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02 腊八粥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lì)n lìA.唾沫(tuòmò) 浓稠(nóng chóu) 甜腻腻(tiázi) 搅和(jiǎo huo)黄焖鸡(huáng mèn jī)B.栗子(lìC.稀烂(xī làn)都囊(dū nāng)深褐色(shēn hè sè)D.肿胀(zhǒng zhàng)松劲(sōng jìn) 咽口水(yàn kǒu shuǐ)2.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并根据解释写一句话。
沸腾: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②比喻情绪高涨。
(1)听了英雄的事迹,大家热血沸腾..。
()(2)锅里的粥沸腾..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根据解释②写一句话:3.下面的句子体现了八儿怎样的心理?请选择恰当的选项。
A.迫不及待B.苦苦等待C.美妙的猜想D.亲见时的惊讶(1)“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2)“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3)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4)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二、课内阅读。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1.“松劲”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在选文中指。
2.联系生活实际,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具体指。
3.八儿的“眼睛可急红了”。
想一想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课外阅读。
母亲那碗腊八粥(节选)徐学平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
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
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
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
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
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
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
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
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
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
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
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
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
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
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选文有改动)1.第⑦段中的加点词“敞开腮帮子”形象地写出了。
2.第③段中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3.赏析下面的句子。
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4.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为什么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5.请你描述一下,过腊八节,一家人吃腊八粥时你所经历的情景。
(重点写出腊八粥的特点和吃腊八粥的感受)(不少于120字)一、1.B 2.(1)② (2)①示例:听了老山前线战斗英雄们的报告,同学们热血沸腾,群情激奋。
3.(1)A (2)D (3)B (4)C二、1.劲头松懈下来妈妈的话使八儿等待腊八粥的劲头松懈了,希望变小了2.锅中的粥沸腾后,在小火的熬制下不紧不慢地冒着泡3.八儿的心情很委屈,吃粥的希望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三、1.“我们”对腊八粥的喜爱2.①交代了腊八节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
3.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扳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的关爱之情。
4.①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②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5.示例: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生好火。
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
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溢满了整个土屋。
我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滑滑的,口齿留香。
二、选择题2.我在第三根树下等你陈柏清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晚上9点就到校门口来接我。
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
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
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
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砰砰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
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
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
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
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
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
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
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桃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
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
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
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
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
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
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
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
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沸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
这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综纷的颜色。
(有删改)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如释.重负()蜷.在角落()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4.文中的“我”是因为什么事开始意识到父亲在“我”心中的重要的?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shi quan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切不安和对追”“2.动作描写。
“赶”“跑”“女儿故意躲避的愤怒,突显出父爱的真挚。
3.示例:每个人与父母之间不应该有感情的隔膜,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要学会主动地去关心父母,去爱父母。
4.父亲一夜未归,并在回来后查出了帕金森综合征早期,由此我才意识到我多么害怕失去父亲。
正如古人所说,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中的作者,在父亲生病后才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父女情,而庆幸的是她还有机会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