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19-2000A2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S7201东营港疏港高速油田生产跨线桥维修加固工程编号: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核表注: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S7201东营港疏港高速油田生产跨线桥维修加固工程预应力碳纤维板粘贴方案编制单位:东营市瑞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5月第一节编制依据一、S7201东营港疏港高速油田生产跨线桥维修加固工程合同文件。
二、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⑶、《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⑷、《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⑹、《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⑼、《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1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J001-2004)(1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等三、业主对工期、质量的要求。
四、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五、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现有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和机械化作业水平。
第二节编制原则一、遵循业主要求,确保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二、指导思想是: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按期优质安全建成,不留后患。
三、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四、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
五、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不破坏当地环境。
六、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
通过与业主、管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技术、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七、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
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八、充分发挥我单位“设计、科研、施工、修造”四位一体的专业优势,做到依靠科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破难点。
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建设。
第三节工程概况一、概述油田生产跨线桥位于东营港疏港高速桩号K4+326处,桥梁全长55m,桥梁全宽8m,桥宽组合为7m(行车道)+2*0.5m护栏。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2孔跨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础;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
桥梁荷载等级为汽-超20级,于1995年10月建成通车。
2016年4月19日,S7201疏港高速公路桥梁管养单位在日常巡检时发现K4+326处油田生产跨线桥梁板被撞损伤,经检验该桥为四类桥,必须采取限载限行措施并及时进行维修加固。
桥梁主要病害:2#孔1-6#空心板底跨中部位刮擦严重,空心板底跨中部位刮擦严重,1-5#板底刮擦形成孔洞,面积0.6*0.3m2-1.2*1m2之间,钢绞线外漏8-16根,箍筋外漏2-4根;其中1#板2根钢绞线、1根纵线钢筋、3根箍筋刮断,3#板底1根钢绞线断丝,1-5#板底裸露钢绞线均存在刮擦引起毛刺现象,空心板桥梁病害严重。
整体性能变差,承载能力变小,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严重,已成为危险桥梁,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第四节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现场勘察根据施工现场及现场周围环境,事前做充分的现场调查。
2、材料准备按加固结构物的状态,采用不同修补方法。
表面处理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或其它需要准备资材、机械。
依碳纤维板的用量确定树脂量,依施工时期的温度确定树脂规格,准备所需材料、使用量。
3、工具准备粘贴碳纤维板,准备所需工具。
3.1底面处理混凝土表面研磨用具(电动角磨机),除去灰尘等用具(棉丝、吹风机,修补用工具(削刀、铲具、榔头)。
3.2涂刷用工具涂装用具(滚刷、毛刷),计量容器,混合容器,混合设备(电动搅拌机),清洗溶剂。
3.3粘贴碳纤维板介质量具3.4全过程保护工具(口罩、眼睛、橡皮手套)4、碳纤维加固梁、板位置确定熟悉施工图,掌握碳纤维加固梁、板位置,施工时应按图纸所示梁位置查找现场对应位置,确保加固位置准确无误。
5、加固材料确认使用数量、规格。
6、脚手架搭设根据加固梁、板、柱的高度、周围状况,搭设脚手架。
7、障碍物拆除:拆除有碍于施工的设施。
需要复原的设备,(配线、配管等),记下施工前的位置、施工后复原。
二、施工顺序依照下面流程图进行:三、施工方法及要点1、底面处理为使碳纤维板获得充分的加固效果,必须将加固主体和碳纤维板牢固的粘贴,因此应对混凝土主体的表面等进行底面处理。
