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第一讲语音第一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一、二十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1、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的意义,要了解语言文字法实施的时间。

是第一部语文法,有利于促进语文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团结。

同时对于语言文字法的一些具体条款要有所认识。

2、认识20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缘起、主要成果以及与新中国现代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关系此外要注意三大语文运动中的重要的人物、事件。

如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老国音、新国音等。

比如去年秋季就考了老国音新国音转变的实质问题。

二、为什么以北京语音为普通话标准音深入认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标准;理解以北京语音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内涵,确立语音标准的重要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复习指导中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其中的有关要点,能对三个标准进行阐释分析。

三、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主要成果有个一般了解即可。

四、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做到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第二节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一、汉语拼音方案与汉语拼音运动对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作一般性了解,但是对于我们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套法定拼音方案和第一套音素制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应该知道。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和组成首先要知道汉语拼音方案五个部分的基本内容,认识汉语拼音方案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其次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第三是能正确使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或者分析音节结构;第四是能从理论上说明一些拼写规则的运用问题,比如i表示几个音素、以ü开头的所有韵母以及使用的规则、y和w的性质、用法等。

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这个问题理论性比较强,前四个问题,主要讨论声母配置问题,可作一般性了解,第五个问题舌尖元音的配置和第六个问题iou uei uen的拼写形式这两个内容要求掌握。

四、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和正词法基本规则关于音节的拼写要熟悉拼写规则,同时能够对于规则的运用结合具体的韵母变化加以说明。

同时能够给音节注音。

第三节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一、声母认识普通话声母的特点,不要求展开,主要特点要有所了解。

二、韵母第一、韵母结构分析及相关概念,只比专科多一个韵基概念,此外有逆同化。

第二、掌握韵母的分类:韵母可以从结构、韵头性质、韵尾特点进行分类,要认识各种分类的一些比较具体的类别以及分类的作用。

第三、了解普通话韵母的主要特点。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音位系统:本课程最难的内容就在这一块。

第四、掌握严式国际音标,具体要求是:一、知道国际音标所表示的音素和音位,掌握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的对应关系;二、能用国际音标标写音节中的某一个音素;三、能用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

这里的要求没有超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要求范围。

教材介绍国际音标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附加符号,我们除了表示音位对立的送气符号作要求外,其余附加符号复习考试一律不作要求。

第五、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几个主要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各种变体出现的条件,各个变体与国际音标符号的对应,这里主要涉及到拼音字母i a o e u所表示的音位与变体的关系,能进行分析说明。

下面是这几个音位及其变体出现的情况,可以重点记忆一下。

第六、知道普通话音位系统的主要情况:元音6个,辅音22个,调位4个。

第四节异读词和轻声、儿化的语音规范问题本节内容一般掌握,主要还是要求作为平时实际运用的训练。

第二讲词汇第一节词和词汇确定词的一般方法这个问题不直接作为复习考试要求,但实际上在注音和句子层次分析上自然就有要求,所以平时要注意。

词汇中的固定语掌握固定语的类别和基本特点,其中固定语、专门用语、专名词语要重点掌握,此外要注意专门用语和一般词组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特点区别。

三、词汇规范问题认识词汇规范的意义,着重掌握异形词的规范与使用。

第二节构词研究重点掌握一、构词法认识构词法分析的基础,着重掌握现代汉语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析,能进行比较说明。

比如“老头”和“老师”、“雪亮”和“月亮”,“围墙”和“围嘴”能分析比较,说明其差别。

二、造词法第一,认识造词法分析词的基本内容:包括词法学造词、句法学造词、修辞学造词、语音学造词几个方面,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注意构词法与造词法的区别:一、从分析对象看,构词法以合成词为分析对象,不分析单纯词;而造词法既分析单纯词也分析合成词。

造词法的类别远比构词法的类别丰富。

二、分析的目的不同,构词法分析结构是认识词的内部的结构成分的意义、作用以及相互关系,认识语素组合成词的结构规律;而造词法是研究构词使用的语言材料以及造词的方式。

三、构词法与造词法研究的内容有交叉,构词法中的组合式合成词,与造词法中的句法学造词是一致的,构词法中的附加式合成词,与造词法中的词法学造词的附加是一致的。

三、词义的理据掌握词义的理据的基本概念,掌握词义理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我们着重要求能够根据合成词语素义揭示事物的某些特征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比较,或者说明理据,或者比较异同。

例如“飞机”,其理据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可以飞翔的机械,这是人们对“飞机”特征最直观的认识,又如比较“人力车”和“机动车”的词义理据,应该知道这两种车的构词理据差别主要是动力方面,除了都是车以外,突出了动力特点,这也是它们的理据。

除了定义不必死记任何东西。

第三节词义一、词义的类型认识词义的各种类别:主要可分概念义和附属义、反身指代义、言语义几类,附属义还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此外要注意概念义和附属义的区别、概念义和言语义的关系。

