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原因分析
婚恋既然如此重要,然而,还是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不婚不恋。
对于不婚不恋的心态,大致总结一下几种情形。
不论如何,婚恋始终是自己获得自信、自我满足的一种不可规避的道路。
如果你说我们的福利待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生生死死的各种需求,那在心理层面上,始终是一个空虚的、残缺的人生经历。
而且,即使福利待遇再好,就像你现在的工作一样,你是带着激情、理想去做,还是说只是敷衍了事?如果你是敷衍了事,那么养老院、福利院等等,难道不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如何,将心比心。
1、童年时,家庭意识淡泊。
并不能理解和感受婚姻和家庭的概念和责任。
对婚姻的一种无知,所以不会去接受婚姻。
童年时,家庭的不完整,或者留守童年,或者充斥争吵与冷漠的情形,导致并不理解家庭的含义是什么。
像这种原因,往往是害怕婚姻,恐惧婚姻,父母的“失败”的婚姻在他们心理埋下痛苦的种子,不会去相信组建一个家庭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情况。
有时候也会觉得这对后代的不负责。
2、身边失败婚姻的影响。
曾几何时,离婚的持续攀升,形成了一种潮流。
这种潮流对未婚的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身边有些好友离婚后的绝望、抑郁、痛苦等等,都对自我产生一些无法回避的影响,这将导致的就是不相信婚姻,感觉婚姻是一种痛苦,一种附加的责任,一种无形的压力。
其实,离婚虽多,幸福的也很多,没必要太过于受周边的影响。
如果有这方面的疑惑,可以联系我。
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人都是有感情的,相信人的本性和需要。
3、对婚姻的恐惧。
很多人都会对未知有一种恐惧,主要还是对未来的陌生的婚姻生活的恐惧。
特别是婚姻中的各种压力,出轨,冷暴力等等的,都会让人产生恐惧。
这种恐惧,很难定义和定性。
毕竟恐惧是与生俱来的。
恐惧的魅力,我也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对于婚姻,我想我们还是需要勇敢去面对。
历史,不会同情眼泪,哪怕你是真的有理由;历史,不会同情弱者,甚至会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既然你能勇敢走出家门,那就有勇气走到新的家庭中。
4、安逸的现状。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这都对婚姻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一个人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而且身边都是一些单身朋友,每天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自然不会想着再去接触陌生人,更不会冒险去找一个不知对错的另一半,根据博弈论来讲,选择一个人的生活,好像更有诱惑性。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朋友的逐渐减少,生活习惯的平淡化,会慢慢有一种情感上空虚,最好还是要居安思危。
5、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家庭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基本,如果人口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势必走的是下坡路。
且不说民族大义,对父母亲那边也没有较好的交代。
虽然有些父母“开明”,这也是嘴上说说,更多还是想有充实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6、现实生活的压力。
现实生活的压力是无可避免的,更是许多婚姻无法继续的原因。
经济作为家庭的一个支柱,绝对不可以忽视。
如今现在社会的发展,两级的分化,更多人还是挣扎在车子房子的路上,当然也有很多有钱人追求更有钱的生活。
与自己收入不匹配的生活,是人痛苦的开始。
这个没法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可以共同努力争取的,共同面对生活的压力。
7、婚姻的理想化与现实性的落差。
活在偶像剧里的男男女女,对婚姻有着极高的要求,各种不现实的理想,都将成为逃避婚姻的理由。
甚至,会产生一些焦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8、离婚的创伤。
这点没啥好说的,特别是有孩子以后的离婚,更是有种毁灭性的打击,认为婚姻是囚牢,且无法申诉。
对于这种情况,应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剖析。
9、性取向。
随着社会开放的程度,人思想的开放程度等的影响,出现一些性取向违背社会常识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持有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性取向异常主要属于一种异常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无法规避的。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尊重他们/她们的选择,但是希望不要为了脸面之类的让自己的另一半承担你自己性取向产生的后果,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补充一句,性取向异常,注意个人安全和卫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10、性别比例失调。
虽说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我们无需过分放大这一情况,毕竟在14亿人口的基数下,2千万还是比较少的一种情形。
如果要说婚恋的人数,那还没有统计过,可以查找一下官方的相关数据。
这不是不婚不恋的理由,虽然是客观事实,最起码还没到极端情况。
在竞争如此强烈的背景下,需要做的,是问心无愧,努力奋斗,积极寻求自身的另一半。
11、自我能力的贬低。
每个人都应该有抗压能力,有自信心,并不是失败的多,就可以怀疑世界的。
自信心特别重要,应当勇敢追求幸福生活。
12、身边婚恋对象的缺少。
世间本不缺乏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欣赏美的眼睛和心灵。
根据心理学上信息获取的部分,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对于不关心的信息会选择性忘记,如果没有婚恋的打算,那么只会抱怨说自己周边没有合适的对象,这只不过是敷衍的理由。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遇到一个相对合得来的人,以我们太熟不合适、我们之间不可能等等,个人认为都是没有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认识真实的自己,给自己合适的合理的认知,那都将是一个路途漫漫的过程,但是还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审视自己,只有“门当户对”了,才会心里有底,才能平等的、客观的接受一段婚恋。
这里的门当户对并不是说家庭情况之类的,而是指的个人家庭教育、个人经历、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等方面,像这种的“门当户对”,才能说是三观上的合拍,也会走的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