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电站建设现状及前景
胡经国
人类使用的能源已由木材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进入到核能时代。
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核裂变能(本文所说的核能是指核裂变能)发电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今天,核能已成为技术上最成熟、安全、经济、清洁、最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一种新能源。
在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建设核电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尽管发生了美国三里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但是世界核电站建设仍然在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到1983年9月,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在运转的核电站270多座,总装机容量为1700亿瓦。
同时,在建和拟建的核电站尚有200多座。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1984年,全世界有34座核电站投产发电,使世界核电站发电量增长17%,达到2200亿瓦。
当年,全世界新建核电站14座。
到1986年底,全世界在运转的核电站达到37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769.75亿瓦;在建的核电站有135座,总装机容量为1469.31亿瓦;拟建的核电站有124座,总装机容量为1218.9亿瓦。
到1987年6月底,全世界在运转的核电站有38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亿瓦。
当时,世界各国核电站所提供的电力,相当于700多万桶石油的能量。
去年,全世界又增加了20座核电站,使世界核电站总数达到420座。
据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已安装的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到4970~6460亿瓦;到2025年,将增加到8750~21600亿瓦。
到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已上升到了15%。
同时,核电站发电量占各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法国为70%,比利时为67%,瑞典为50%,瑞士和西德两国分别为39%和30%,日本和美国两国分别为25%和17%。
据预测,到2000年,核电站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20%~30%。
目前,全世界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容易裂变的同位素,通过核裂变反应获得巨大的能量的。
近几年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究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获得更加巨大的能量。
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受控核聚变技术将获得重大突破。
到21世纪,人类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所获得的能量将会越来越多。
核能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
重将会日益增大。
到1986年底,全世界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核电站。
其中,美国、苏联、法国、日本、英国和西德被列为核大国。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
到1986年7月,拥有核电站93座,在建的还有20座。
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5.5%。
在1986年头10个月,美国核电站发电量为3550亿度,相当于全世界核电站发电总量的1/3。
核能已成为美国第二个主要发电能源。
苏联于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85年,核电站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0%。
到1986年7月,有已建核电站51座;在建的有31座;拟建的尚有39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一、二期工程(1~4号反应堆)已投产发电;第三期工程(5~6号反应堆)已停建。
到1987年6月,在运转的核电站有42座;在建的有15座。
苏联的能源投资重点放在核能上。
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用于出口创汇,所获外汇占苏联外汇总收入的4/5。
虽然发生过核电站事故,但是仍然认为坚持发展核电站是发展经济的关键。
法国采取独立的核发展政策。
核电增长速度很快。
到1986年7月,在运转的核电站有43座;在建的有19座。
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64.8%。
1986年10月,正在续建17座新核电站。
到1987年10月,核电站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0%。
据预测,到1990年,核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5500万千瓦。
到2000年,核电站发电量将占全国发电总量的85%。
日本是热心发展核电的工业国家之一。
到1986年8月,在运转的核电站有32座;在建的有16座。
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5% 以上。
据预测,到1990年,核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4700万千瓦。
到1993年,将有在运转的核电站52座。
到2000年,石油在日本能源需求结构中的比重将从1986年的56.8%下降到45%;核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5350万千瓦,相当于1986年的2倍多。
全国40%的电力将由核电站供应。
日本电业界设想,到2030年,在日本的电力结构中,核电将从1985年的26%上升到60%;燃油火电将从1985年的29%下降到5%;包括燃煤火电在内的整个火电将从1986年的60%下降到30%。
英国到1986 年7月,拥有23 座核电站。
由于电力过剩,拟建6座核电站的计划未付诸实施。
西德到1986年7月,拥有19座核电站;在建的尚有5座。
到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0%。
加拿大到1986年7月,有12座核电站。
瑞典到1986年10月,有10座核电站。
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0%。
瑞士到1986年10月底,有4座核电站;计划再建3座。
核电站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总
量的40%。
东德到1986 年7月,有5座核电站。
意大利到1986年底,有4座核电站。
荷兰现有1座核电站;在建和拟建的尚各有1座。
芬兰到1986年7月,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0%以上。
比利时到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67%。
阿根廷现有2座核电站;在建和拟建的尚各有1座。
印度到1986年6月,有3座核电站。
到本世纪末,核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
巴西有1座核电站。
墨西哥到1983年5月,在建2座核电站。
巴基斯坦有1座核电站。
西班牙有1座核电站。
韩国到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6.8%。
预计到1996年以前,韩国的电力结构将为:核电占43.6%,燃煤火电占35.5%,燃油火电占10.7%,其余是水力发电或其它电力来源。
罗马尼亚有1座核电站。
波兰有1座核电站;拟建另一座核电站。
捷克斯洛伐克铀矿资源丰富。
现有2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352万千瓦。
在建的尚有1座。
到本世纪末,核电站发电量将占全国发电总量的50%。
匈牙利有1座核电站。
中国采取适当发展核电的方针。
计划在20年内,主要在东部及其沿海地带兴建一批大型核电站。
目前,正在兴建2座核电站。
一座是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小型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1988年投产发电。
另一座是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大型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92年投产发电。
计划兴建的尚有20座。
其中包括2座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大型核电站,分布在苏南和辽宁。
此外,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一带,正在着手筹备和酝酿兴建核电站。
中国大陆核电站建设起步虽晚,但在不久的将来,核电将可能成为中国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
中国台湾省,到1986年7月,已有3座核电站;在建的1座;拟建的尚有2座。
第一座核电站——台湾庆山核电站装机容量为2×63.6万千瓦;第二座核电站——台湾国盛核电站装机容量2×98.5万千瓦。
综上所述,世界核电站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核电在世界电力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世界核电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1988年1月12日撰写于重庆
2000年2月8日修改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