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为研究人口普查项目设置,检验普查登记过程中人口普查表填写方式的可行性,进行光电录入扫描识别的测试,完善和修订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特进行本次试点调查。
二、调查范围本次试点调查在山西省、吉林省、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甘肃省被抽中的地区进行。
三、调查标准时间本次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9年9月20日零时。
四、调查对象本次试点的调查对象为抽中地区的全部人口。
包括两部分人,一是2009年9月20日晚住本户的人;二是户口在本户,2009年9月20日晚未住本户的人。
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一)调查的组织领导本次试点,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业务指导,在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领导下,由试点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和试点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完成。
(二)调查员、调查指导员的选聘与培训每个普查小区至少配备一名调查员,每个普查区至少配备一名调查指导员,原则上四至五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调查指导员。
调查员、调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由试点省负责。
调查员、调查指导员可以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任,或从社会招聘。
调查员、调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由试点省负责。
9月12日前完成调查员、调查指导员的选聘与培训。
(三)调查的宣传工作为使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机构要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要对各级领导讲明试点调查的意义,特别要讲清调查数据仅为制定人口普查方案服务,不作为评价本地区相关工作的依据。
同时,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告知他们所有参与调查的单位和工作人员,都会为被调查户提供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保密,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如实反映情况。
(四)调查小区的划分试点省负责调查小区划分工作的组织实施。
按照每个调查小区70-100户、250人(或170-350人)左右的规模将被抽中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调查小区。
划分调查小区时,应明确调查小区的边界,标明调查小区内的重要地理要素,标明调查小区内的建筑物并编号,做到调查小区地域完整。
9月12日前完成调查小区的划分工作。
(五)部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试点省组织抽中地区对部门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部门资料按照调查小区范围进行划分。
9月12日前完成部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六)调查摸底工作试点省组织完成调查摸底工作。
摸底工作时间为2009年9月13-19日。
调查指导员、调查员要对抽中的调查小区进行全面扫描,逐户访查,绘制《调查小区地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摸底工作由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在当地派出所和基层组织的协助下进行。
(七)入户登记、复查工作人口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普查员应当按照普查表列出的项目逐户逐人询问清楚,逐项进行填写,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
试点省组织完成入户登记、复查工作。
入户登记时间为2009年9月20-27日。
调查员入户登记时,要逐人逐项登记各个项目,做到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后,调查指导员要及时组织调查员对登记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复查。
复查时间为2009年9月28-30日。
复查工作采取自查和互查两种方式进行,对相关情况要进行重点核查。
(八)调查表编码调查表的编码工作在试点省的统一组织下,在调查登记和复查结束后进行。
编码工作时间为2009年10月9-15日。
(九)调查表的报送登记、复查、编码工作结束后,试点省负责将调查表以调查小区为单位收集、填写调查小区封面、包装整理后,交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十)数据处理、资料分析与管理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组织数据录入程序的研制和光电录入扫描、测试工作,10月底前完成。
数据录入工作完成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与试点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共同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调查表的管理和保存。
(十一)物资准备本次调查的调查表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印发,摸底表、调查物资由试点省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准备。
(十二)工作总结调查工作完成后,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工作于2009年11月15日前完成。
试点工作时间安排《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试点用表)》填写说明一、调查对象本次试点的调查对象为试点地区的全部人口,包括两部分人:一是2009年9月19日晚居住本户的人;二是户口在本户,2009年9月19日晚未居住本户的人。
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二、调查的标准时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9年9月20日零时。
现场登记时间为2009年9月20日至27日。
三、调查表的填写方法1.调查表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
2.有标准答案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选填,并且每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标准答案。
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情填写。