1.1除去水泥浆(层)去除水泥浆及抹灰层,使加固结构物的混凝土主体露出。
1.2结构面修复严重缺损的结构面,除去不良部分,用与混凝土同等以上环氧砂浆进行结构面修补。
混凝土构件的缺损处及阶差,按需用环氧砂浆修补(树脂浆等)。
1.3有裂缝时根据状态,研究修补方法,注入树脂等补修。
1.4用转子打磨机等除去混凝土表面的脏污和浮灰等。
注意打磨时不要形成尖角。
用丙酮等除去油污。
1.5灰尘除去用除锈机除去混凝土上的粉末和灰尘,用吹风机和棉丝等除去。
2、预涂底胶用预涂底胶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提高混凝土主体和配套树脂粘贴性。
2.1、预涂前确认施工处环境(温度、湿度等)和混凝土表面干燥情况。
不可淋水。
确认施工面有无积水。
有积水用棉丝等擦去,或暂时放置,确认是否还有积水,有积水,应中止施工。
确认混凝土表面有无灰尘。
有灰尘时,用吹风机、棉丝等除去。
2.2、预涂底胶混合使用计量混合容器,确认有无污物(树脂、溶剂、灰尘等)。
一次使用量要考虑可使用时间和涂装面积,混合量要在可使用时间以内。
按产品说明配合比要求进行配组份混合。
用电动搅拌机和刮刀等,充分搅拌达到均匀。
混合容器下部角,很难搅拌,搅拌要特别注意。
2.3、底胶涂刷用毛刷、滚刷等、均匀的将底胶涂在混凝土表面。
涂刷量根据混凝土表面状态而有差别。
涂装次数:1~2 次左右。
涂刷后,预涂胶吸收量大时,需要增加涂装次数。
2.4、干燥干燥条件因预涂底胶种类及施工环境而不一样。
但是应以指触不粘手指为宜。
3、找平处理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和碳纤维板间留有空气和膨起,主体表面必须平滑,轻微凹凸和阶差、针孔(汽泡)等,要用找平胶等,进行平整处理。
3.1、找平处理前,确认施工环境、施工面积、有无积水及有无预涂底胶、指触是否固化等。
不得淋水。
确认施工面有无积水,有水用棉丝等擦去,暂时放置,确认是否发生再积水。
有积水,要中止施工。
检查预涂底胶指触固化。
确认施工面有无泥土、灰尘等。
如果有,用吹风机、棉丝等除去。
3.2、找平胶两组份混合确认计量、混合容器中有无残存树脂、溶剂、灰尘等,而后使用。
找平胶计量:注意主剂、固化剂配合比。
一次使用量:要考虑可使用时间和涂付面积,混合计量要在可使用时间以内。
用电动搅拌机和刮刀等,搅拌充分至均匀。
混合容器下角部很难搅拌,要特别注意。
3.3、抹找平胶用金属刮刀等在混凝土表面凹部、针孔、阶差上找平胶直至平整。
找平胶抹量因混凝土表面状态不同而不同,但是应以表面平整、阴阳角圆滑标准。
3.4、找平胶干燥干燥条件因环境温度不同而不同,但是,需确认指触干燥,方可移到下道工序(通常为一天保养)。
.找平胶固化后,用电动砂轮等,去掉气泡部分,打磨平整。
4、粘贴胶涂刷4.1、粘贴胶涂刷前,要检查施工环境、施工面有无积水、找平胶指触是否干化等。
不得淋水。
检查施工面有无积水,如果积水用棉丝等擦去,放置一段时间,确认是否再发生积水。
有可能积水,要停止施工。
确认预涂胶或粘脂是否指触固化。
确认施工面有无土和灰尘等,如果有,用吹风机、棉丝等抹去。
4.2、粘贴胶混合树脂有夏用(S)和冬用(W),按施工时期区分使用。
检查计量、混合所用容器中有无残余树脂、溶剂、灰尘等,而后使用。
注意粘贴胶的主剂、固化剂配比。
一次使用量要考虑可使时间和涂板面积,混合量要在可使用时间以内。
用电动搅拌机和刮刀等充分搅拌到均匀。
混合容器下角部很难搅拌要特别注意。
4.3、涂刷粘贴胶用滚刷等将粘贴胶均匀涂刷在混凝土表面。
根据混凝土表面状态、碳纤维板的种类不同、用量而不同,但必须以涂刷均匀为标准。
5、碳纤维板粘贴在涂刷底胶后立即粘贴碳纤维板,加固桥梁底板。
注意碳素纤维板的粘贴方向,并保证粘贴胶完全浸渍充分脱泡。
5.1、准备碳纤维板确认所用碳纤维板的厂家、规格及数量。
5.2、粘贴:粘贴胶涂刷后,迅速确认碳素纤维板的粘贴方向,粘贴于粘贴胶涂刷面。
粘贴胶要根据环境,区分可使用时间,气温高时要注意粘贴胶迅速固化。
检查粘贴位置,要对准划线位置粘贴。
从粘贴端头部沿纤维方向用滚刷滚压,使树脂浸渍于纤维上,两端不整齐可从中心向端部粘贴。
碳纤维板叠合部涂树脂后,对准粘贴;再沿纤维方向滚压,使碳纤维完全浸渍于粘贴胶里。
粘贴作业重要的是使碳纤维完全浸渍于树脂中的操作,一有疏忽就会留有空气,引起与加固主体粘贴不良。
6、张拉6.1安装碳纤维板;6.2在开始张拉前必须确保前面所有安装程序都安装完成;6.3将碳纤维板粘贴到梁上,并安装压紧条。
6.4进行张拉;压紧条安装就位后后,重新安装千斤顶并调整处于水平位置,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15﹪,刻录锚具张拉移动起始线。
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30﹪,检查碳纤维板边缘与梁表面之间是否有胶液挤压溢出,如局部未出现胶液挤压溢出现象,应泄压补充胶液后再张拉;检测锚具行程位移是否对应预张拉时的刻录线。
分段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50﹪、70﹪、90﹪、100﹪,检测张拉端锚具行程位移是否满足理论伸长量的要求,按规范要求张拉端锚具行程位移与理论伸长量误差应不大于±6﹪。
当张拉应力值和张拉端锚具行程位移满足要求后,将拉杆上面的锁固螺栓扭紧到位,停顿5分钟没有其它异常情况后,拆除千斤顶和锚具张拉支架;同时将压紧条上的螺栓扭紧,保证碳板与压紧条之间无空隙。
加压或减压时,千斤顶行程速度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严禁快速冲、放千斤顶行程。
所有张拉都应在碳板胶适用期内(60分钟)完成。
张拉结束和压紧条安装完毕后,即可开始碳纤维板的补胶工作,要求碳纤维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均填满胶粘剂,且碳纤维板边缘胶粘剂饱满并与混凝土基层呈45度斜角。
7、保养到表面涂刷面胶固化时,做保养。
8、防护处理按设计要求对外表面进行防护处理。
8.1、涂装在确认树脂干燥后涂装。
碳纤维粘贴经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外表面防护。
8.2、有防火性必要求时,用防火涂料或水泥等遮盖涂装。
9、竣工清理9.1拆掉千斤顶、张拉挡板等可拆除部件;9.2去除碳纤维板及混凝土表面多余的结构胶;9.3割掉多长的张拉杆,完成整个张拉过程;对锚具进行封锚防护,喷涂3cm厚的环氧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