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课件专题四开放题解题技法
(2010·益阳学业考)2010年4月14日我国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救灾时,首先应向灾区运送水、_____和药品三类急需物质。
(2)玉树地处海拔4 000米以上,很多救灾人员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
这是因为该地区大气中____含量相对较低,导致人体细胞内呼吸作用减弱,______供应不足,出现四肢无力等严重不适症状。
(3)从废墟下被救出的伤员,通常被用毛巾遮盖住眼睛,其原因是防止
__________的强烈刺激,以免损伤眼睛。
(4)某人被救时上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立即在他上肢伤口处的
_____(填“近心”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
(5)某人失血过多需进行输血救治。
经化验,他的红细胞表面含有A和B凝集原,而血清中不含凝集素。
很多人主动要求为他献血,其中最适合的血型是__________。
(6)4月17日,对千余名遇难者遗体举行集体火葬,此举能有效防止灾区____________发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体的生理、急救知识、输血原理、传染病预防等知识,需要根据试题要求,联系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答。
(1)食物和饮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2)救援人员在高原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大气中氧含量低,救援人员不适应高原环境,体内供氧不足,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受到影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3)伤员由于长时间在暗处,如果突然遇到强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4)因为动脉内的血流方向是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5)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6)此举属于控制传染病发生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1)食物(2)氧气能量(3)光
(4)近心(5)AB型(6)传染病
1.试题特点
(1)条件多元化,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问题多元化,可以多方位联系答题的理论依据;
(3)答案多元化,打破传统,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
2.解题指导
(1)针对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时要从试题本身出发,广泛联系与之相关的课内知识和课外信息。
(2)针对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创新应用的能力,解题时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也不必照搬教科书的表述。
(3)针对这类试题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要求回答时科学、准确,言之有理或言之有据。
所以平时要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
(2010·保定中考)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如果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能力,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现请你根据人与自然资源部分“成员”的对话内容,并结合日常生活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取的知识回答问题。
题例:A与B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不要随便占用土地。
(1)C与D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F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以上对话中反映出的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错误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我国资源现状,针对上述对话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谈谈你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剖析】本题属于典型的答案开放类试题,试题依托一段文字和一幅漫画,考查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解题时,需要分析漫画中各方对话的内容实质,联系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组织语言作答。
(1)C与D的对话主要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可结合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作答。
(2)E与F的对话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发展问题,可联系可持续发展
的知识作答。
(3)该问题需要联系实际,针对对话中的焦点,综合作答。
(4)该问题考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作答。
答案:(1)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必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2)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盲目开发
(3)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乱砍乱伐,乱捕滥杀等
(4)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