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L布林通道的应用技巧炒股巧门1,基本面和技术面2,在中国技术面为主。
基本面为辅3,基本面中多一些宏观(经济形势)少一些徵观(分红。
个别公告)4,枝术面;多一些古典指标(少一些现代指标(波浪理论四度空间)简易操作方法;收盘在10天均线上才可以考虑买入股票股价跌破10均线时必须卖出股票;卖时要坚诀价格走势与布林线间的比较分析在价格--指标比照中,我们通常会看到确认和不确认两种状态。
先来看何为确认状态。
当价格不断地触及上轨线时,技术分析指标同时也显示出超强势状态,两者相互确认,此时,如果你是长线投资者,当价格触及上轨线,显示你已考虑要出货时,不妨等一等,先参考一下指标的当前状态再作决定。
如果此时对应的技术指标处于超强状态,那么,价格不断地触及上轨线受到认,就表明你可以继续持有一段时间;但是当时技术指标已示弱时,这就表明已有预警信号发出,要注意回调风险了。
再来看非确认状态。
当价格不断地触及布林线下轨线时,技术指标却发出积极的信号,这就是说价格触及下轨线没有受到指标的确认,这就是最为典型的买入信号,它意味着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止跌回升已为期不远。
例如,当某配对价格触及布林线下轨线,成交量摆动指标同时为正值时,这预示着价格即将反转向上,此时是反转前的最佳买入机会。
如果价格是第二次触及布林线下轨线,并初步形成W 型形态,那么,价格极有可能止跌反转,转入上升趋势当中。
可见,技术指标对布林线所显示的交易信号通常起着加强和印证作用,能提高布林线的成功使用效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技术指标处于中性状态时,我们就很难根据价格走势与技术指标值的对比和印证来的出恰当的结论和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动态地跟踪分析价格与指标的变化情况。
当价格不断地触及上轨线,技术指标同时呈中性状态时,就可能提示投资者要注意风险,虽然没有必要立即出货,但是警惕性却不能少。
当技术指标随着价格的上涨而由中性状态转向负值时,就出现了明确的卖出信号。
现在来看看,当价格处于布林线上轨线附近运行,同时技术指标显示强势状态时的情况。
在市场处于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价格在反复地盘升并多次触及上轨线,与此同时,技术指标亦同时显示强势状态,但是,当价格接近顶部时,通常我们看到的是价格继续走高,而技术指标却由强转弱,逼供内发出一系列的预警信息,这就是提示你在恰当价位及时获利了结。
利用价格走势,布林线和其他技术指标的比照,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手中的强势配对。
市场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定力,一般人很难一路持有强势配对,往往是在强势配对启动不久或者强势配对的涨势刚刚过半时就因担心,恐惧而抛出了。
当持有强势配对时,如果价格不断地触及上轨线,究竟是抛还是留的确是件另人头痛的事,但是,当我们将其与对应的技术指标进行印证,问题就相对容易了许多,投资者可据此判断出强势配对的强势究竟能延续多久。
前面我们已经将过W型形态和M型形态以及如何利用布林线来正确地识别它们的形成,在这里我们运用了相对概念即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也就是说,不以绝对价格的高低来判断市场何时处于高点或低点。
价格走势与布林线的组合运用中所强调的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的概念是布林线分析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这点值得投资者引起重视。
举例说明:在价格出现内第二次探底时,其绝对价位出现了新低,但是却没有向下突破布林线的下轨,价格在布林线的下轨线上方止跌回升并随即出现一论强劲的回升行情,在出现这样的走势时,意味着跌势将止,新一轮上升行情将展开,因此在创新低后价格第一天出现强势反弹时就可以考虑伺机介入,总是诚惶诚恐的,担心跌势会继续延续下去。
如果此时技术指标显示价格并没有出现相对新低时,这可以大大减少心理上的恐惧,增强投资者持仓的信心,不至于在一轮上升行情产生前夕因价格再次振荡而轻易抛掉低价买入的宝贵筹码。
总之,在观察价格第二次探底是否成功时,重点关注的两个信号:一是在绝对价格创新低时,相对价格是否也创新低了?如果价格没有出现相对性新低,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二是技术指标是否由弱转强?如果技术指标出现转强值,则是一种积极信号。
若这两个积极信号同时出现,价格在第二次探底后会触底反弹,走出一轮强劲的回升行情。
讲到这里,许多投资者不禁要问:既然两种指标比一种指标印证更有洞察力,那么,为什么不使用三种,四种或者更多的指标同时进行分析印证呢?这不是会有更大的胜数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实际上,在投资决策时,指标的使用应是多多益善,恰当地使用多重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市场走势,分析结论会更准确。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那就是如何选择指标?选择哪些指标进行分析?因为,指标分析中,存在着指标陷阱(indicator trap)。
关于指标陷阱陷阱之一:多重共线性所谓多重共线性是指看似相互独立的指标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他们以同样的内容反复分析着同样的问题,讲述着同样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在唱着同一首歌(singing the same song)。
这是技术指标分析中最大的先进,许多投资者都是陷入其中,却不知觉。
那么,如何避免多重共线性陷阱呢?避免指标运用中的多重共线性陷阱,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确定一套选择指标的纪律。
具体来讲就是在每类指标中只选一种指标。
如果同时在每类指标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体指标,就很容易造成多重共线性陷阱,因为同类指标本身具有较强的代替性。
因此,在实际分析中,选择技术分析指标时首先要了解指标分类,了解每一个具体指数究竟属于哪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分类筛选所需指标。
当然,如果两个技术指标虽然属于同类指标,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有时候也能避免多重共线性,但是出现此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少,只有在反复测试和再三考虑之后,才使用。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交量类指标和心理类指标。