3.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以户为单位填写,每张普查表可以填写5人,超过5人的户,可按人数需要增加普查表。
增加的普查表只填写本户地址、户编号和按人填写的项目,以及本户共几张,本张是第几张,不再填写按户填报的其他项目。
增加的普查表上的户编号应与本户第一张表上的户编号相同。
4.普查表填写按本户地址、户记录、人记录的顺序进行。
先填写本户地址,然后填写户记录,填写完户记录,再逐人填写人记录。
填写按人登记的项目时,表内第一人应填户主,然后填户主的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
本户地址填写本户所在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普查小区的名称。
5.调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普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调查员分别签字,调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
四、《普查表短表》的指标解释(一)按户填报的项目按户填报的项目要求所有的户(家庭户和集体户)都填报。
H1.户编号-填写各户在《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户编号”。
为了保证每个普查小区的“户编号”都是连续的,在登记时如果发现某一“户编号”位置上的户为空户,即2009年9月19日晚没有人居住在本户,而且也没有户口挂在本户,则把《户主姓名底册》上最后一户移到此位置,并占用该户“户编号”,其原来的“户编号”作废。
如果登记时发现某一“户编号”位置上实际居住着两户,其中一户使用原来的“户编号”,另一户的“户编号”续在本普查小区所有户编号的最后,按顺序编写;居住三户或以上的,依次类推。
在一个普查小区中,每一户都必须对应一个户编号,且只对应一个户编号。
H2.户别-按家庭户、集体户的类型选填。
1.家庭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
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2.集体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集体户。
从事各种流动作业、集体居住的人口,也作为集体户登记。
集体户以一个居住房间为一户进行登记。
H3.本户应登记人数-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2009年9月19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既包括户口在本户、2009年9月19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也包括户口不在本户、2009年9月19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填写H3的第一项;另一部分是户口在本户,2009年9月19日晚未居住本户的人数,填写H3的第二项。
H4.2008年9月20日至2009年9月19日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填写本户在2008年9月20日至2009年9月19日期间出生和死亡的人数。
特别注意不要漏掉出生时有某种生命现象(如在胎儿脱离母体时,有呼吸或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不久即死亡的婴儿,既要填写出生数,也要填写死亡数。
H5.本户住房建筑面积-本户住房的建筑面积按住房的外墙计算。
只知道使用面积的,可用下面的公式换算:使用面积(包括扩建的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填写此项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在旅馆或租借的房屋居住的户,一律按现住所的实际情况填写其住房面积。
2.居住在工作场所的户,住房面积应该填写其居住房间的建筑面积。
3.合住在同一所住房里的住户,其建筑面积为各户所独立使用的房间面积加上公共使用面积(包括厨房、厕所、门厅、阳台等)的一部分:两户合住的,各按二分之一计算;三户合用的各按三分之一计算;四户及以上合用的依此类推。
H6.本户住房间数-指除厨房、厕所、过道和厅以外的所有自然间数(包括扩建的房间)。
填写本项目时应注意:1.在旅馆或租借的房屋居住的户,一律按现住所的实际居住情况填写其住房间数。
2.合住同一所住房的,在填写住房间数时,填写其独立使用的房间数。
3.兼作生产经营用房的房间也应计算在住房间数内,只作为生产经营用房的房间不计算在住房间数内。
4.一户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住房的,如果没有出租或借给其他人居住,要把这几处住房的住房间数和住房面积分别相加。
有关住房的其他项目,以现住地的状况为准。
(二)按人填报的项目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R1.姓名-填写被登记人的正式姓名。
没有正式姓名的可填小名或某某氏,但不能填笔名、代号等。
婴儿未起名的,可填“未取名”。
R2.与户主关系-指被登记人与本户户主的关系。
调查员根据申报人的回答据情选填。
申报人不是户主的,注意在选填时,不要将某人与申报人的关系,错填为与户主的关系。
设有十个标准答案:0.户主。
按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确定户主。
1.配偶。
指户主的妻子或丈夫。
2.子女。
指户主的子女。
3.父母。
指户主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指户主配偶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
5.祖父母。
指户主或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
6.媳婿。
指户主子女的配偶。
7.孙子女。
指户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媳婿、外孙媳婿、重孙子女、重孙媳婿、重外孙子女、重外孙媳婿。
8.兄弟姐妹。
指户主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
9.其他。
指本户除以上九种人以外的成员。
家庭户的户主登记为第一人,选填“0”;如果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应登记为第二人,选填“1”;然后再登记该户的其他成员。
如果户主没有配偶,或户主配偶不在本户登记,第二人也可登记本户其他成员。
在登记集体户时,第一人登记为户主,选填“0”,本户其他成员与户主关系一律登记为其他,选填“9”。
R3.性别-指被登记人的性别,男性选填“1”,女性选填“2”。
R4.出生年月-指被登记人的出生年、月,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出生年月按公历填写,只知道农历的,要换算成公历。
按照一般的规律,农历的月份与公历的月份相差一个月左右,换算时农历的月份加1即可作为公历的月份,但要注意农历的12月应当是公历下一年的1月。
R5.民族-指被登记人的民族成份。
填写民族时不要写简称,要填写全称。
如哈萨克族,不要简填为哈族。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其民族和我国的某一民族相同的,就填某一民族;没有相同民族的,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填写,简填“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