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的方法
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的方法
理论是一组描述和解释观察现象的概念和命 题。
环境取向的发 展理论
生物取向的发 展理论
相互作用取向 的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 取向的发展
理论
一 华生的行为主义 二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 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行为主义的思维
行为主义的习惯
行为主义的情绪
行为主义的人格
• 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包 括外部和内部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 动的结果。 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 具有一定的顺序,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 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
❖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 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 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 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何时强化?
•连续强化: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歇强化:仅对一部分正确反应予以强化。 •固定强化:当被试出现所期望的反应时,主试按固定时距 予以强化。 •偶然强化:反应与强化物之间的结合是偶然形成的。一次 偶然的结合能增强反应的概率,几次偶然强化能产生反应 效率的积累。
8.延迟模式
观察榜样示范后得到的印象,经过一段时 间后,仍能再现示范行为的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
•婴儿生来是一个“白板”,由于学习才养成了行为习惯 •发展是连续的 •个体的发展方向取决于环境
操作性学习理论:
•发展反映了操作条件作用,儿童受伴随行为出现的强化物 和惩罚物的消极塑造。
社会认知理论:
• 儿童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 习惯的形成, 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 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
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
•年龄 从华生对老鼠的研究中发现,年幼的老鼠比年长的 老鼠在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成绩更好些,即花在每次成功尝 试上的时间较短,最终准确完成整个实验所需的时间较短。 但年长的老鼠与年幼的老鼠都能学习。 •练习的分配 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越少,每一练习单元 的效率越高,分散学习比集中突击训练效果要好。
❖ 操作性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点一滴地逐渐习得, 斯金纳称作“塑造”,又称接近法,
❖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 也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表明,这种矫正工作并不 太复杂。如对于儿童的不良行为不加以强化,予以“忽视”, 便能逐渐消退不良行为。
• 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 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 习得新行为。
• 观察学习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来源 • 反对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 儿童有能力创造影响他们的环境
极大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学习和教养,提 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原则 和方法。
过于强调环境和教育的 决定性作用,并不符合 儿童发展的规律和整个 心理科学的事实。
2、怎样强化?
•积极强化:是指作为强化物的刺激出现次数增加后,行为发 生的次数也相应增加。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 而增加。
•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 率。
3、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消极强化: 增强行为 激励行为
惩罚: 消除行为
• 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的方法,提倡发挥强化的积 极作用。
通过榜样的多种行为,让学习者从中接受 指导这些行为的原理和规则的模式。
5.参照模式
在传递抽象概念和困难操作的内容时,附 加呈现一些具体的参考事物活动有助于学 习者模仿
6.参与性模式 通过观察示范和仿照参与活动以加快榜样 行为的传递速度和提高模仿水平的模式
7.创造模式
观察者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各种榜样行为加 以组合,形成新的行为
• 包括: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运动复现过程 4.强化和动机过程
1.行为模式 2.言语模式 3.象征模式 4.抽象模式
通过范型的操作而形成有系统的活动,以 此向学习者传递动作的模式。
通过言语指导或指示来传达榜样行为的模 式,言语模式对学习语言尤有重要。
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电影、小 说等,象征性地传递榜样行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