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修养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
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决定的。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就当前高校中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自私、偏执、爱与理解的单向化等现象,缺乏健康的人格取向,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等等。
“加之目前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素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不甚关心,以致造成高分数、低素质的怪现象”。
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大军逐渐成为高校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中自私、奢靡之风有蔓延之势。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甚至在尚未踏入职场之前,择业观就已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
大学生们往往对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工作、薪资丰厚,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就导致再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
一些女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或根本不找工作却忙着征婚,以解决前途问题。
在敬业精神方面,当代大学生奉献意识明显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由此可见,在大学中亟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国民素质,能否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长远问题。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然而,大学生虽已能够独立生活,但大多数学生还未能从经济上完全自立,尚不能完全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其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不确定,目标远大但缺乏可行性,经常采取极端立场,看问题表面化,缺乏长远性和深度,对人对事易情绪化等等。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新的观念正在慢慢确立。
此外,大众文化风起云涌,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经典被疯狂解构,传统信念渐被颠覆,道德观念逐渐淡薄。
当前的社会背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认识将产生深远影响。
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成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新事物、新观念眼光敏锐,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对于繁杂的、多变的外部世界,青年大学生往往成为易感群,极易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己,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培养有职业道德的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大学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广泛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在职场中学会处理与人、与工作的关系,如何遵守职场中的规范,如何在工作中尽力创造价值、自我成长,而这些都是个人素质不可或缺的成分。
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记忆,拓展了他们学习的空间和内容,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将职业道德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让学生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正确为人处世,对他们学会做人和生存是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对职业中的创新提出要求,这又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做出一定的贡献。
虽然忽视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也能学到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但缺少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将是不全面的学习,是与个人素质发展的整体观相违背的。
因此,只有加强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对当前素质教育的空白领域进行填充,才能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
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
中国莆田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刘建军说,对于人才,他们比较看重实践能力,但更看重职业道德。
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挑三拣四,让用人单位很无奈。
为此,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将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希望大学阶段为学生开展具有实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他们进入职场打下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
如何选出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成为许多大公司招聘人才时最大的难题。
从学生向职场人转变,毕业生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人力资源经理们有着一致的看法。
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招聘经理毛萍介绍,公司每年招聘大学生几百人,占全年招聘数量的40%~50%,但即使进入公司的学生,在一些基本的职业规范上还要不断地加强。
例如,每个部门工作都有特性,如财务部、人事部有一些机密是不能泄露的,但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点,把不该公开的文件放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这些都会对公司和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现在大学生还遇到外来竞争的问题,而这些对手是职业素质明显要高一些的在华外籍毕业生。
如果学校不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么培养的人才得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对于企业更注重学生的态度和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这一问题,一些专家分析,因为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学习和融入的速度,这种速度很大程度上与态度和品质有关系。
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自然就会拉开人才供应方和市场需求方之间的差距,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而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
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
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重要。
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
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
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即德育课)。
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
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
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
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
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
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
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
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
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
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品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品德的修养。
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说明人象照镜子那样,要从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的。
特别是一个健康的集体,对于培养一个人优良思想品德影响更大。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所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多层次的立交桥,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品德。
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
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
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思想品德修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己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即正确认识自己有那些长处,有那些短处,有那些优点,有那些缺点。
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