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0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0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及劳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不断增强。

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

(1)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①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是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这种贸易方式的缺陷是:a.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不完全,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b.商品的出口容易挤占进口国同类商品或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影响进口国相关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并进而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因而商品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政府的限制。

②要素流动的优越性是:a.流入的要素往往是进口国比较稀缺的,进口国市场不存在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垄断,更不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构成威胁,却能够改善其供求结构;b.要素的流入特别是资本、技术的输入。

能够大大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解决就业等问题。

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欢迎、鼓励生产要素的流入。

因此,要素流动带来商品进出口的减少,要素流动代替了国际贸易。

(2)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从要素输入国来看,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

但随着进口替代进一步发展为出口导向,该输入国出口将会增加,收入水平和进口支付能力亦随之提高,其进、出口规模将最终扩大。

②从要素输入国来看,对要素输出国来说,可借助过剩要素输出增加的收入发展本国经济,创造新的优势,提高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没有也不会替代贸易的发展。

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大不一样的。

能够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很不均衡,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出自经济上的考虑。

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明显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过剩资本,为了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纷纷流向国外。

当代,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互投资,资本流动成了影响几乎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国际技术转移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转移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等的国际流动。

流动的方式一般分为非商业性技术转移和商业性技术转移,前者是以政府援助、科技交流等形式进行的技术转移,通常是无偿的;后者即是知识产权贸易。

此外,技术转移还包括由于商品贸易而带来的技术外溢。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三种要素的流动往往是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较少相互替代。

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看,影响最大的是资本流动。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资本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资本输出的作用已经超过商品输出而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并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流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类型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更高的经济效益。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资本流动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

①资本输出指资本从国内(母国)流向国外(东道国),如本国投资者在国外投资设厂、购买外国债券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资本输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如外国投资者在本国投资设厂、本国在国外发行债券或举借贷款等。

(2)按投资时间长短,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①长期投资一般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②短期投资则是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投资。

(3)按投资方式,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

①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

a.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证券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债息、股息和证券买卖的差价收入。

b.国际借贷资本输出。

国际借贷资本输出是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出借给外国企业和政府。

国际借贷资本输出的具体方式有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和中长期出口信贷。

一个国家通过国际间接投资获得的资金构成一国的外债。

外债规模的大小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通常有三个: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

②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国际直接投资具有两大特征:a.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b.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a.投资者直接到国外开办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等;b.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c.同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开设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d.投资者利润的再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交易成本节约型、研究开发型五种,具体如表9-1所示。

表9-1 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类型说明自然资源导向型一般都投向能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建立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以弥补投资者母国自然资源的匮乏,确保本国生产的正常进行生产要素导向型主要是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供应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市场导向型是指以扩大市场销售为目标的对外投资。

它通过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以使设计和生产更接近市场,随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并可降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维持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交易成本节约型是指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进行的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的海外研发,可以分为两种: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研究开发型①以母国为基地的技术开发型R&D,它主要属于需求驱动型,是为适应东道国市场的特殊需要、提高产品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力,对跨国公司原有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不增加跨国公司核心技术;②以母国为基地的技术增长型R&D,它主要属于供给驱动型,直接利用东道国的基础技术或R&D资源,提高跨国公司现有技术水平2.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战后,国际资本流动持续发展,在规模日益庞大的同时.投资方式、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国际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大,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二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及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急剧加强,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加速,规模空前扩大。

(2)国际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位上升。

国际投资主体即是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是最早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并在很长时间内独霸国际投资的舞台。

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对外投资的行列,使国际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局面。

从事对外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为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发展中国家等。

(3)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二战前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投入资源性开发,如采掘业和农业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投资重点转向制造业部门;70年代中期以后,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流向又进一步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对外投资从第一产业日益向附加值高的第二、三产业转移。

(4)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分布继续失衡与部门结构变化相适应,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也转向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地区投向日趋集中。

与此同时,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还有日益集中的趋向,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极不平衡。

3.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发展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因素有:(1)资本供求规律是促使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因素①从国际资本的供给来看,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和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私人垄断资本的高度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又使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相对缩小,追逐高额利润的冲动必然促使大量的相对过剩资本涌向国外。

②从国际资本的需求来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

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和腾飞,它们需要引进国外资本来弥补本国的资金缺口。

另外,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恢复也构成了当时对国际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的巨大需求。

(2)生产国际化的发展是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力①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了全新的格局,以要素分工为基础的产业部门内生产过程、生产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这种由分工的深化造成的生产国际化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②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的集中反映。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把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序进行分解,分别安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进行生产或公司外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部进行外包,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优势,达到理想的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这种全球化经营策略,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资本在国际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流动。

(3)世界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①各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差异而形成的经济效率的反差,迫使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希望借助集团的力量来维护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