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商学院教师岗位考核管理办法

法商学院教师岗位考核管理办法

政法学院教师岗位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为了实现教师岗位分级管理,保证我院教师岗位考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督促教师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根据《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岗位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精神,警员务委员会研究,特制定《学院教师岗位考核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

第一条适应对象本办法适用于《青海师范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及人员聘用实施方案》第二章第十三条、第三章第十八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在教师岗位上的研究生、普通本科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的二至十三级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考核原则教师考核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实绩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使考核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第三条除日常考勤外,考核分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一般在工作自然年的12月进行。

聘期考核在聘期期满前1个月进行,聘期考核得分为聘期内每个年度的各项考核内容的综合得分累加后除以年度数。

第二章考核依据和考核内容第四条考核依据本考核管理实施办法依据《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师德考核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岗位设置办法》中关于教师岗位基本职责的规定;各级教师岗位职责;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等。

第五条考核内容(100分)一、师德(10分)师德重点考核教师的政治表现、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以及依法从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表现。

具体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师德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以学生网上评教结果为依据。

二、教学工作业绩(50分)教学工作业绩重点考核教师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情况。

其中,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在教学工作业绩总分50分中的权重分别为50%(基本分20分)、30% 、20%。

算法:教学工作业绩得分=教学工作量累计得分×50%+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30%+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20%1、教学工作量包括学校安排的、在人才培养计划内除成人教育学院函授生、留学生、职业教育类(在职研究生)学生外的各类学生的理论教学实习指导、论文指导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任务。

备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命题改卷、成绩评定、听课等不计算工作量。

课时计算标准本科生每1节课按1课时计;研究生课时量按《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合班上课的按学校规定计算。

各级教(一)各级教师完成相应岗位最低教学工作量得分20分,超额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者,以最高超课时者的得分为5分,其他教师的超课时量在5分之内折算。

(二)当教师完成院里规定的本级教师岗位职责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并有超额,但未完成规定的教研科研业绩积分,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教学工作量中的超额部分折抵成教研科研业绩积分。

(算法:1=2.5课时)折抵合格为止。

凡以教学工作量折抵教研科研工作量者当年不得评为优秀和良好。

2、各级岗位教师教学工作量按《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执行。

3.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考核以学生网上评教的结果为依据考核评估。

算法:学生评教得分×30%=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分。

4、顶岗支教实习教师的工作量按《青海师范大学顶岗支教实习驻县教师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执行。

三、教研科研工作业绩(30分)科研业绩重点考核教师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情况。

根据学校对院系制定考核细则的要求,结合学院教师的教研科研实际,明确以下内容:(二)个人科研业绩量的确定进入科研业绩统计的一般是聘期内完成的科研成果。

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含聘期前发表聘期内被更高检索期刊或机构检索而需加分的论文),聘期内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聘期内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聘期内获市(厅)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聘期内正式出版的专业书籍或出版物、聘期内公布的专利技术等。

需要跨聘期完成的科研项目须予以特别说明。

若因未计入跨聘期科研项目分值导致教师本聘期综合考核等次为不合格,可将跨聘期科研项目的50%分值计入教师本聘期的科研业绩,其余50%的科研项目分值计入教师下一个聘期的科研业绩,但不能重复累计本聘期50%的科研项目分值。

(三)所有进入科研业绩统计的科研成果,必须署名有“青海师范大学”字样。

(四)科研业绩计分标准。

①申报论文时,须提供期刊封面、目次页和论文的复印件,引文检索类还须附由有资质的检索机构提供的检索证明及检索资料的复印件。

②论文公开发表后被更高检索期刊或机构检索的,按照在检索的最高类别期刊或机构发表论文对待。

但是不再重复计分,只补足差值,且只就高计算一次,不重复计分。

2、著作计分标准①著作计分标准计分(分/每万字)②国家级出版社为: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3、科研项目计分标准(1)社会科学领域教师承担、完成科研计划计分标准②国家重大、重点科研计划指国家教育部、国家科学基金及国家其他部委的重大科研计划等;国家科学基金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一般科研项目指国家各部委的一般科研计划;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指省级地方政府的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省级一般科研项目指省级地方政府的一般科研计划项目;学校科研基金项目指学校自设的科研基金项目。

(A)横向科研项目是指我校教师受企事业单位、团体委托或合作所从事的研究及技术开发项目;单位间协作项目以及纵向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B)纵向科研项目是指由我校教师主持承担的列入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科研计划的项目及各类科研基金项目。

