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A、班会时间: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下午第7、8节课,全校同时进行,教师不得利用当天7、8节课上课,学校对班会情况进行检查,对组织得好的班级进行拍照,并通报表扬。
B、组织人:各班班主任。
C、班会形式:班主任讲解;学生发言;学生分组讨论;班主任总结;学生宣誓。
D、要求:1、各班在11月30日之前布置班会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发言准备;2、在开班会时做到人人要发言,班班有掌声。
E、班会目的: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树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观念。
F、参考资料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
据专家预测, 11岁至13岁将是违法行为高发年龄段。
14岁至16岁将是第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
17岁至18岁将是另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二、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下列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也是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劳教)。
三、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四、违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一)携带管制刀具《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
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二)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多次偷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五)款: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干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吸食、注射毒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五、一失足成千古恨:《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
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
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
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
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
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
《少年犯主题曲》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墙内春秋几度,妈妈呀,你墙外哭泣,泪雪染白发,想昨天,儿像脱将野马,无法无天乱踢乱踏,妈妈呀,儿跌入激流,几经沉浮不能自拔,几经沉浮不能自拔,又恰似狂风暴雨,吹走了微放的花.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早见你泪腮边挂,高墙内春风吹拂,妈妈呀,你墙外苦盼,枯枝发新芽,为明天洗刷满身污泥,去旧迎新引装待发,妈妈呀,幼苗回春,残枝败叶又发新芽,残枝又发新芽,儿已被扶上骏马,去追回失去的年华,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六、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自我防范。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认“干哥、干妹”、不进入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要不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懂得什么是善美、什么是廉耻,不断规范自己言行,不侵权、不违法,不当法盲,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一条能保证大家健康成长能到达预定站点的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我们可能都会“出轨”,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所以,大家务必要自觉、严格遵守法律和和学校各项纪律,在一些火冒三丈或者心里极不平衡的时候,要调整心态,求助于学校、老师,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时冲动造成终生遗憾。
“冲动是魔鬼”,有时候,你的一拳头,就是你的一生罪,就是亲人两行泪。
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实现心中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
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七、血的案例【案例一】某中学接连发生学生抢劫、敲诈、盗窃的案件,11名学生走上了受审台,他们有的是家境贫寒,却贪图享受、摆阔气、钱不够花,就拉帮结伙,当“老大”,去偷去抢;有的是怕受欺负,找靠山,求保护,跟着学抽烟、喝酒、一起混,抢劫团伙的成员中,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
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案例二】中学生张某原来在校期间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跟社会上有流氓行为的人往来,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等。
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后,他没有接受教训,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至此他仍不悔改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的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盗窃财物,被发现后,张某把李大娘打昏在地,偷走现金一千元。
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小错或一般违法行为,要及时改正,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案例三】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魏明被判刑3年。
八、分组讨论⑴打架是违法还是犯罪?怎样处罚?⑵杀人是不是犯罪?怎样处罚?3)偷了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4)抢劫一元钱是不是犯罪?⑸携带管制刀具是不是犯罪?(6)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是不是犯罪?(7)借同学一元钱不还是不是犯罪?(8)在学校敲诈同学零用钱是不是犯罪?(9)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是不是犯罪?九、全班宣誓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