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一、实验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振动、电磁干扰、辐射、照明、供电等环境条件应当满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
二、检定员每次实验前都应对各项参数进行核对,如有参数超标,则不得进行实验,保证试验设备、人员的安全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三、检定员应当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监控设施,并保证监控设施(如温度计、湿度仪)在有效期内。
四、检定员应对每次实验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应定期对空调、加湿器等保证环境条件的设备进行检查、保养。
六、应当对检定或校准工作场所内互不相容的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相互影响。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一、计量标准的使用
1、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从购进之日起,由保管人员验收做好台帐记录,主要附件必须填写清楚,并统一登记、造册、编号。
2、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均由各专业负责人维护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人员变更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4、计量标准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规定送检,超周期或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得使用。
5、每套计量标准必须编制正确规范的量值传递系统图和操作规程,使用计量标准检定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
6、使用要合理。
不能用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低精度工件,更不能用低精度计量器具测量高精度工件。
专用检具不能作他用。
7、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校对“0”位,擦净油污等。
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轻拿轻放,放置平稳,更不能将计量标准作其他工具使用。
用后要对计量标准作必要的保养。
8、计量标准领用时手续要齐全,用途要明确,不得转借他人或自行调换使用。
二、计量标准的维护
1、使用者发现计量标准有失准的情况,应及时报送标准室负责人处理,严禁自行乱拆乱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使用后的计量标准,要洗擦干净,作必要的技术保养,有包装盒的应放入包装盒内,达到防潮、防锈、防腐蚀。
3、长期不用的计量标准要定期进行保养,如通电、上防锈油等,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三、要定期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好的给以批评甚至处理。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
1. 计量标准设备按固定资产台帐统一编号入册,建立相应档案,定期检查帐目,并详细记录其历次检验和修调情况。
2. 计量标准设备应设专人管理,设备上应有明显标志;严格执行保管制度,经常检查使用情况,及时消除缺陷,确保装置处于良好的状况。
3. 凡使用计量标准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证书,并必须按所发“计量检定员证”规定的范围进行工作使用。
4. 检定人员使用计量标准设备应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情况并进行处理。
5. 凡计量标准设备发生失准和出现故障时,应送上级检定机构修理、检定,若需更换或报废,应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6. 为及时掌握计量标准设备的误差变化情况,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误差比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新购计量标准设备,必须经上一级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超标配备。
8. 不常用和报废计量标准设备,由管理员提出,经中心和检测室有关人员研究决定后,向有关部门报封存和降级使用以及注销固定资产帐目手续。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一、技术资料应按类别日期归档。
二、每份资料应记录在册。
三、计量标准资料应随国家最新颁布标准更新。
四、技术资料应做好借用归还记录。
五、技术资料保存处应做好防潮防蛀工作。
六、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应做好保管交接记录。
七、计量检定记录必须按照检定规程要求的项目逐项认真填写,记录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要完整、准确,字迹要清晰,检定结果按规程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检定规程(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所需的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应齐全完备。
二、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文件资料由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不得擅自外借;如丢失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及时处理。
三、每次检定均应严格按照有关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进行。
四、负责人要密切关注检定规程及规范的动态,如遇变更,应及时联系有关部门更换标准,并及时按照新标准进行检定。
五、已被更新的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要及时处理(如合订本规程中的旧规程应盖作废章),以防错用。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一、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制电测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年度检定、校准计划。
二、根据年度检定、校准计划对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进行送检工作。
三、保证量值溯源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
四、负责仪器设备自检和校验方法的编写及实施。
五、负责本室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管理,及本室仪器设备校准状态信息反馈和监督。
六、负责电测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日常管理。
七、检定人员使用前负责确认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状态。
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为明确计量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特制订本制度。
一、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了解计量检定和本科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
2、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3、负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检定人员岗位责任制
1、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
2、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
3、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
4、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本室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
5、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6、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正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7、做好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标准器的日常保养及周期保养,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8、负责仪器、设备、标准器、资料、零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一、事故的范围
在工作中发生下述任何一项情节均属于事故。
1、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检测数据、结果错误,且证书(报告)已发出者。
2、因上述原因造成计量标准器,设备损坏影响工作的,因上述原因造成被检仪器损坏或丢失。
3、违反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发生燃烧、爆炸、工伤、计量标准器或设备丢失者。
二、事故发现、报告、处理程序
1、发生计量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当事人或发现人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小事故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2、在事故发生两天之内组织当事人、发现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人、经济损失等情况;
3、根据事故的性质及影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主管领导进行处理。
4、计量器具遗失,应及时办理赔偿手续后销帐清卡。
5、有关调查、分析、处理情况应全部记录在案,并归档保存。
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