(C)横向课题的计分以横向课题科研经费来计算。

横向课题经费以本年度由校外到达学校财务帐号的经费额为准,不计本校(配套)资助经费。

4、科研成果奖励计分标准①成果奖励计分标准②同一成果先后获多种奖励按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计算科研业绩。

举办学术活动一学期只能计算一次加分。

5、多人合作科研业绩的分配计算。

除论著外,以上各项计算中如果涉及多人合作的情况,科研业绩的分配计算由主持人按项目申请书中填写的人员名单进行,如果实际参加项目的人员确有变更,要及时通过主管部门批准并在科技处备案,考核期间不能变更。

具体分配由合作者任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工作量。

(1)科研业绩由项目第一完成人、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或导师)按照课题组研究人员工作量多少予以分配,并将计算结果报送科技处。

(2)通过合作系数表,分配个人工作量,并将计算结果报送科技处。

主要完成者得分=P×f。

其中:P为项目总得分;f为主要完成者合作系数。

(3)在校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计算科研业绩时,自然科学类论文计入通讯联系人,由通讯联系人进行分配;社科类论文如导师署名第二,科研业绩减半计入导师。

6、下列情况不能计分:①违反学校保护知识产权规定将技术秘密公诸于众的论文。

②未在科技处登记备案的论文、著作以及其它成果和项目。

③有产权争议、署名争议的成果。

④学校认为不应计分的其他项目。

7.各级教师完成相应岗位教研科研工作量得分60分,超额完成的按每超额定最低教研科研工作量5%,按2分计入被考核人教研科研工作量分值量化得分中;反之,每差5%从被考核人教研科研工作量分值量化得分中扣除2分。

8.在教学工作量未达到规定要求,而教研科研业绩超过了规定要求的,超过部分的教研科研业绩积分也可以折抵为教学工作量。

按教研科研工作量每1分折抵教学工作量2.5课时,但折抵课时数不得超过额定教学工作量的40%。

9.折抵部分的教学工作量和教研科研业绩积分不再重复计入院、系教师教学工作量和教研科研业绩中。

四、其他工作业绩(10分)其他工作业绩主要包括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团队建设、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及兼职群众组织,参加学校和单位组织的各类公益性、集体性工作(模拟法庭、实验室管理、档案管理及以学院名义上报的各类项目)等工作情况。

其他工作加分:第三章考核等次和考核标准第六条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第七条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合格的基本标准(一)师德考核合格;(二)教学工作量及教研科研工作量达到学院规定的工作量标准。

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直接定为不合格:(一)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并被追究刑事责任者;(二)受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者;(三)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受到处罚者;(四)师德考核不合格者;(五)未完成额定最低教学工作量及教研科研工作量者;(六)在评优晋级、职务评聘等工作中提供虚假材料、谎报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者;(七)连续旷工超过5个工作日,或考核年度内累计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连续事假超过60个工作日,或考核年度内累计事假超过90个工作日者;(八)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工作安排者;(九)考核年度内出现1次重大教学事故或一般、较大教学事故累计2次以上;(十)应参加考核,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经批评教育后仍拒绝参加者。

第九条在不突破本单位优秀比例的情况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聘期考核定为优秀等次:(一)申请到国家级各类项目,或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二等以上奖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并且聘期内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的。

(二)年度考核中获得两次以上优秀,其余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的。

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定为聘期考核不合格等次:(一)聘期内有两年及以上年度考核为不合格者;(二)考核工作中隐瞒实情、弄虚作假者;(三)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工作安排者;(四)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聘期考核者。

第十一条根据考核实际情况,由院确定本部门教师年度或聘期考核等次。

其中优秀占院实际参加考核人员总数的15%,良好占院实际参加考核人员总数的20%。

参加学校考核的处级干部不作为各院计算优、良比例的基数,核算比例采用四舍五入的办法。

整体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单位, 获得优秀等次的人数不超过本单位总人数的5%。

考核综合得分达到优秀等次要求的人员若超过以上比例,获得优秀等次的人数则按照考核综合得分从高到低取够为止。

第四章考核加分和考核减分第十二条考核加分接受考核的个人在被考核年度内受到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个人的奖励,奖励必须要有荣誉称号(教学、科研及其他方面的奖励已经计入教研科研工作量中,不再重复加分)。

获国家级、省级、省有关部门(厅局级)、校级表彰的,在被考核人年度考核综合得分中分别核加2、1、0.5、0.3分(受到多个表彰的,选最高级别只加分一次)。

第十三条考核减分按学校规定规定执行(在年度考核综合得分中核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