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推荐评审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考核方案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小学教师推荐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坚持突出师德师风,突出遵纪守法,突出日常考勤,突出满工作量,突出常规教学,突出业务水平,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工作业绩,确保教师职称的申报推荐和职务评聘切实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教师倾斜,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根据有关政策文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量化考核方案。
一、任职资格和资历(10%)1.学历须达到本学段教师应具备的最低要求记2分,超过的,每超过一层次可以加1分。
2.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须达标记2分。
普通话等级超过本学科教师最低要求的,每超过一个等级记0.5分。
3.现职务任职时间须达到规定的最低年限记2分,每超过一年记0.2分。
教龄每年记0.1分。
4.推荐参评一级教师、高级教师,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分别不得少于2年、3年。
超过的,每超过一年加0.2分。
以上累计总分不得超过10分。
二、政治素养、遵纪守法和师德师风(10%)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高尚记4分。
1.师德师风优秀,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身心条件。
2.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完成政治学习任务。
3.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4.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分层级加分(共6分)。
(1)被评为乡、县、市、省、国家级师德标兵、师德模范的分别记0.5、1、1.5、2、2.5分。
(2)被评为乡、县、市、省、国家级最可爱乡村教师、身边好教师的分别记0.5、1、1.5、2、2.5分。
(3)获得乡、县、市、省、国家级劳模、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分别记0.5、1、1.5、2、2.5分。
(4)获得乡、县、市、省、国家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分别记0.5、1、1.5、2、2.5分。
(5)获得其他与师德师风有关的乡、县、市、省、国家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分别记0.5、1、1.5、2、2.5分。
(6)现任职期内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或被嘉奖、记功的每项记1分。
以上累计总分不得超过10分。
5.存在下列情形之一者,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或相应减分:(1)自觉维护社会团结和大局稳定,不得传谣信谣,不得发表、传播不正当或不符合政策方针的言论。
对煽动舆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者,实行一票否决。
(2)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因相应扣分。
受处分人员处分期内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3)遵守考勤纪律,出满勤。
缺勤缺岗、请假(法定假除外)应相应减分。
请事假1个月以上、病假2个月以上的,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有罢课或无故旷工旷课行为的,当年实行一票否决。
(4)不服从工作安排或组织调配的,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5)违反人事管理制度的校长、分管副校长和当事人,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6)违法违纪,或者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的,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7)违反廉洁从教纪律乱收费,或在校外教育机构兼职,或组织学生成建制补课,或有偿家教,或推销变相推销商品,或烂订教辅资料,或向家长索要变相索要财物,损害教师形象,受到处分或通报批评的,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8)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等弄虚作假的,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9)因其他原因,造成恶劣影响,损害教师形象的,当年不得推荐评审职称。
三、育人行为和管理工作(8%)1.以学生为本,公正、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1分)。
2.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1分)。
3.学生拥戴,在学生测评教师形象中效果好(1分)。
4.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行政职务等,每项每年记0.5分;担任辅导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每项每年记0.3分,总分不得超过5分。
5.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或应相应减分:(1)班级管理、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出现严重错误或管理对象涉嫌违法犯罪的扣1分。
(2)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扣1分。
(3)存在其它不恰当育人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扣1分。
四、学习态度(2%)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自觉提高业务水平,有晋升职称最低年限内业务学习笔记(1分)。
2.继续教育达到规定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相应学分的培训任务记0.5分。
获优秀学员记0.5分。
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应予减分。
无故不服从培训安排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3.参加教师业务考试,优秀人员可以加0.5分。
不及格人员和无故不参加教师业务考试人员,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以上累计总分不得超过2分。
五、敬业精神和工作量(25%)热爱教育,忠于职守,认真履职,完成工作任务。
1.教学工作量饱满记10分,超工作量的另加1分。
2.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和行政工作量,晋升职务规定年限内,中层干部教学工作量须达到规定教学工作量的1/2,副校级干部教学工作量须达到规定教学工作量的1/3,36个班以下的学校正校级干部教学工作量须达到规定教学工作量的1/4,才能推荐晋升职称。
3.有听课笔记记5分,每少一节扣0.1分。
晋升职称最低年限内,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行政人员不少于30节,正校级领导和教研机构人员每学期不少于100节。
4.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记10分。
其中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0分、9分、8分,乡一、二、三等奖分别记8分、7分、6分。
有晋升职称最低年限内的原始教学计划和总结,教案和作业批改达标,学生辅导工作有记录,管理人员工作有原始记录。
5.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或应相应减分:(1)工作量未达标的,应相应减分;未达到1/2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2)一线教师及按规定要承担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晋升职称最低年限内,计划、总结、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资料不齐全的,应相应减分。
不能提供任现职以来晋升职务最低规定年限教案的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3)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提供任现职以来晋升职称最低规定年限内工作笔记的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4)听课节数未达到要求的,应相应减分;未达到规定数量1/2的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5)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6)未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的,应相应减分。
(7)存在其它反映出敬业精神存在问题的行为。
以上累计总分不得超过25分。
六、业务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45%)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全面的学科知识水平,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具有良好的教研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业务精,教学效果好,教育教学业绩突出。
(一)任现职以来,下列情形可以按层级区别加分:1.教学质量要作为主要的计分项目,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0分、25分、20分,获乡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0分、15分、10分,其他人员记8分。
获奖或名列前茅的应加重加分,倒数名次的应加重减分。
2.参加教学比武(含优课、微课)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5、4、3分,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记7、6、5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9、8、7分。
3.教师接受学校或上级安排,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每堂记0.5分。
4.教研论文、教案、课件评比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0.7、0.4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1.5、1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3、2分。
教学比赛获奖分值为以上获奖分值的2倍。
5.属于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1分。
6.主持或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5、4、3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记7、6、5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0、9、8分。
7.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5、1、0.5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5、2、1.5分,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5、3、2.5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5、4、3.5分,指导团体赛获奖加倍计分。
8.辅导青年教师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5、1、0.5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5、2、1.5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5、3、2.5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5、4、3.5分,此项辅导以学校安排,自己的记载等为依据。
9.学校获单项奖,县一、二、三等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分别记1.5、1、0.5分,市一、二、三等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分别记2.5、2、1.5分,获省一、二、三等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分别记3.5、3、2.5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分别记4.5、4、3.5分。
10.学校获综合奖,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全体教师均应加分,其中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5、1、0.5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5、2、1.5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5、3、2.5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5、4、3.5分。
以上累计总分不得超过45分。
(二)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得晋升职称或应相应减分:1.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发生安全事故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2.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3.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受到通报批评的,应相应减分,受到3次及以上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未满半年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4.本人或分管人员组织或参与群访、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的;或者因分管工作存在过错引发群访、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的,当年不得推荐晋升职称。
5.其它因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导致学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七、其它事项1.牵涉推荐晋升职称的基本资格和计分项目存在造假行为的,3年内不得晋升职称,并追究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责任。
2.申报晋升职称的人员必须提供所有计分的全部原始材料、证件、证书和相应的佐证材料。
3.各校应按照相关政策成立推荐委员会,其中一线教师成员不得少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