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二、以“五育并举”为教育方针
1、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他认为体育是培养共和国民健全的人格的重要 环节,一个人身体不健康,精神上也必然痛苦
2、实利教育即智育。主要给人以各种普通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实业的知 识技能。实利主义教育对发展国家经济、强国富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的根本, 并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公民道德的全部内容。 4、 世界观的教育。这是他在教育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标。他认为世界观教育 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超轶乎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世界。
1.在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反对独裁统治,提出“教授治 校”的管理主张 2.在师资管理上,主张学校设立教员聘任委员会,招聘教员 的条件和程序都由其来决定
3.在学生管理上,主张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学生自治
蔡元培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一、“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蔡元培为了反对封建旧教育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他主张崇尚自然,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才能。1918年发 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在他看来,“教育者,与 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他 的这项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 器。
5、美育,主要是美感教育。他认为美感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可以达到对于 现象世界无执着,对实体世界的的领悟,达到对世界本性的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育并举”思想的作用及影响
作用: 这五种教育,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需的, 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
影响: 五育并举的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创建新教育体 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在当时对学前教育也同样具有指导 意义,因为它是新教育总的指导方针。
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一、以造就“健全人格”(或“完全人格”)为核心
1.教育的根本是帮助被教育者发展其能力,养成“健全人格” 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属于政治范围)和实体世界(超出政治的),,联系这 两个世界的就是教育。教育虽然立于现象世界,但其最终目的却在于追求实体 世界的最高精神境界。 2.“健全人格”包括了个性和群性的发展 传统的观念是注意群性忽视个性,违反自然、束缚个性。因此新教育应反 其道而行之,以儿童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上了解、尊重儿 童,让他自由发展。
二、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 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他揭露了家庭教育对对儿童产生 的不良影响。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 任的”以及“有子女的人,不是人人有实行教育的时间。” 所以他主张:不论哪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孕,便进胎教 院。生了子女,便迁到乳儿院。一年后,小儿断乳,便送 到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顾。还提出学前教育机 构都要“有专门的卫生家管理”各种设备也要孕妇或母亲 的身体与精神。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 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 童公育的理想。
1、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 未殿试。十八年赴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 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2、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 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 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 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 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 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 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3、 1902年同章炳麟等在上海发起创立中国教育 会,任会长。同年,又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 任校长兼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所长。
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
1、蔡元培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要从公立的胎教院 与育婴院着手,他认为胎教院的环境一定要十分优美,是 孕妇完全生活在平和活泼的空气里,以免不好的影响传到 胎儿。
2、他认为孕妇产儿以后,就迁到公共育婴院,让婴儿 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 3、他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 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 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 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9、 1927年,蔡元培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 他坚决主张抗日,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组织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任副主席,积极援救爱国志士。 10、 1933年3月,他与李公朴、陶行知等人共同发起“马 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会” 11、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他与宋庆龄等组织治丧委 员会,亲自执绋送殡。 12、 1937年,他拥护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谢谢
4、 1904年成立光复会,任会长。次年加入同盟 会,为上海分部负责人。
5、 1907年去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 文学、美学、心理学,为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 理论基础
6、 1911年武昌起义回国。
7、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 长,在他的主持下,废除了封建旧学制,建立了资产阶级 民主教育体制。7月赴德留学。次年又赴法国考察教育, 与吴玉章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 8、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囊括大典、网罗众 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办学方针,对学校进行 全面改革,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14学前2 胡雅卓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生平
二、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三、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及民主管理 四、蔡元培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蔡元培生平
蔡元培(1840--1940)字鹤 卿,又字仲申、民友、 孑民,乳名阿培,并 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汉族,中国绍兴山阴 人,原籍诸暨。革命 家、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及民主管理
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原因:1.与其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紧密相连 2.是由大学的性质决定的 3.符合学术繁荣昌盛的要求 作用及意义: 1.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 2.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珍惜
二、民主管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