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部编版八上】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部编版八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原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
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赏析简答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答:①对比②“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3、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妙处。

答: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2、《采桑子》欧阳修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赏析简答题:
1、这首词的诗眼是西湖好这一短语。

2、词的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上阙第一句总领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轻舟、绿水、芳草、长堤、乐声、歌声等意境,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词的下阙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一、二句风平浪静,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水鸟掠过堤岸,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和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相见欢》朱敦儒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赏析简答题: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如梦令》李清照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主旨】
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答: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焦急)
答: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愉悦、欢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的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