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烹饪美学

烹饪美学


返回
5 节奏与韵律
二、 餐厅空间布局和装饰艺术
1 家具陈设 2 观赏品陈设:书画,盆景
三、 色彩和光照
1 光色的感情和象征 2 光色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夏天:冷色 冬天:暖色 3 民族性和地方性 暖色可引起食欲 4 光色与食欲的关系: 冷色影响食欲
第四节 厨房空间艺术处理
一 、空间色彩不宜过花
二 、适当装饰可驱除疲劳
(5) 比较美学法:南人食米,北人食面。
第二章 烹饪饮食环境的选择和利用
第一节 烹饪饮食环境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 中国餐厅建筑艺术 第三节 餐厅装饰艺术 第四节 厨房空间艺术处理
返回
第二章 烹饪饮食环境的选择和利用
第一节 烹饪饮食环境的选择和利用 一、 进餐环境的心理要求:
(一) 要求舒适 (二) 要求轻松 (三) 进餐环境的特殊心理要求 (婚宴,宾朋聚会,古代祭祀或白事 等。下面以 “全聚德“的就餐环境为例。)
1 修养: (1)学习政治理论 (2)学习中国文化 (3)学习外国语言,文化 (4)学习业务技能 (5)增加见识 2 身材容貌: (1)体育锻炼 (2)调节饮食 (3)食疗药补
3 服饰: (1)服饰体现民族文化 (2)服饰点缀烹饪环境之美 (3)服饰是人体美的辅助。
五、风韵态度
风度:是指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美的风采, 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学识和修养等。
举止之美:即人体的一切动作姿态之美,与工 作的速度和质量成正比。
第五章 食品造型艺术
第三节 工艺菜 的构成因素 与形式美法则 第四节 花色拼盘 第五节 热食造型菜 第六节 面点造型艺术
返回
第五章 食品造型艺术
第一节 工艺菜的起源与发展
一、工艺和工艺菜 二、工艺菜的起源: 1 发明火,学会熟食
2 发明制陶术 3 工艺菜的产生:是人类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返回
4 意趣美:(1)美食与美名 (2)美食与美器 (3)美食与美境 5 滋味美:(1)本味美 (2)调味之美 (3)适口之美 (4)合时之美
二、工艺菜的形式美法则
1 对称和均衡(两吃鱼) 2 重复和渐进(太极芋泥)
3 写实和象形:雕刻,冷拼
4 取舍和夸张: 5 多样统一:(1)重点 (2)比例 (3)和谐
三、 民族式: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餐厅 四 、现代式:星级宾馆
五、 综合式:
六 、游动式:快餐车
第三节 餐厅装饰艺术
一 、餐厅空间处理手法
1 围与透(1)围的作用:避免互相干扰。 适用范围:宾朋聚会, (2)透的作用:起到一个简单的相隔作用, 避免因封闭过死产生郁闷感。 2 扬与抑:有主有次 3 虚与实:确定与不确定 4 动与静
二、筵席节奏之美的实现手段
1艺术手段(歌舞) 2礼仪手段(礼节,礼貌)
返回
3 游艺手段(足球,划拳等)
4 服务手段(上菜时报菜名及简单介绍)
第三节 筵席空间与布局
一、空间布局的美学原则
1必须讲究美感效果
2要作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返回
科学性:指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使室内温度,湿度,空气, 光线,色彩和空间比例尺度服从于实用的需要。
返回
(4) 宴席设计艺术
(二)烹饪美学研究的特点
1 2 3 4 5 实用性 形象性 适口性 开创性 指导性
二 、烹饪美学的研究方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法
2 系统方法: (1)三大河流孕育四大菜系 (2) 美学风格两大体系 (3) 试验美学法
(4) 心理分析和行为科学法: 饮食时尚,饮食心理,饮食需要。
三、工艺菜的发展及其展望
返回
1 夏商周:以甜,咸为美美学风格上讲究自然形态美讲究 粗狂之美。如炮豕(烤猪),炮牂(烤羊)
2 春秋战国:即讲究色香味形也注重养生保健。
3 汉代:由于佛教的传入,工艺菜又增加了新品种。
4 隋唐:此时工艺菜已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技巧 (如“五生盘”) 5 宋元时期:在花摆雕刻上有很大进步 6 明清时期:鼎盛时期,制作更精细品种更多。
三、花色拼盘的制作过程
1 构思:(1)要了解宴席性质 (2)要根据季节时令,及进餐时间长短进行构思。 (3)了解赴宴者的民族习惯及身份级别。
2 构图:是对花色拼盘的整体布局进行设计。
3 成型: 4 陈设布置:
四、花色拼盘装盘的六种手法: 排,叠,堆,围,贴,覆。
五、花色拼盘的两种表现形式
1 平面艺术拼盘:重刀工,图案。 2 立体艺术拼盘:生动活泼。
第五节 热食造型菜
定义:是利用烹饪原料的自然属性,通过加工烹 调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造型热菜。 一、热食造型菜的种类:
1 抽象造型菜:打破了自然形象的形式结构。(松鼠鱼) 2 图案造型菜:按一定图案来造型的热菜。(太极芋泥) 3 综合造型菜:借助于诗词,文学,成语,器皿, 制成热菜。(西瓜盅) 返回
第四节 花色拼盘
花色拼盘:是利用已成熟的原料或经调味的生料直接 拼摆,装饰而成的艺术拼盘。 一、花色拼盘的特点:
1 艺术寿命长 2 对胃口刺激少 3 口味不会改变
返回
4 适合平和的场面,可作热烈场面的序曲。
