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教育》之低压电工考核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安全教育》之低压电工考核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低压电工考核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1、电气事故可分为: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类。

3、“电击”是电流直接通过人体造成伤害。

4、“电伤”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5、雷击,可分为直接雷击、感应雷击。

6、一般认为,1mA的电流通过人体,会有触电感觉。

7、一般认为,不超过10mA的工频电流通过人体,不会丧失摆脱能力。

8、一般认为,超过50mA的工频电流通过人体,可造成心室纤维性颤动。

9、电击的形式可分为:直击触电,电击和意外触电电击。

10、接地装置承受对地电流时,在距接地装置20m处,跨步电压近似认为零。

11、避免造成雷击伤害的方法有:在建筑物上装设接闪器并直接接地;对不可直接接地的架空线路可加设避雷线接地。

12、一次雷电放电,其电流可达到几百到几千kA。

13、电气事故中的人身伤害可分为电流伤电磁伤害静电伤害和雷电伤害。

14、在查找接地故障点时,工作人员应穿绝缘靴。

15、对可能存在剩余电荷的设备,进行检查或试验前应先放电。

16、触电人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如单人救护,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应交替进行,每15s~20s交替一次。

17、对成年人,胸外心脏挤压的深度,以3~5cm为宜,每分钟挤压次数为60~80次。

18、一年中,触电事故发生较多的月分为6~9月。

19、对操作者本人,并对他人和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

20、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其上岗操作。

21、电工职业道德规范是;(1)终于职业责任(2)遵守职业纪律(3)交流电工的专业技术和安全操作技术,(4)团结协作。

22、安全用电,就是要使一切电力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23、用电安全,是要我们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避免发生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24、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大多数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

25、在电器设备上使用了不合格的电器产品或材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26、通过人体工频电流的有效值约1mA 时会有触电的感觉,称此值为感知电流。

27、如果触电者
尚未脱离电源,救护者不能直接接触身体,应设法使其尽快脱离电源,并防止触电者二次伤害。

28、人体触电后的严重程度和通过人体电流的电压大小、电流流经的路径、电流频率、时间及人体状况有关。

29、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的有效值不超过 10mA 时,不会丧失自主的摆脱能力,称此值为摆脱电流。

30通过人体电流的有效值达到 500mA 时,有可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这是造成触电伤害的主要原因。

31、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应使触电人的头部尽量后仰,并排出口中异物。

32、人工呼吸的操作,大约每次吹 2S 放松 3S ,操作时应能看到触电人的胸有起伏。

判断题:1、电流通过人体,不一定会有触电感觉。

(√)2、电流通过人体,一定会有触电感觉。

(×)3、跨步电压电击,没有触电危险。

(×)4、跨步电压电击,也有触电危险。

(√)5、剩余电荷电击,也有致命危险。

(√)6、剩余电荷电击,没有致命危险。

(×)7、静电都是有害的。

(×)8、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的零线,其对地电位有时不为零。

(√)9、半数以上的触电事故,是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

(√)10、对于容量较大的电气设备进行或检修,在退出运行后,应先放电,后操作.(√)11、一般认为,1ma以下的电流通过人体,不会有触电感觉。

(√)12、电流通过人体,以左手到双脚的途径危险性最大。

(√)13、修理白炽灯时触电,可拉开与之有关的拉线开关,使其脱离电源。

(×)14、电气设备事故也可能造成二次事故。

(√)15、感应雷击,对人无致命危险。

(×)16、静电触电,对人无致命危险。

(×)17、安全电压的数值,是人为规定的。

(√)18、静电触电,对人无致命危险。

(×)19、安全电压的数值,是人为规定的。

(√)20、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在高低压作业中,均可作为基本绝缘安全用具。

(×)21、带电作业时,直接接触单相回路的零线没有危险。

(×)22、控制该设备的带有明显断开点的开关已拉开,且电流指示灯已熄灭,即可视为该设备已停电并安排检修。

(×)23、在带电作业中,人体与接地部分应保持安全距离。

(√)24、登高作业,电工铝合金梯子的橡胶垫是用于绝缘的。

(×)25、可以应用低压验电器判明电源电压的种类。

(×)26、保护绝缘是指为了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

(×)27、凡属加强绝缘的设备,可以不再接地或接零线。

(×)28、不论高压设备是否有绝缘,均采取屏护措施。

(√)29、屏护装置有永久性屏护装置和临时性
屏护装置。

(√)30、漏电保护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剩余电流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

(×)31、电压型漏电保护器对直接接触电击不起保护作用。

(√)32、正常情况下,一次电流矢量和为零,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上也没有感应电流。

(√)33、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不需要专用接地线。

(√)34、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不能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35、选用漏电保护器只需考虑电气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对漏电保护器的影响。

(×)36、漏电保护可以取代接零保护。

(×)37、在TN系统或TT系统中漏电保护器负荷侧的工作零线要对地绝缘。

(√)38、在TN系统中,重复接地只能接在漏电保护器电源侧。

(√)39、漏电保护可以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
40、漏电保护应与其它防护措施配合使用,以求对触电等事故进行有效的防护。

(√)
41、静电的放电,是静电消失的唯一途径。

(×)42、沿固体表面发生闪络放电是静电放电的一种。

(√)43、引起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严重的危害。

(√)44、单纯消除导体上静电的接地,其接地电阻1000Ω即可。

(√)45、安装漏电保护器时,应分清输入端和输出端,但不用区分火线和零线端子。

(×)46、用于重要设备的漏电保护器,为了减小因误动作引起的停电,其动作时间为0.22s。

(√)47、火灾和爆炸有时单独发生,有时两者同时发生。

(√)48、液体的闪点愈高,形成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愈大。

(×)49、电气火灾在切断电源后,应使用电气灭火器材来灭火。

(×)50、物质的引燃温度愈低,形成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愈大。

(√)51、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23区。

(√)52、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就能引起燃烧。

(√)53、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后能燃烧,移去火源后,仍能继续燃烧为着火。

(√)54、火灾发生后,灭火的关键是保证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的供应。

(×)55、水和干砂可以用于电气灭火。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