方式让学生对校园内的生物分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并能初步知道该种生物适合在什么环境内生长。
【教学准备】教师:校园中常见的动植物图片,课件,校园宣传片实物投影。
学生:校园生物分布图生物卡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
引发学生调查兴趣)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二、设计调查方案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
(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教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2.学法:调查法,信息收集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1.媒体:微课,云平台,Ih5网站技术。
2.教具:教师使用平板电脑,投屏器。
教师给每小组准备一台平板电脑,一份全班调查记录汇总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四、拓展性活动: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教学板书】校园生物分布图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植物:生活在水里生活在泥土里动物:生活在水里生活在泥土里生活在其它植物上【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时,学生对书中所列的动植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分布,有所了解,除了书中所示,教师还可以再补充部分动植物,如金丝猴,东北虎,银杏等,以增加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的认识。
在教学此项内容时,有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过系统的地理知识,对这张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域图中各省份的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了解,是需要教师介绍的。
所以最好准备一张较大的中国行政区域图,在介绍动植物时在图上标出,使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分布情况能一目了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四年级《新的生命》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
本课从对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本课主要设计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植物的认识,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
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呢?学生并不清楚。
因此学习本课时让学生以已知的植物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2、领悟到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
1.科学概念:【教学重点】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2、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法学法】多媒体软件辅助,探究式学习,合作研讨法,阅读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问卷;教学用幻灯片,植物图片(凤仙花图片,荷花图片,形状不同的仙人掌图片及介绍,猪笼草图片及介绍、苔藓图片及介绍,海带图片及介绍、蕨类图片及介绍、雪松图片、水葫芦图片,金鱼藻图片、狗尾草图片、香樟树图片、樱花树图片、芒果树图片及介绍等)每小组一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