二、词义的单位认识词义义项的性质,义项的类型,作一般性掌握就可以了。

三、词义的分析这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掌握表名物、动作行为、性状的词的意义的分析。

看起来比较难,其实只要平时熟悉了表名物词、表动作行为词、表性状词的意义分析的构成项目,能结合词义进行辨认就可以了。

表名物的词义构成项目主要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和事物所属的类别,例如“人杰”,词义是杰出的人。

表动作行为的词义项目稍微复杂一些,主要有:动作行为、动作行为主体、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动作行为的各种限制、多个动作行为,其中动作行为是核心,并不是所有词的意义都出现这些项目,但所有的动词必须出现动作行为。

因此,抓住词义解释中的动作行为,其它项目如果出现了,不难判断,比如在动作行为前与之构成主谓关系,就是动作行为主体,例如“流:液体流动”;出现在动作行为前面与之构成修饰关系,那么是限制成分,例如“揪:紧紧抓住”;出现在动作行为后面,与之构成述宾关系,那么是关系对象,例如“办公:处理公事”,词义中动作行为有补充成分,或有连词紧密连接的并列成分,都合称动作行为,不再分析。

表性状词意义的构成项目主要是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有时候两个项目都出现,有时候只出现性状特征,所以性状特征是这类词义中最重要的。

适用对象比较好判断,在词典中往往用括号标志出来,它与性状特征构成主谓关系。

词义分析都是比较形式化的东西,平时结合词义分析熟悉了,复习可以不用管它。

词义分析要求比较简单,一方面,分析词义一般要提供词义解释,不会让大家解释词语意义,另一方面,词义分析只要求分析主要构成项目,不要求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如表名物词的形貌特征、时间特征、数量特征、动作行为主体具有什么特征等,都不具体要求。

至于IP课件中补充介绍的定义式、准定义式等概念,期末考试通通都不作要求。

分析时,先判断出被解释的词语的词性,再进行分析。

例如2004春试题中分析“抢手”,提供的词义解释是“(货物等)很受欢迎,人们争先购买”,一些同学分析时误判断为动词,于是关系对象、动作行为主体、动作行为都分析出来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形容词。

第四节词汇系统本节主要掌握词群的类型及分析就可以了,要认识词群及词群中的各个概念内涵,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词群。

词群分层次关系词群和非层次关系词群两大类,前者又开放上下位关系词群(工人-矿工、木工)、整体部分关系词群(大数和小数的关系、整体和构件的关系、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等级关系词群、亲属关系词群。

要注意非层次词群的构成依据分析。

非层次词群不能单纯从意义上找到根据,主要有同义近义、音节、结构、功能、来源、同族词、表示某种类别(如人体、植物、动作)等,要注意词群辨认,如“沙发、吉它、做、唱”是单纯词词群,“研究、讨论、思考”是合成词、双音节词词群,“手、脚、心脏”是人体器官词群,“人手、人海、主人、工人、别人”是同族词词群。

第五节词汇学和辞典本节内容一般性掌握。

第三讲语法(1)第一节语法单位本节具有概述性质,可以一般掌握,重点要认识现代汉语四级语法单位这几个概念,熟悉互相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汉语词类问题一、划分词类的依据这是词类部分的重点理论问题:第一,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类划分依据的具体内涵: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并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现代汉语的词类:首先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7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5类,叹词和拟声词不分虚实。

二、形容词的范围主要探讨传统形容词的范围问题,介绍了划分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的观念,最后确定分为形容词、区别词两类,要注意这两类词在语法特点上的差别,能进行判断。

三、动词的不同分类认识动词的不同类别和用法特点,对这些概念内涵要结合实例加以理解,其中要注意及物动词这一概念与传统说法的区别。

结合实例理解这些动词内涵,能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了,不必去死记硬背。

四、关于副词注意副词的功能、副词与形容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副词归入虚词的理论根据。

注意哪些词可以充当状语,哪些词只能充当状语。

本节的其它问题,可以一般理解。

第三节句子分析(上)句子部分内容的掌握应该熟悉词组系统,我们在有关辅导文章中作了介绍,相信各个辅导班老师讲课可能也作了适当补充。

一、句子的不同分类句子从表达角度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5类,从结构角度可分单句与复句,我们重点介绍单句。

单句可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两类,其中主谓句要作为重点掌握。

主谓句根据谓语的功能类别特点又可分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主谓句同时还可以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划分为施事主语句、受事主语句、工具主语句、处所主语句。

句子的特征类别重点认识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

要求掌握不同角度划分句子类别的方法,认识各种句子的基本特征。

二、句子的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分析有三种不同的要求:句子的层次分析,要求按照本课程的层次分析方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

关于层次分析,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学习掌握,比如层次切分应遵循的原则、层次切分的先后步骤、操作的具体方法等,还有偏正词组分定中偏正和状中偏正、复谓结构分连动和递系等,都需要平时教学搞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