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名著阅读1.阅读名著时,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交替使用的方法。
请你从所阅读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是如何运用这个读书方法阅读的。
(100字左右)2.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不同类别的书可采用不同的读法。
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阅读事半功倍。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读书方法和收获。
(100字左右)《水浒传》《朝花夕拾》《艾青诗选》《傅雷家书》《昆虫记》3.读书贵在有法,针对不同的名著,我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精读与跳读相结合、浏览等等。
请从你阅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阅读的,并简要谈谈这个读书方法带给你的收获。
(100字左右)4.同为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和《论语》等思想文化著作,在阅读方法上会有所不同。
请从这两类古典名著中各选一部,简要举例介绍一下你在这方面的阅读经验。
(100字左右)写作手法类5.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有一种技法叫“犯笔”,是指在同一部书中故意做相同内容的文章,讲究同中有异。
如《西游记》中多次写到惩治强盗的情节,第14回写到“剪除六贼”,而第97回写到“宽赦群贼”。
请从《水浒传》或《儒林外史》中选取运用犯笔的例子加以说明。
(100字左右)6.艾青在《诗论》中说:诗的优劣不在于取材的大小、篇幅的长短,关键在于怎样写,从怎样的角度看到世界。
请结合《刈(yì)草的孩子》或者其他诗人的诗作,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刈草的孩子艾青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一九四〇年7.在一部古典小说中,常有看似相同的故事,然而细处不同,人物的个性也就不同。
这样的重复读来并不使人感觉厌烦,却有耳目一新之感。
请你结合读过的古典小说加以说明。
人物评价类8.阅读名著时,不仅要关注某一个人物的个体形象,还要能够关注到某一类人的“群体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车夫、《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延安百姓等。
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举两个“群体形象”的例子,结合名著的内容,分别简要谈谈这两个“群体形象”在书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可从名著的体裁、创作目的等角度思考,100字左右)9.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文学名著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等外国文学名著虽表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但都能够体现出对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与追求。
请分别从你读过的中外文学名著中各选一部,结合其中的具体形象,简要谈谈你对上述说法的理解。
(100字左右)10.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可以作为你的“引路人”?请结合这个人物的经历,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影响。
(100字左右)11.孔子云,“勇者不惧”“仁者必有勇”。
请你从名著中选出一个具有这种特点的人物,并结合书中内容写出你对这一形象的认识或感受。
(150字左右)理解感悟类12.请从下面的文化经典语句中任选其一,结合你读过的一部名著,简要谈谈自己对这则语句的理解。
(100字左右)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13.请从《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三国演义》中选择一部名著,用一种标点符号来比喻它,并简要说明这样比喻的理由。
(100字左右)14.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得以渡过难关,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请从下列五部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守望相助”的理解和感受。
(100字左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海底两万里》15.名著是值得反复阅读、深入探究的。
在你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思考?围绕这一内容,你又进行了怎样的深入探究?请从《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简·爱》《朝花夕拾》《傅雷家书》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说明。
(100字左右)16.在这次抗“疫”战斗中,一张方舱医院“读书哥”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他戴着口罩,专心看书的样子就像一束光照进我们的内心,安抚了无数人因为疫情所带来的惶恐与不安。
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慰藉,阅读可以让人精神丰盈,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力量。
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100字左右)17.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恒心,还需注重效率和质量,要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书中内容,联系学习或生活,谈谈你通过阅读解决了怎样的实际问题。
(100字左右)《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考答案】读书方法类1.示例:我读《西游记》,在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时采用了精读。
仔细阅读作者对人物关系的回叙,我明白了孙悟空为什么借扇会被拒绝,理解了借扇的艰难。
在阅读一些我不感兴趣的描写环境的诗词以及套路雷同的降妖除魔的故事时,我就跳过不读。
(得分点:精读、跳读、表达)[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的方法。
不限定篇目,只要是阅读过的名著即可,作答时需按照题干要求,写明自己在阅读时交替运用精读和跳读两种方法,写明精读的内容是什么,交代人物的部分要精读,重要情节要精读,精当的描写要精读,跳读的内容一般不影响我们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2.示例:《昆虫记》既是科普巨著,又是文学佳作。
