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病害
3、病
原
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非侵染性: 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 度过高,灼烧根颈。
侵染性(危害杉、松) 镰刀菌:腐皮镰孢 Fusarium solani ; 尖镰孢 F. oxysporum
腐霉菌: 德巴利腐霉 Pythium
丝核菌:Rhizoctonia
debaryanum;
根部病害的发生与土壤理化性状有密切关系。
(三)侵染循环的特点
病原物主要在土壤、病残体和球根上越冬;
真菌菌丝在土壤Biblioteka 扩展蔓延而传播; 随水流传播; 病根和健根互相接触; 主要通过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层而侵入
防治原则
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树木健壮生长,提高抗病 力 。例如油桐枯萎病在偏酸性的土壤中易发生,可 加生石灰提高土壤pH值。 严格检疫 。
9
菊花猝倒病
10
幼苗猝倒病-(示根茎部缢缩成绳状)
11
菊花立枯病
12
2、症 状
多在4-6月发生,主要危害1年生以下的幼苗,出土1个月以内 幼苗最易感病。因发病时期不同, 出现4种症状类型: 种芽腐烂型:幼苗未出土前,即被病菌侵染而腐烂; 茎叶腐烂型:幼苗在出土期受病菌侵染,导致幼苗茎叶腐烂; 幼苗猝倒型:尚未木质化前,在幼苗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病部 缢缩变褐腐烂,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倒 伏称猝倒型; 苗木立枯型:幼茎木质化后,造成根部或根颈部皮层腐烂,幼 苗逐渐枯死,但不倒伏,呈立枯型。
地上部分:叶片色泽不正,呈淡绿色,放叶迟缓,叶形变 小,提前落叶以及叶片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
(二)病原
非侵染性:积水、施肥不当等 侵染性: 真菌、 细菌和线虫
根部病害诊断“滞后性”。初期不易发现,地上部分出现 明显症状时,病害已进入晚期。 根部病害的复杂性。侵染性根病与生理性根病极易混淆。
药剂处理幼苗:发现苗木感病后,可以敌克松、多菌灵或代森锌等药剂制成 药土撒于苗木根颈部,或配成药液喷洒。茎叶腐烂型猝倒病,应喷波尔多液 或其它药剂防治,10~15天喷1次。
(二)苗木茎腐病
1、分布与危害
夏季高温炎热地区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新疆吐鲁番地区 为害多种阔叶树苗。银杏、香榧、杜仲、日本花柏、鸡爪槭 等最易感病。
瓜果腐霉 P. aphanidermatum
solani
14
交链孢菌:绿色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多种真菌均能引起猝倒病,长见的有:丝核菌、腐 霉菌、镰刀菌和胶链孢菌。 丝核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度过不良环境和长期生存, 腐霉菌靠卵孢子,镰刀菌靠厚垣孢子,胶链孢靠其 分生孢子度过不良环境和长期生存。 丝核菌北方较常见、镰刀菌在南方较常见,而腐霉 在菜园地较多。
21
5、防治措施
1) 选好圃地: 避开菌源;注意排水条件; 2) 细致整地: 4) 及时播种: 5) 化学防治: 避免土壤板结。 过早,种子易腐;过晚, 苗木出土后恰逢病菌侵染适期.
3) 合理施肥: 有机肥为主;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
土壤消毒: 根据当地病菌的优势种类确定药剂种类,施药土或喷药。多菌灵 或地菌净(120 g/100 kg)对丝核菌和镰刀菌效果好。乙磷铝或瑞毒霉素防 治腐霉菌效果好。
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纺锤形,具横隔膜3~4个,最多8个 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有时具一个隔
F. Solani 的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着生于菌丝顶端或节间,直径11μ m。
17
大型分生孢子似镰刀形或新月形,淡色,基部有足细胞,3~5个横隔膜; 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淡色、单胞或有一横隔。
不同的苗木感病后,其症状不尽相同,但一般表现为茎腐。
23
2、症状
银杏初期症状是茎基部变为 褐色,叶片失去正常的绿色, 稍向下垂,病部迅速向上发 展后,全株枯死,叶片下垂 不脱落。
病茎皮层肥肿皱缩,表皮组 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 灰白色,其间充满许多黑色 细小的菌核。 病害向根部扩展,使根系韧 皮部褐色腐朽,皮层全部腐 烂,其上生灰白色菌丝体, 用力拔苗,可见根系皮层脱落。
挖除病根和病苗及时烧毁,以杜绝和清除病源 。
化学药剂防治。施药方法,可采取直接浇灌或割除病 根后再浇灌等。
二、主要根部病害
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
细菌引起的根部病害
线虫引起的根部病害
(一)苗木猝倒病
Damping – off caused by Fusarium
8
1、分布与危害
也称立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苗圃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寄主范围广: 以针叶树为主,杉属、松属、落叶松属等(柏类较抗病)。 阔叶树:檫木、香樟、臭椿、枫杨•••• •••• 园林植物: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瓜叶菊、一串红等,球根 花卉如秋海棠、唐昌蒲、香石竹等,木本植物如雪松、五 针松、榆等。
24
25
3、病
原
菜豆壳球孢菌(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 病菌在银杏树苗上产生菌核,未见分生孢子器。 菌核产生在病部皮层下。
26
Sclerotia of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on crown tissue (upper left), colony morphology on PDA (lower left), young sclerotia (upper right) and mature sclerotia (lower right) on PDA 27
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三章 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五章 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 植物叶、花、果部病害
第七章 植物枝干病害 第八章 植物根部病害
第八章 植物根部病害
一、概述
(一) 症状类型
地下部分:皮层腐烂、根癌、紫根、根部腐朽等。
菌丝具隔膜,分枝近直角, 分枝处明显益缩 老熟菌丝呈一连串的桶形细 胞 菌核即由桶形细胞菌丝交织 而成。菌核黑褐色,质地疏 松
4、病害发展规律
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都是土壤习居菌类,平时能在土壤 中的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 以厚垣孢子、菌核和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一旦遇到合适的 寄主和潮湿的条件即可萌发侵染为害。因此,土壤带菌是该 病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病害的发展和以下情况有关: 前作感病 雨天操作 圃地粗糙 肥料未腐熟 播种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