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师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师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基于此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二、说目标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教学难点:分析“风雪”这一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法于漪老师曾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本课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

五、说学法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鉴赏”、“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

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学生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绰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豹子头林冲,由此导入课文。

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读进去,况且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

我想起暑假期间《新水浒传》热播,课下了解到学生有不少看过的,所以我在讲这课之前诱导他们,比较一下你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和林冲相关的剧情和教材中的相关情节有哪些不同,哪一种安排好,你们也当把导演进行点评设计。

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已经对本文的故事情节进行了主动地探究,从而为下面的故事情节的梳理奠定基础,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环节为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提供前题,同时同学们的讲述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合作探究营造氛围,可谓一石三鸟!(三)整体把握,理清情节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旨在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精简概括的能力。

要内容的能力,也为下文分析人物形象作二、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一)赏析人物,把握主旨。

在前面情节概括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小说精彩的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并且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你眼中的林冲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课件投影】小组讨论,回答下面问题:1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人们都称他林教头,上了梁山之后人都呼之“豹子头”,这个绰号展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课文选段中林冲的性格与其绰号名副其实吗?3、你认为选段中林冲的性格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并说出理由。

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对人物性格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追问,启发、引诱学生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发现新问题。

另外赏析林冲时可引入鲁智深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效果能更好一些。

接下来教师继续进行诱导:当年金圣叹评论林冲,说道:“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如此能“忍”能“熬”的林教头,怎么也终于“忍”不住了呢?【课件投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小组讨论:林冲从逆来顺受的林教头到奋起反抗的“豹子头”,性格从“忍”到“狠”,触发点是什么?“狠”表现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对人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变化,为下个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

教师小结后【课件投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共同讨论:1、林冲由幻想安心服刑到奋起反抗,性格蜕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2、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人物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且知道任何小说人物塑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现主题反映社会,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去鉴赏小说。

(二)精读体味,重点赏析教师诱导:《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有人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写得最好的一回。

写得好得益于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得好得益于细节描写【课件投影】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在文本中划出相关段落,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

下面是难点环境描写作用的突破:首先我认为学生对风雪在情节上的作用能最感兴趣所以我以此为突破点进行引导,于是我问他们:好好的草料厅,为什么塌了呢?林冲为什么掇石将庙门掩上?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一定很感兴趣,主动走入文本去探寻,再给出一个关于风雪在情节上的作用的简图,从而得出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既然学生已经进入风雪这一氛围,趁热打铁激发他们来探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我想问题会更好的解决。

教师小结:风雪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及进一步拓展环境描写的作用。

最后总结明确: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

三、迁移运用,提高能力【课件投影】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运用细节描写或环境烘托的手法。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写作技巧之后学会写作,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塑造人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

2.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这五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本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

本单元作为高中必修课小说教学的结末单元,对总结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至关重要。

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小说的三要素等内容已分析得非常的细致。

因此本课既是对中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小说学习的一个总结。

2、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根据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和单元提示中的要求,我确立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从小说三要素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分析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人物关系单纯,情节简单,因此学生对情节的概括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对于小说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把握,却很难做到准确深入。

故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1)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2)深入把握小说主题二、说学情: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必修3(第一单元)已学过《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小说,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了解。

并且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中比较透彻而深入的学习了小说的三要素,这就为本课教学时学生自主赏析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说的情节性比较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要借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我教授的班级是普通班的十四班,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课堂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因此虽已学过但并不能完全掌握。

因此在本课教授时,注重对旧知识的回顾,既要大胆放手的让学生自己去赏析,又要及时引导、补充,指出学生的思维盲区。

三、说教法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采用了问答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还组织了学生表演,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四、说学法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自主预习,解决基础知识;自主查阅辅助资料;自主思考。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共同完善本组的观点,解决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结构预习课(一)温故而知新回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相关知识,指导学生鉴赏的方法。

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问答式教学法,重点提问中等层次的学生,它们对上节内容已知道一部分然而并不全面,因此要通过这一环节的提问使学生掌握的更牢固。

(二)课前做好《问题导读单》,课上学生自主阅读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整理和筛选所需的信息(平时的课堂中就注重让学生动笔画出来,本节也是如此);(三)熟读课文,完成《问题导读单》中的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将预习的结果进行展示,有疑问共同探讨。

本班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一般在25分钟左右,懒动笔,懒思考。

本节课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学生的预习进度和动笔完成的情况,适时指导和“敲打”,防止学生走神。

强调学生一定要落实到纸上,这样预习才更有效。

第二课时:展示训练课课下准备:1、找几位本班中善于表演的同学,排练表演小说中的情节。

2、课下我也指导学生的表演,使其表演更到位,课堂效果更好。

(一)导入新课以“别里科夫”的服饰装扮的表演作为新课的导入。

让表演的学生穿着包裹的服饰从讲台上走过,肯定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借机让学生自由发言自己看见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从文中找答案的欲望。

从而引出“别里科夫”这个人物,从文中第一部分找出描绘“别里科夫”的语句,并加以归类。

(二)学生表演在学生对别里科夫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将上节内容再次引入。

安排学生情节表演,即小说中别里科夫看见华连卡骑车以及别里科夫到柯瓦连柯家中的情节。

在表演之前,教师提示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正是分析人物的切入点,并提出表演完后学生需解决的问题。

(四)小组合作表演完之后,给学生3分钟时间小组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展示训练单》的表格。

学生的表演强有力的激发学生地兴趣,又很生动形象的印在学生的脑中,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寻找和分析出人物形象特点。

对一个学生来说完成这个任务有些难度也许会遗漏,让小组共同来做降低了难度,这样在较轻松地状态下完成本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