这两类指标属于我们所说的不会产生多重共线性陷阱的类别。
为什么呢?因为在成交量类指标中,已经引入了许多新的,这使得成交量类指标系中,虽然有许多的具体指标,但这些具体指标因其运用的变量不同,分析数据不同,相互之间并不具有可替代性,故两种以上成交量类指标同时使用,并不会造成多重共线性陷阱出现,心理类指标也同样如此。
但是,动量类指标和趋势类指标就很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陷阱,因为,这两类指标中的子指标都是根据同一类数据计算的出的,可以说相互之间有一种复制关系,同类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远不如成交量类指标和心理类指标。
陷阱之二:阿谀逢迎在运用技术指标时,第二个非常危险的陷阱就是阿谀逢迎陷阱。
所谓阿谀逢迎陷阱是指技术指标也具有人性的喜欢奉承的一面,当你看多时,你所看到的技术指标也显示多头特征;当你想做空时,技术指标似乎“恰好”也指标做空信号,也就是说技术指标总是的出你想要的结论。
这是技术分析中最常见也是最有害的一种陷阱,它常诱使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分析陷阱,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往往是先有了主观的意愿,然后带着这种主观意愿来寻找技术分析依据,这样就很容易与那些能迎合自己主观意愿的技术指标一拍即合。
当你想做空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到能支持你做空理由的指标,当你想做多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到能支持你做多理由的指标。
这时,技术分析中的阿谀逢迎陷阱就出现了。
要避免阿谀逢迎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去掉先入为主的主观意愿,在没有任何心理偏向的情况下,选择好你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然后一路坚持下去。
选择出将来所要采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并经过反复的测试和运用,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式。
最基本的分析模式之一:图表由三图组成,最上图K线走势图,中间图是指标图,下图是成交量图。
价格K线走势图:此K线走势图采用了对数坐标法,使其能较客观的走势形态。
在K 线走势上同时配置50日均线和布林线。
目的是以50日均线来勾画出价格运行趋势,以布林线来度量股价的相对高点和相对低点。
另外,在图上还有一条线就是相对强度线。
指标图:中间的指标图是21日离散量指标价(AD),此AD指标是以摆动指标的形式出现的。
此指标图主要是用来印证价格走势趋向。
成交量图:主要用以反映价格与成交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由以上三图组成的图表,是常见的最基本的分析模式之一,它有目的地将不同的分析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地避免运用技术分析中出现的多重线性陷阱和阿谀逢迎陷阱,使分析尽可能地客观有效。
最基本的分析模式之二:此图表同样由三图组成,上图是价格走势力了的K线图,采用的也是对数坐标法,并配有布林线。
图上没有均线和强弱线,只有AD指标线,而且此AD指标线是以线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摆动指标的形式出现。
中图则是MACD指标图。
下图是标准成交量图。
由以上三图组成的图表,也是常见的较为有效的分析模式之一,它也是将不同的分析指标恰当地组合起来,为己所用。
由此可见,分析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遵循了最基本的运行规则,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设立,灵活运用。
总之,建立一套适合你自己的分析方法的分析模式,并根据此模式来知道你的投资决策,不为一些外来的其他因素所扰,不随意更换没有经过仔细挑选的指标。
坚持做下去,你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即牢记一句话:在决定进行交易和买卖决策之前选好指标,创立适合自己的分析模式。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究竟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选择分析指标,建立分析模式并坚持下去呢?你必须了解这些指标是如何运用的,在测试选择这些指标之前,你还必须了解这些指标是如何运用的,在测试选择这些指标之前,你还必须清楚你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测试结果。
如果你没有深入了解指标的内涵,没有认真考核指标的实际运用效果,那么,你在使用这些指标时,肯定不会有充分的自信,尤其是当市场环境处于最为恶劣时或者最为景气时,你往往会对指标的使用失去信心,当然也就难以坚持下去。
一旦因对指标的使用失去信心而无法坚持下去时,其后果将是:你的决策行为将极易受到情绪的左右。
我们所讲的所有技术分析方法和工具,都是以遵循市场规则为前提的,而市场规则又是建立在对市场现状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建立的。
(文章由捜股中国收藏整理)在这些规则中引申出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量为价先(volume precedes price)的观点。
以此举例,当市场价格处于筑底阶段时,将价格筑底完成并形成突破之前,价与量的运行应是一致的。
确立了这样的理论基础,简洁明了地表述出你所采用的分析指标,测试一下你的指标能够得出市场如期的结果,如是能,则表明你对指标的选择是对的。
纯粹的技术分析学派认为,对既有的技术分析指标不能修正,但在此则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地僵化,毕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只要你精心测试,反复研究分析,并能规避常见的指标陷阱,不妨因地制宜地进行恰当地调整,效果会非常理想。
应当谨记的关键点一.运用其他技术指标与布林线进行互证,能帮助你正确决策。
二.成交量指标是最令人偏好的指标。
三.避免多重共线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