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管理管理的含义:本质上是为了有效地(能够实现目标的)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管理是管理者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管理的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

是具有社会实践性的活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自然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社会属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

管理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性和弹性,管理的目标性成为管理的特性现代管理方式中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

3.管理具有组织性。

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4.管理具有创新性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但并不意味是管理活动的起点,计划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协调、激励、调集资源、通信联系、决策、人事、创新是管理职能的发展。

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这两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管理可划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大类型1.以公共利益实现为目标 1.目标相对单一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2.具有竞争性公共管理 3.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企业管理 3.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4.具有独占性 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5.受公众监督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管理者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开发新产品、制定战略、开发新项目)、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中、高层更重要。

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基层>中层>高层概念技能:高层>中层>基层人际技能:同下属的关系(平衡艺术、引力艺术、弹性控制艺术)管理环境:分为一般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组织环境是组织的一个组织部分,但组织实体不包括组织环境,是由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组成。

组织环境和组织实体的边界是不严格确定的,处于变动中。

政治环境、技术环境一般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特殊环境:用户、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家、供应商内部环境:指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简单稳定状况:软饮料制造厂、食品加工厂、律师事务所、识别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啤酒批发商、容器制造厂邓肯(美国)复杂稳定:大学、电器制造厂、保险公司简单不稳定:时装公司、声乐行业、玩具制造、个人计算机复杂不稳定:航天航空公司、电子通讯公司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nuities)、威胁(Threats) 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古代巴比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马基雅维利(中世纪意大利)四项基本领导者原则:得到拥护,权威来与群众;维持组织的内聚力;领导者坚强的生存意志力;领导者有崇高品德和非凡能力。

儒家管理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政治与伦理结合);孟子(保持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荀子(人的欲望和满足人的需求)道家管理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组织少干预或不干预,符合自然规律,具体工作交于组织成员自主完成,政策要有稳定性。

法家管理思想:核心是“法治”——“法”、“术”、“势”。

《孙子兵法》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商家(先秦至西汉)管理思想:范蠡“积著之理”、白圭“治生之学”产业革命时期1、亚当·斯密最早对资本主义管理思想做出贡献,提出的《国富论》2、罗伯特·欧文的人际关系思想,开辟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

3、查尔斯·巴贝奇(剑桥大学)的“科学管理”思想,他是科学管理启蒙者4、亨利·普尔(《美国铁路日报》编辑)管理专业化思想5、泰勒是美国(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从个人角度)6、亨利·法约尔是被称为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的人(从组织角度)7、马克斯·韦伯(德国),提出“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从社会角度)8、梅奥(美国)——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进行了霍桑实验,代表著作《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主要贡献:发现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一起的效应;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属于行为管理理论,也称组织行为理论)。

9、切斯特·巴纳德(美国)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是《经理的职能》10、西蒙因在决策理论方面的贡献,1978年荣获诺贝尔奖11、彼得·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利用知识来提高生产率的管理者。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创始人是特里斯特及其同事。

把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教授(美国),重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人物佛利蒙特卡斯特(美国)、罗森茨维克。

管理科学学派:它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属于同一思想体系,是泰勒理论的新发展。

权变管理理论:70年代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经验或案例学派:德鲁克、戴尔、纽曼、斯隆,德鲁克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建议。

组织工作程序和内容(职能):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变革)。

进入某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影响因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在位优势。

决策决策的本质现代决策理论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决策是理性行动的基础,行动是决策的延续;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用一个;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4、最后所选的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现代决策理论认为最优化决策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5、决策的实质是为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做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决策的作用: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1、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2、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最高领导层制定)、战术决策(中间领导层)和业务决策(基层管理者)。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分为程序化决策(业务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个性化、开发决策)。

3、按决策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决策结果按概率确定)和不确定型决策(概率未知,受决策者个人气质影响)。

4、按照参与决策的决策主体不同,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效率相对较低)。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预测原则(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决策应是动态的决策);效益原则(讲求效益是决策的根本目的)。

决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输入输出过程,决策点是一个不归点。

程序包括: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首要环节;3、拟定备选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要对众多方案进行取长补短重新组合,形成两个以上新的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实验法;5、选择满意方案。

决策达到最优必须: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方案、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效果。

决策的主要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

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盈亏平衡点: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为零。

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法:决策树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风险决策中,概率的表现形式有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冒险法(大中取大法、乐观法则);2、保守法(小中取大法、悲观法则);3、折中法。

预测的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评价预测结果;5、编写预测报告。

预测方法(一)、定性预测方法:1、专家调查法:优点是发挥专家主动性、创造性、真实性,缺点是带有一定片面性;2、德尔菲法:是专家会议调查法的一种发展,重复调查3—5次。

(二)、定量预测方法:1、时间序列法(简单外延方法)将一变量按时间顺序排列延伸,预计未来变化趋势,包括简单平均和加权平均;2、因果预测法。

是根据各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制约的关系。

决策与心理1、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提出者凯利(美国),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物品某种特性给人非常好的印象,其他品质或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名人效应是典型的光环效应。

相反的是恶魔效应。

2、首因效应:阿西首(美国),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

3、近因效应(新颖效应):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后来出现的刺激。

4、从众效应(乐队花车效应):随大流,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改变。

通常表现有缺乏自信、保全己利、权宜之计、模仿与服从。

5、定型效应(刻板效应):用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如北方人是豪爽的、农民是质朴的。

6、反衬效应: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效应,如做事果断的人在优柔果断的人反衬下,就会显得幼稚、轻率。

7、投射效应: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以己度人,比如: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

决策中的心理效应趋避冲突(想要又不付出,不能同时实现)一、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双趋冲突(都喜欢,选一)双避冲突(都不喜欢,选一)超限反应:机体过度接受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二、逆反心理: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劝导影响到自我价值时,会进行自我价值保护而逆反;禁果反应: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心理压力持续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力竭阶段。

四、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1、实现决策目标的难易度;2、问题复杂度;3、决策后果对个人的利害关系;4、决策风险大小;5、时间压力大小;6、达不到目标的回旋余地大小;7、决策目标多少及相互冲突程度;8、决策环境变化程度;9、决策者经验多少;10、群体决策中责任的分散程度。

群体决策分析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

优点: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增加对决策方案的接受性、提高合法性;群体决策缺点:消耗时间长、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责任不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