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

第一单元花鸟关情小荷尖尖、柳絮飘飞,草儿破土、百花绽放,蜻蜓点水、蝴蝶起舞⋯⋯。

观察万物生长,聆听生灵物语,你总会有别样的发现。

无论是地球上古老的植物居民,还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它们都是地球大家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让我们与它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吧!在文学大师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处处充溢着美感;在散文大家许地山的笔下,花生的好处很多,启迪人们要做有用的人;在女作家琦君的笔下,一场桂花雨伴随着童年的多少欢乐啊,也寄托着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笔下,可爱的珍珠鸟与作者相近相亲,启示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亲近大自然的这些生灵,我们也获益良多。

本单元课文以“花鸟关情”为主题编排,展现了作家钟爱的动植物,寄托了他们不同的情思。

“习作”和“语文园地”的内容也与此相关。

我们在学习课文1 白鹭文本分析: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一篇佳作。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鹭、嫌、黛”等6 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精巧美、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练笔,培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对美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写话。

课时安排:2 课时1. 会认“鹭、嫌、黛”等6 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 个生字。

理解“精巧、配合、美中不足”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1. 识记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出示白鹭的图片,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

导语:同学们,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猜到了吗?(学生答。

)对,就是白鹭。

(教师出示白鹭图片。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2.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教师板书:白鹭。

)明确:“白鹭”交代了本文的描写对象。

1. 介绍作者和白鹭的相关知识。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同时,他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等。

郭沫若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女神》《屈原》等,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 卷。

白鹭中型涉禽(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

体羽全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

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白昼或晨昏活动,以水中生物为食。

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jué)食。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3. 教师检测学生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yí适宜hèxi án zhū朱鹭qi àn kuànɡ xi á嵌在玻璃框镜匣白鹤嫌shào 望哨ēn恩惠yùn韵味会认的字:lù白鹭dài 黛shì嗜好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量词归类:一(首)诗一(幅)画面一(种)嗜好一(只)白鹭◆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精巧——精美寻常——平常孤独——孤寂安稳——平稳反义词:精巧——粗糙寻常——异常孤独——热闹安稳——动荡(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嵌]上下结构。

上部“山”略扁,下部“欠”捺画宜舒展。

[匣]半包围结构。

“甲”的末笔为悬针竖,写在竖中线右侧。

[韵]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

“匀”点、提左开右合。

◆易错提示:鹤]右边是“鸟”,不要少写一点写成“乌”[框]右边被包围部分是“王”,不要写成“玉”或“干”。

[恩]上面是“因”,不要写成“田”。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圈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自主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预设:教师出示不同色素搭配的各种学生穿戴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最合适的、最相宜的,进而准确体会“适宜”一词的含义。

明确:“适宜”就是“刚刚正好”——色素搭配:不浓不淡、不艳不素;身段大小: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不长不短⋯⋯,那是一种精巧之美、匀称之美、和谐之美⋯⋯(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白鹭在清水田里站着捕鱼的静态图,引导学生想象田成为这一幅优美画面的镜框的意境,进而准确体会“钓”和“嵌”的含义。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预设:教师出示白鹭清晨站在树梢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整个画面的意境,进而明白“悠然”的意思是安闲、闲适的样子。

(4)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白鹭低飞的优美画面,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美的享受,进而体会“恩惠”一词的含义。

明确:“恩惠”指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

以“散文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③课文第6~8 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

)(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第2~5 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第6~8 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第9~11 自然段):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作者的观察多么细致啊!白鹭无论是精巧的外形,还是充满韵味的生活情态都是那么具有美感,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下节课上,我们将深入课文去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生字的拼写和词语的理解,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不少同学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活跃,。

(示例:同学对于白鹭活动的画面的认识非常深刻,看来你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同学在生字书写上进步很大,给了老师很大的惊喜;同学对词语的理解非常准确,不知道你可不可以把好的经验在课后分享给大家;还有同学划分文章结构很有一套。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 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 学习作者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3. 凭借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感受白鹭的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常见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配合”的“合”不要写成“和平”的“和”,“流线型”的“型”不要写成“形状”的“形”;“恩惠”的“惠”不要写成“智慧”的“慧”。

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描绘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情态,赞美了白鹭是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白鹭——一种再平凡不过的鸟,然而作者以他独特的眼睛和心灵,用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它化成了一首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宛如一曲流动的音乐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沉醉其中。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

2.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对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

3.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有代表性的问题。

(1)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预设:这个问题是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分析的,教师应注意这一点,避免去分析具体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表现了白鹭的美。

(2)课文第3 自然段描写白鹤的“生硬”、朱鹭和苍鹭的“大”有什么作用?预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这里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分析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明确: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方法。

作者描写白鹤的“生硬”、朱鹭和苍鹭的“大”,突出表现了它们的“太不寻常” ,用它们的“太不寻常” 来反衬白鹭的“寻常”,赞扬了白鹭平凡朴素的外在美。

(3)第4 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然而”这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去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