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班级姓名学号一、课内部分(69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0)(1)伐竹取.道(2)水尤清冽.(3)参差披拂(4)日光下澈.(5)俶尔..不动..远逝(6)佁然(7)犬牙..差互(8)乃记之而去.(9)悄怆..幽邃(10)隶.而从者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
(16)(1)清A、水尤清冽B、以其境过清(2)乐A、心乐之B、似与游者相乐(3)可A、如鸣佩环B、竹树环合(4)为A、全石以为底B、为为坻,为屿(5)以A\以其境过清B、卷石底以出C、全石以为底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6)而A、乃记之而去B、潭西南而望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隶而从者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
(14)(1)皆若空游(2)俶尔远.逝(3))潭西南而望(4)斗.折蛇行(5)凄神寒.骨(6)策.之不以其道(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翻译句子。
(15)(1)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4)(1)《与朱元思书》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写水的清澈,用的是侧面描写手法,与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二、课外部分(31分)石渠记(柳宗元)自渴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⑵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⑶,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泓⑸,昌蒲被之,青鲜(6)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7),可列坐而庥(8)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9),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10)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11)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13)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1)渴,指袁家渴,溪水名。
(2)幽幽:水细流的样子。
(3)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
⑷倍尺:二尺。
⑸泓(hóng):深潭。
水深而广。
(6)鲜:苔藓。
(7)箭:小竹。
(8)庥:同“休”,止息(9)翳朽:密林和腐烂的朽木。
(10)酾(shī):分流,疏导。
(11)俾:使。
(12)鷁(yl):清洁。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6)(1)民桥其上(2)其长可十许步(3)潭幅员减百尺(4)逾石而往(4)昌蒲被之(6)然卒入于渴(7)既酾而盈(8)书之其阳7.用现在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6)(1)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8.文中描写的三处景观石渠、石泓、小潭各有什么特点?(3)9.请分别回答(6)(1)石渠在袁家渴的哪个位置?(2)作者来到这一带后“揽去翳朽,决疏土石”,表现出什么情感?(3)“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班级姓名学号一、课内部分(78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4)(1)增其旧制.(2)谪.守巴陵郡(3)前人之述备.矣(4)浊浪排.空(5)樯.倾楫摧(6)薄.暮冥冥(7)心旷.神怡(8)迁客骚人..(9)朝晖.夕阴(10)波澜不惊.(11)横无际涯.(12)宠辱偕.忘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
(20)(1 观:A、予观夫巴陵胜状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通:A、政通人和B、北通巫峡(3)或:A、或异二者之为B、而或长烟一空(4)和:A、政通人和B、春和景明(5)则:A、然则何时而乐耶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8)(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3)食之不能尽其材4.翻译句子。
(12)(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14)(1)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分别是“,”和“,”。
(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有,”的心态。
三、课外部分(22分)【甲】游太和山日记(徐霞客)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
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
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
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
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
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②戛(jiá):摩,摩娑。
6.“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
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4)与【甲】文最近似的课文是,与【乙】文最近似的课文是7.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3)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8.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8)溯:蹊:及:旦:9.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3)10.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
(限四字)(2)11.翻译下边的句子。
(2)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加点字(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醉翁之意.不在酒()(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野芳发..而幽香()()(6)临.溪而渔.()()(7)非丝.非竹.()()(8)树林阴翳.()(9)觥筹交错..。
()(10)已而..夕阳在山()(11)林壑尤.美()(12)泉香而酒冽.。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15)佳木秀.而繁阴。
()(16)伛偻提携....。
()(17)杂然..者。
()( )..而前陈(18)宴酣.之乐。
()(19)苍颜..白发。
()(20)颓然乎...其间者。
()( )二、课内阅读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 _____。
三、课外阅读2010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2)野芳.发而幽香芳:(3)而或长烟一.空一:(4)把.酒临风把:7.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9.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冻风时作.:⑥娟然..如拭:②局促..:..一室之内:⑦柔梢披风③偕.数友出东直:⑧风力虽尚劲.:④土膏.微润:⑨汗出浃.背:⑤波色乍.明:⑩恶能..无纪:2.解释下面各组加点字.作()波色乍.明().冰皮始解()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徒步则汗出浃背()冻皮始.解().如拭()髻鬟之始.掠也()余之游将自此始.().().()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下列句子中是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课内阅读满井游记(节选)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8.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课外阅读《初至天目双清庄记》数日阴雨,苦甚。
至双清庄,天稍霁。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
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
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
”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