二、花色拼盘制作原则:
1 要注意艺术和食用的结合。 2 注意各种原料之间颜色的配合和映衬。 3 注意拼摆艺术的特殊性: (1)食用性,(2)技术性和艺术性 4 要注意图案形象与宴会内容相吻合。 5 拼摆制作要讲究卫生,注意节约。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二章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退出
第一章 烹饪美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烹饪美学研究的概况 第二节 烹饪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返回
第一章 美与烹饪美学概述
第一节 美的本质和特征
一 、美的本质
1 美学基础问题的理论探讨
美学的定义: 美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也是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 2 美学史的研究: (1) 创始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 19世纪初创立美学 (2)发展史:约200年 返回
7 建国后:一度偏离正确路线(不讲究可食性)。
8 目前:基本摆脱了只注重外表之风的应得影响,走上了注 重内在表现及内外有机结合的正确发展路线。
第二节 工艺菜的组成及特点
工艺菜:在美学原理指导下,利用烹饪原料自身属 性经过加工烹调与拼摆而制成的各种象形 菜肴。 一、工艺菜的组成: 1 工艺菜
(1) 冷菜:热制冷吃(如“德州扒鸡”) 冷制冷吃(如“花拼”)。 (2)热菜:松鼠鱼 (3)食雕:可以不被食用,但必须具有可食性。
二、中国烹饪饮食器具的美学原则
1 餐具与餐具的多样统一 2 餐具与食品的多样统一 3 餐具与环境气氛的 4 餐具与人的统一
第二节 饮食器具造型艺术
一、酒具:酒杯:大:啤酒杯 中:色酒杯 小:白酒杯 我国早在夏代时就有酒了。 二、茶具: 三、食具: 1 是生活必需品,使用率高。
2 常见品种:盘,碗,筷子。
(三) 烹饪美感 : 视,听,嗅,味,触均可产生美感,
它们都是以审理快感为基础的
二 、烹饪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1 人类文明史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完备的实践资料
2 随着美学各分支学科的相继建立和发展 使烹饪美学的出现成为必然 3 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使美学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课。
4 装饰造型菜:菜肴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可食的装 饰材料。(清蒸加吉鱼) 5 形象造型菜:经厨师技术加工制成的生动感人的 生活图案。(菊花鱼)
6 机理造型菜:原料内部断面纹理。(松花鸡腿)
艺术性:是指在充分发挥餐厅内各种设备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还要有恰倒好处的美的结构组合形式,造成应有的美学风格 和美感效果。
二、宴席环境布置:
1普通餐厅:应力求雅俗共赏 2特殊宴会环境布置:应体现中国风格。
三、席位空间布局:
1中餐散座式宴席餐桌的布局(如酒店的大厅)
2中餐宴会餐桌布局:(有统一主题,参加者多为亲友。如婚宴) 3中餐宴席席位布局:(突出主宾席)
返回
2 青铜器时期(距今约3000年) 殷代:重酒器 西周:重食具 春秋战国:用途更广
3 漆器时期:(距今约2000年)漆器只是餐具不是炊具, 是在木器的基础上经认真雕琢上色而成,
特点:比金银器轻巧ຫໍສະໝຸດ 比珠宝廉价。4 瓷器时期(距今约2000年)
特点:精美,轻便,卫生,原材料丰富。
5 现代中餐发展方向 (1)造型和装饰的现代化 (2)材料的现代化(搪瓷,玻璃,不锈钢,塑料)
4席面空间布局: A小件餐具造型法。 B 台布造型法。 C 鲜花装饰法 D 水果造型法 E 餐巾折花及其陈列艺术:卫生,美化台面
第四节 筵席礼仪与风度
一、礼仪与风度在中国烹饪美学中的地位 二、世界各族人民的礼貌礼节 三、各种宴席的礼仪和风度要求
1 一般宴会礼节 2 各种类型宴会的特殊礼节
返回
四、烹饪工作者的风度培养
第四节 筵席礼仪与风度
返回
第四章 筵席设计艺术
第一节 筵席的主题与意境
筵席:筵为较粗糙的草编成,席为较细的竹编成, 席一般在筵的上饮食活动都在其上进行。
主题:原指文学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认 识,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返回
筵席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而是通过宴筵饮,增强体质,达到心情舒畅就是主题。
意境:意:即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学识素养。 境:即艺术作品所显示出来的境界。 筵席的意境:很多筵席有着浓厚的艺术色彩, 有着艺术作品一样的意境。 如何把握好筵席的主题与意境
1 应深刻分析筵饮者的审美心理。
2 调动一切设计手段来表现主题。
第二节 筵席的时间与节奏
一、时间与节奏在筵席中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