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和利用流程,组成10种系统解决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技术模式。
总体看,这10种技术模式都围绕粪污资源化利用,遵循简便经济处理的原则,对区域内大多数养殖场和主要畜种的粪污综合资源化利用都能对应找到解决方案。
现将这些技术模式推介给大家,供各地借鉴、推广和使用。
目录一、种养结合模式方式1:干清粪+堆肥发酵+农田利用(1)方式2:干清粪+堆肥发酵+沼气处理+农田利用(3)方式3:尿泡粪+干湿分离+沼气处理+农田利用(7)方式方式方式方式方式一、种养结合模式方式1:干清粪+堆肥发酵+农田利用(一)概述采用干淸粪,粪便通过收集、清扫,运至储粪棚堆肥发酵,尿液或冲洗污水收集后在储存池暂存,粪便和尿液直接农田利池。
粪尿沟应设在舍内,舍外部分要加盖盖板,防止雨水流入。
3.粪便处理。
粪便在储粪棚内堆肥发酵5-6个月。
粪便过稀不便于堆肥时,可以与秸秆混合堆肥,秸秆的添加比例一般为10-20%。
储粪棚通风良好,防雨、防渗、防溢出。
储粪棚所需容积:每10头猪(出栏)1m3;每1头肉牛(出栏)或每2头奶牛(存栏)1m3;每2000只肉鸡(出栏)或每500只蛋鸡(存栏)1m3。
4.尿液或污水储存。
储存池要防雨、防渗,周围高于地面,防止雨水倒流。
尿液在储存池存放5-6个月后才能使用。
储存、粪便作干清粪及时清理,采用自然干化、异位堆肥发酵、高温曝气等工艺,利用生物学特性结合机械化技术,通过自然微生物或接种微生物将猪粪完全腐熟,生产有机肥,实现粪便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
污水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经暂存净化后用于农田。
此处理方法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量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被广泛使用。
(二)工艺流程头牛1㎡建设,地面要作硬化处理,以防渗漏,加盖顶蓬防雨水,四周设1m高围墙,留出口。
1.3发酵车间。
将粪便集中运输到发酵车间。
车间建设:假设1万头猪场,建议建设面积300㎡左右,长50-60m、宽5-6m,高5-6m,内建2个并联式宽2-3m(以翻抛机宽度设计)、高度1.5m的水泥发酵槽。
内设导轨式翻抛机1台,通过轨道从入口端移到出口端,完整地翻抛物料,并把物料向出口端推移,再返回。
车间四面墙体为砖混结构,盖顶选用阳光板,加快发酵物料起始温度的提高。
11.7出料去向。
部分可外卖有机肥厂,部分作为再发酵辅料回头,以减少锯末、谷壳的购买和微生物菌种的添加量,也可用于种植施肥。
2.尿液或污水处理2.1污水集水池。
栏舍污水由沟渠流经由粗格栅、细格栅过滤后,进入集水池,对污水进入沼气前进行水量调节和稳定。
可按1头猪0.1m3、1头牛1m3建设,其有效容积最小不少于日产污水量的50%。
2.2沼气池。
用于厌氧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
其有效容积可按1头猪0.1m3、1头牛1m3建设。
可采用目前较环采用尿泡粪,粪尿通过漏缝地板自动掉入粪沟,粪尿混合收集,再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堆肥,液体进行沼气处理。
这种方法采用漏缝地板工艺,不用淸粪,减少用工;改水泡粪为尿泡粪,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水产生量;通过固、液分别处理,实现了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二)工艺流程;50cm以上,下面用PE膜铺底,防止渗漏。
每头猪(出栏)需储存池0.1m3。
6.农业利用。
有机肥作为农田积肥,根据肥力每亩500-2000kg。
大田种植:每1亩地能消纳5头猪产生沼液量;种植果树、蔬菜,每1亩地可消纳8-10头猪的产生量。
(四)适用范围本方法比较适合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使用。
注意加强猪舍环境控制,实时监测,避免有害气体污染舍内环境。
方式4:尿泡粪+沼气处理+农田利用(一)概述猪(出栏)需0.2m3。
3.沼液储存。
产生的沼液在储存池暂存。
储存池使用PE膜铺底,不漏水。
沼液在储存池存放3个月以上即可使用。
每头农田利用猪(出栏)需建储存池0.1m3。
4.农业利用。
产生沼渣用作基肥,沼液浇灌农田。
土地消纳按照,大田种植:每亩土地可以消纳5头猪产生沼液量;种植果树、蔬菜,每亩可消纳10头猪的产生沼液量。
(四)适用范围,闸门,将粪水排出。
2.固液分离。
后用管道输送到干湿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
干湿分离出的固体含水量50%以内。
3.固体堆肥发酵。
分离出的固体物质通过5-6个月堆肥发酵后直接出售或生产有机肥。
堆肥要有储存棚,要求防雨、防渗。
储粪棚所需容积按每10头猪(出栏)不少于0.5m3。
(二)工艺流程(三)技术要点 1.粪污收集。
猪舍地面铺设漏缝地板,下面建排粪沟,粪沟深150cm 以上,安装有管道式或间隔式通风系统。
