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学院名称: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世界历史学生姓名:苏芳芳学号: 201100350123指导教师:孙琇2015 年5 月11 日论文(设计)题目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选题时间完成时间论文(设计)字数关键词美国学生运动、消费观念、婴儿潮、麦卡锡主义、激进主义传统、垮掉的一代、越南战争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而美国的大学生运动作为典型,更能体现那时的社会状况以及时代特色。
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既有研究试图全面介绍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使读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状况,更直观容易地理解和认识美国的学生运动,有利于增强的历史思维以及理解、分析史实的能力。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主要内容:二战后,美国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消费主义的迅猛扩张使美国社会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这激烈地冲击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政治方面“麦卡锡主义”将整个社会置于红色恐怖阴霾之下;原子时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冷战对抗以及越南战争,使美国民众处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之下;美利坚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反叛传统为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大学生对自由、正义的渴求使得美国的学生运动变得更加义无反顾;而国外,米德的“代沟理论”认为60、70年代反战争、反歧视的学生运动证明“代沟”因素是美国学运爆发的重要因素。
创新:本文力图结合前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而且突出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因素;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能切身地体会美国学生的那种激情和正义感,这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附:论文(设计)本人签名: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正文:(一)经济原因 (4)(二)政治原因 (6)(三)文化原因 (7)(四)军事原因 (9)参考文献 (10)浅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学生运动。
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政治上,“麦卡锡主义”压抑了美国社会的民主与自由;文化上,美利坚民族久远的文化反叛传统为60年代美国的学生运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军事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方位对抗,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核武器的威胁之下,而越南战争的残酷也使得整个美国社会惶恐不安。
终于,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了激进的社会活动。
Abstract:In the 1960s, the Students’ Movement erupted in US. This essay try to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it broke up in five aspects .After the SecondWor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has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economic growth and wastransforming into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 political dimension, McCarthyism deeplysuppressed democracy and freedom across the country. In cultural dimension, the UnitedState has a long-lasting tradition of rebel, which laid a profou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Student Movement in the 1960s.In military aspect, antagonism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Soviet Union make the whole worl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uclear weapons.Besides, the Vietnam war made the whole American panicked and restless. It was in thefierce and complicated environment that spawned a huge radical social idealism.Finally ,those complex factors resulted in the radical social movement.关键词:美国学生运动、消费观念、婴儿潮、麦卡锡主义、激进主义传统、垮掉的一代、越南战争Keywords: The American Students’ Movement ,concepts of consumption, the BabyBoom, McCarthyism ,tradition of radicalism, the Beat Generation, the Vietnam War二战后,美国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消费主义的迅猛扩张使美国社会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政治方面“麦卡锡主义”肆虐,查共、反共将整个社会都置身于红色恐怖之下;原子时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冷战对抗,将这个世界置身于濒临毁灭的边缘。
虽然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在物质上还过着繁荣安逸的生活,但是50年代末,美国社会却兴起了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来表达人们在精神上的迷茫,整个社会变得混乱不堪,大学生们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激烈地反对主流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终于在60年代发展成一场大学生运动。
这场运动兴起于1962年, 1970年慢慢平息,它的兴起与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的联系,与二战后美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根源。
国内外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兴起原因说法不一。
吕庆广主要是将学生运动的兴起与美国的激进主义传统联系起来,他在《60年代美国反叛学生成长背景透视》①一文中,从青年主体入手,探索青年学生之前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认为青年学生的中上等家庭背景与各种社会关系都对青年起了重要作用,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与思想对以后的行动、价值观等都产生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周莹莹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②一文中阐述,美国学运和那个年代经济的转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冷战对峙、“麦卡锡主义”以及肯尼迪上台后的政策有较大的渊源。
任改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③中,从美国步入“丰裕社会”,教育制度以及“新左派”理论阐述了美国学生运动兴起的原因。
而郑春生在《乌托邦的批判:从马尔库塞理论看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④一文中突出了马尔库塞这一人物对美国学生运动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闫俊勇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研究》⑤中将美国学运与越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反战风潮的作用。
本文试图综述前家的观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美国学生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包括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生产生活带给人们内心的变化;以及“婴儿潮”的影响。
首先,战后美国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变。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依靠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垄断着海外市场和世界金融,获得了高额利润。
同时,经济大萧条之后,国内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兴起、传播,美国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推动了美国经济实现高度现代化,使得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社会由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工业社会向以消费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转变。
正如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所说:“人们如果对于新的繁荣所带来的50年代生活方式没有一定的体会,就不可能理解15年后发生的社会反抗。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繁荣,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这种富庶是当时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近60%的家庭自报工资收入属于中产阶级。
仅从40年代后期起,平均家庭收入己由①吕庆广:”60年代年代美国反叛学生成长背景透视”,载《社会》,2002年06期.②周莹莹:“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厦门大学硕士研究论文.③任改丽;“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历史研究,2009年05.④郑春生:“乌托邦的批判:从马尔库塞理论看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浙江期刊,2009.⑤闫俊勇:“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论文.⑥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一1972年美国实录,(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1193083美元提高到了5657美元,增长了48%”。
①经济上的兴盛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大大提高了美国人的购买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受到极大冲击,以往以勤俭节约和勤奋工作为特征的清教伦理受到严峻挑战,人们越来越追求超前消费,将享乐主义定为社会生活的一切标准。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无限度地追求物质享受以及超前消费,追随时尚潮流,引导消费,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力军。
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于二战之后,他们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这种战火纷飞的恐怖,也没有体验过经济危机的艰难时刻,所以不懂得父辈的勤俭节约、认真严格,同样也质疑父辈的价值观。
米德的“代沟理论”阐释了generation gap 与美国学生运动的关系,她认为: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失业率低,年青一代都相信“美国梦”能够实现,而且他们眼界开阔,自主意识以及民主参与意识强大,抱有浪漫主义的理想,不像父辈那样屈从于功利主义的现实原则,因此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与父辈有着难以逾越的历史以及文化的鸿沟。
60、70年代反战争、反歧视的学生运动就是一个证明,它表明“代沟”从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分歧、隔阂,已经转向了彼此间的尖锐冲突和仇恨,两代人之间已经掘下不可逾越的鸿沟,彼此无法理解,也没有好的办法进行沟通。
其次,人们内心的彷徨。
二战后,美国的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一方面它富足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弊端。
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养成了人们过度浪费的坏习惯。
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的基础之上的。
更令人忧心的是,工艺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庞大的机器以及自动化程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