因此,我先根据昆虫的种类进行阅读,制作昆虫档案,从而了解相关知识。
随后,我通过品析和比较,关注作品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
通过阅读,我了解了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评价理解。
初中阶段,学过的读书方法有精读略读、批注跳读等。
结合名著的内容、题材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读书方法,就书中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谈收获即可。
3.示例:读《水浒传》时我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书中重点人物的精彩章节,我会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对于书中诗词和景物描写我会跳过。
精读与跳读相结合既可以使我深入理解书中内容,把握人物特点,又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具体阅读方法和阅读的心得体会。
要注意具体谈谈自己运用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精读与跳读相结合、浏览等)以及使用这些阅读方法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把自己的做法与收获交代清楚即可。
作答时要注意具体结合一部名著谈谈自己的做法,如圈点批注,要交代清楚哪些内容做了圈点、做了哪些批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要注意写清楚自己对哪些内容做了精读,对哪些内容做了跳读,有什么收获等。
4.我的经验是读古典小说可通过人物、情节把握主题。
如读《水浒传》时,通过了解林冲由忍到反的经历,体会官逼民反的主题。
读思想文化论著,则可采用诵读、归类、联系等方法把握其精华。
如读《论语》时,先诵读,再按学习、修身等归类,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其重要意义。
写作手法类5.示例一:《水浒传》中,鲁达和武松都是性格刚直、不畏强暴、爱憎分明的好汉。
小说中先写鲁达为解救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体现了他见义勇为、行侠仗义的英雄本色;后写武松受施恩所托,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既有除恶的一面,又有为朋友而出头的因素。
两者惩治江湖恶人的情节类似,但方式、结局和原因明显不同。
示例二:《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以考取功名的儒生形象。
文章先写屡试不第的周进,在贡院里头撞号板不省人事,醒后发疯般地满地打滚,哭闹吐血,上演了一出人间闹剧;后写范进经过多次应试,终于在54岁中举,喜极而疯,大笑狂走,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治好的闹剧。
两处闹剧情节存在差异,都讽刺了当时的儒生醉心科举的丑态。
6.示例:在对“孩子”这个主体意象进行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忙乱”“慢慢地”“小小的身子”等词语,写出孩子很小,小到身躯被草遮挡;还不会用镰刀,就担负起生活的重任,他挥舞“闪着金光”的镰刀,不免让人揪心。
这一系列的词语写出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民族的苦难。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怎样写,从怎样的角度看到世界”是指写诗的技巧、诗歌的主题。
诗人有意地在诗中强调了孩子割草的动作,写他“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并强调了“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进而强调“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诗人强调、突出这些,是由诗人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考虑的。
诗人的意图是:小小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他没能去上学,他没有在爹妈身边撒娇,从小就承担起劳动的重负。
夕阳都西下了,他还没有回家,还在割草。
他是多么辛苦!由此,诗人进一步告诉读者,在那样的时代,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这困苦甚至也直接压在了孩子身上。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困苦生活,多么不公平,多么不人道!孩子割草这件小事,引起了诗人的联想和诗人内心的愤慨。
7.示例:读《水浒传》。
武松赤手空拳打虎,过程描绘得异常细致,突出打虎的艰难,表现武松的神勇。
李逵用刀连杀四虎,一杀、一捅、一划,表现得轻而易举,突出李逵的粗蛮。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名著的写作手法。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同是打虎的情节,却写的风格各异,使人耳目一新。
首先,性格不同:武松,其人非常豪爽,但是却相当逞强好胜,尽管如此其做事从不缺乏谨慎和机智。
而李逵则大大不同,其人不仅大胆且粗鲁至极,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
其次,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
李逵为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第三,杀虎原因不同:武松是在探望兄长的途中遇到老虎,打虎是为了自卫。
李逵是因为母亲被老虎吃了,打虎是为母报仇。
第四,杀虎难度不同:武松是醉打,一口气喝了十五碗酒,大大超出了“三碗不过冈”的“安全线”,加之一上来就折了梢棒,纯然是赤手空拳。
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杀虎,四虎中两只为幼崽,攻击力不强,难度不大。
第五,杀虎数量不同:武松杀一只,李逵杀四只。
第六,杀虎方式不同:武松徒手杀虎,李逵使朴刀。
第七,杀虎后影响力不同:武松打虎之后,从百姓到县官,都为他喝彩,广泛宣扬,他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人物。
李逵打虎则是在官府追捕的情况下,他隐姓埋名,不敢声张,打了虎之后,当地百姓问他姓甚名谁,他也不敢报真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传。
人物评价类8.示例:《骆驼祥子》是小说,车夫的群体形象可以更好地体现主人公祥子的职业环境和生活状态,为小说揭露黑暗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提供大的背景。
《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描述延安百姓可以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红军根据地的社会生活,解答书中开头提出的中国苏维埃是否得到农民支持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