首次在排储存池暂存生猪养殖区粪尿收集 输送粪沟粪沟中注入20-30cm深的水(以后不需要),粪尿通过缝隙地板排放到粪沟中,储存3-5个月,打开出口的闸门,将粪沟中粪水排出。
2.粪污储存。
排出的粪水流入主干沟,再进入储存池储存,存放时间6个月以上。
储存池为水泥池,防渗漏,上方密封,深。
了养殖场环境污染。
同时改善了猪的生活环境和福利。
目前,普遍采用大栏饲养,机械翻料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翻料,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二)工艺流程调节水分混合均匀(三)技术要点例为3:2。
如果木屑难找,可适量增加稻壳、作物秸秆用量,但木屑不低于50%。
3.发酵床制作3.1菌种处理:注意选择质量好的商品菌种,也可以自制土种菌。
按购买菌种使用说明进行处理。
3.2垫料处理:在发酵床底层先铺一层谷壳或秸秆以使底部透气,再铺一层木屑以增加吸水,每层10-20cm。
将锯末、谷壳物料均匀铺设,并控制垫料湿度。
湿度应保持在40-60%,不能超过65%。
抓起一团垫料握紧后松开手掌,垫料依然可成团但无水滴滴下来即可。
产有机肥。
(四)适用范围该方法适合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猪场使用。
小规模牛场也可以使用。
利用发酵床养殖,畜禽很少得病,但正常免疫和消费不可缺少。
方式2:异位发酵床(一)概述该模式是将养猪与粪污发酵处理分开,在猪舍外另建垫料发酵棚舍,猪不接触垫料,猪场粪污收集后,利用潜泵均匀喷在垫料上进行生物菌发酵的粪污处理方法。
这是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三)技术要点1.粪污收集。
猪舍粪尿通过漏粪板进入粪尿沟,经水冲或经降解废水冲,通过封闭渠道进入粪污收集池。
粪尿沟和粪污收集池之间存在一定坡度,便于收集,均采取砖混结构,以防渗漏。
收集池上加盖顶蓬,防雨水、防溢出,其容积大小按1头猪0.1m3比例建设。
池内置潜污泵1台,将粪污通过PVC管道泵入发酵床。
2翻耙机长度设定,一般3.65m,如果不使用翻耙机,宽度可根据需要设计。
棚顶高2.4-2.5m、肩高1.4-1.5m。
棚长度按养殖规模需要调整。
5.发酵床运行和维护5.1垫料铺设。
在铺设发酵垫料前,在床底层一般先期铺一层木屑和谷壳,厚度10-20cm,以增加底部透气和吸水。
垫料铺设厚度30-40cm,由于上面不养猪可适当加高,但厚度要均匀。
5.2粪污添加。
根据垫料发酵情况,适时添加粪污。
一般每隔1-3天(夏1天、冬2-3天)通过潜污泵和PVC管道均匀场,建议采用工人或微耕机翻耙,减少投入。
三、有机肥生产模式(一)概述该模式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结合加工工艺,对鸡粪进行资源化利用,尽可能地利用物料中的养分,生产有机肥,减少或消除粪便对环境污染的方法。
符合当前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大趋势。
不但可以减轻养殖所造成的污染,给养殖场创造二次收益,而且发酵产物安全高效、操作简单、产品应用前景看好,已在不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4.发酵大棚。
可采用塑料大棚形式。
建议1万只蛋鸡建设总面积不少于250㎡,棚宽8m左右、高4.5m,长度根据需要设定。
5.堆积发酵。
将发酵预处理的物料运入发酵棚,铺开成行,成长垛状。
根据发酵棚的宽度和翻抛机的长度,每垛宽2.5m左右,厚度1m。
3-4天后,物料内部温度可升至50℃以上,这时每天用翻抛机翻抛1-2个来回,以增加透气,加快好氧发酵。
棚内温度一般以25-35℃为宜,一般发酵10天左右(夏季5天,冬季10天),当物料温度下降到室温时,即发酵完成。
充牛舍卧床垫料,实现资源化化的方法。
同时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经暂存,回收利用于牛场生产或农田利用;沼气经净化处理,用于发电和产热,提供生产用电和热。
该方法将发酵池出料经固液分离并达到指定的水分要求后,使用卧床抛料车回填于牛舍内的卧床,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垫料成本,而且改善了牛舍卧床环境,其杀菌效果、舒适度远远优于其他垫料。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大型奶牛场普遍得到推广应用。
(二)工艺流程3.厌氧发酵。
经调节后的粪污用电磁流量计计量,采用半地下进料推流式分配到发酵池或泵入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
料液在发酵池内发酵温度控制在35℃-38℃,可采用盘管换热方式加热,加温热源为发电机组余热。
经20-25天发酵完成。
内设搅拌器,对发酵液进行搅拌、破壳,加强发酵,提高产气。
发酵池容积可按1m3/1头牛比例建设,发酵池底层主体要硬化处理,防渗漏;上层料质可用PE膜覆盖,用于收集所产沼气,上下层容积可按1:1配套设计,实行沼气产储一体化。
(四)适用范围该模式应用于较大规模的奶牛场。
对中小规模奶牛场可根据实际需要,按比例建设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