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目录前言 (2)一、教材分析 (2)二、学情分析 (2)三、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3)2.能力目标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4)1.教学重点 (4)2.教学难点 (4)五、教学方法: (4)六、课前准备: (4)1.教师准备 (4)2.学生准备 (4)七、课时安排 (4)八、教学过程: (5)1.导入新课 (5)2.教学新课 (5)3.板书设计 (7)4.巩固提高 (8)5.总结 (9)6.布置作业 (9)九、学习流程图 (10)《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己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整合于生物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今,教育媒体和手段日新月异,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随着现代教学媒体不断涌现,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互联网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推动了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因而,网络技术与生物课堂有效整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更有必要性。

教师、学生借助网络(校园网、互联网等)环境和网络技术,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共享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期更好的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第二部分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和网上冲浪,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培养自身从因特网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1.教学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

使用多媒体,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并加上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下载光合作用的相关关视频,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光和作用过程的Flash动画。

2.学生准备(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

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网上查阅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生产实际例子。

七、课时安排:1课时1.导入新课由教师播放粮食短缺问现象的视频导入,让同学们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衡量光合作用的指标是什么?【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2.教学新课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反应式人们常常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这个条件,将光合作用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大的阶段。

【教师】电脑演示类囊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投影展示以下问题,组织小组讨论:(1)光反应阶段1、光反应的部位在何处?2、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3、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哪两个方面的用途?4、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5、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①发生部位: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②反应条件:光、水、色素、酶③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④物质变化水的光解: ATP形成: 能量转变:⑤[H]和ATP用于暗反应【教师】暗反应又如何进行的呢?演示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投影以下问题组织小组讨论:(2)暗反应阶段1、暗反应的场所在何处?2、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一定不能有光?3、CO2发生了哪些变化?4、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①发生部位:叶绿体基质中②反应条件: 不需要光③CO2被固定和还原④物质变化CO2固定;C3化合物还原: 。

能量转变: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教师】光反应与暗反应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讨论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展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比较表格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影响【教师】光反应与暗反应会相互影响吗?【学生】会【教师】那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呢?假如将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即停止光照,但二氧化碳持续供应,它的暗反应将如何变化呢?讲解:当光停后,光反应就停止了,作为暗反应的原料[H]和ATP也停止供应了,而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继续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将因为[H]和ATP的停止供应而停止了,即C3的含量上升,而C5的含量下降。

提问:如果现在换成光照继续,而二氧化碳的供应停止,光反应如何变化呢?C5和C3的含量又会如何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讲解:光照持续,光反应正常进行,二氧化碳停止,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反应停止,叶绿体中积累了一定量的C3,C3的还原继续进行,所以C3含量下降而C5的含量上升。

3.板书设计(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CO2 + H2O(CH2O)+ O2叶绿体(三)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形成ATP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五)化能合成作用4.巩固提高练习:1.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2.光合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和()。

4. 某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此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B.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类C.二氧化碳→叶绿素→ADPD.二氧化碳→叶绿体→ATP5.总结教师多媒体展示课件中表格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让学生重温本节课重点知识,并让学生讨论提出有没有疑惑之处。

6.布置作业1.联系生活实际,找出日常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例。

2.课后自己分析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九、学习流程图提问:1、光反应的部位在何处?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2、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投 3、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哪两个方面的用途?4、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是怎样?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5、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简单小结光反应与暗反应会相互影响吗?教师讲解进一步提问,小组思考、讨论、回答巩固提高,讲解例题判断学生掌握程度联系生活实际,找出日常生活课后作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例符号说明: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选用学生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九、教学反思:光合作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都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对这部分内容有如下反思: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在新教材中更多的注入了科学史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生物科学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是深远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这方面。

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有机物,但是,植物生产有机物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科学家们到底又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又是如何呢?花了很大的篇幅,重演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由此可以看到,几代科学家历经二百多年,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可见,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很艰难,这里不仅包含着科学家们的艰辛劳动与智慧,还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中借助了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无可置疑的优越性,能留给学生较多的时空,拓展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自学即可看懂,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能因为是重点内容就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进行满堂灌。

认真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观看了今天的视频,阎老师通过科学史的讲授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我的感触很大。

教无定法,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更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这一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单纯的讲解过于枯燥,学生也不好理解。

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生活常识,或借助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这方面材料。

在课堂上通过分析讨论把各组的材料汇总即可。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锻炼了能力。

不过我们所处地区经济不发达,农村学生又多,实施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