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院系:体育系班级:101101学号:101101130姓名:任鹏飞摘要:在现代高技术的战胜中伪装和隐身技术仍然发挥着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
文中为我们就该技术的一般性问题做了阐述,总结了战争中常用的伪装和隐身技术。
关键词:侦查监视战术如何才能使军队在现代战争用立于不败之地?战斗中怎么持续立于主动地位?无数的战争经验告诉我们:隐身和伪装技术是一种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战争发展及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伪装和隐身技术的众多内容中,监视和侦查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反隐身技术。
有效的隐身和反隐身是获取战争主动权的有效手段。
一.什么是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伪装技术是为了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所采取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
隐身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军事伪装和隐身技术有很强的综合性,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光学、电学、声学、热学、化学、植物学、仿生学、流体力学、材料学等。
针对高技术侦察的特点,现代伪装技术主要是为减少目标和背景在光学、热红外、无线电波等方面的反射或辐射能量差异而采取的各种工程技术措施。
二.现代伪装技术分类1.伪装技术按运用范围分类(1)战略伪装:为隐蔽战略企图而采取的迷惑、欺骗敌人的措施。
包括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科技等手段,隐真示假,虚实错杂,使敌人判断失误,以便于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中国古代已有战略伪装性质的论述和实践。
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战略伪装得到广泛的运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成功地进行了战略伪装。
如在平津战役发起之前,东北野战军佯作无进关企图。
与此同时,在华北战场上,停攻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缓攻太原;对淮海战场的杜聿明集团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都起到隐蔽战略企图的作用,为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2)战役伪装:准备和实施战役时,对敌人采取的欺骗措施。
其目的是隐蔽战役军团的作战企图、准备活动、行动性质和重要目标,并使敌人产生错觉,它是创造战机、实现战役突然性的一种手段。
战役伪装应根据战役目的、上级指示、战役军团的编成、任务、敌情和地理情况,由战役指挥机关在战役的全过程和整个作战地区有重点地统一组织。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用制式的和就便的器材,设臵假目标、假阵地、假配臵地域,制造假情况,组织佯动、实施雷达伪装和反雷达措施等。
组织战役伪装应重视对抗敌人的空中侦察、电子侦察和光学侦察,各项隐真示假情况的设臵,须因时因地制宜,力求逼真,使敌人难以判明其真伪,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3)战术伪装:指对战术兵团,部队,分队,的人员,兵器,车辆,工程设施和兵力部署,行动,作战企图等实施的伪装,通常由战术兵团,部队司令部和分队指挥员组织实施。
2.隐身技术分类(1)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系统;减小辐射源数量,尽量消除外露突起部分;采用遮挡结构;为缩小兵器尺寸,采用高密度燃油及适应这种燃油的发动机等。
(2)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主要是通过改造红外辐射源来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
其技术包括:采用散发热量较小的发动机;改进发动机结构,改进发动机喷管的设计;采用闭合环路冷却的环境控制系统,用以降低载荷设备的工作温度。
(3)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技术通常采用的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件技术包括:减少无线电设备;采用低截获率技术改进电子设备;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率。
(4)防可见光探测隐身结构技术在可见光侦察条件下,目标的可见性除与目标与背景间的颜色差别、目标与背景间的距离、照明条件、大气透明状况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外,目标的可见尺寸越小越难辨认,目标的外表形状越不规则,侧外形轮廓也越不清楚。
因此,隐身兵器的外形设计,必须考虑到尽量减小目标的外形尺寸。
(5)防声波探测隐身结构技术改进发动机和辅助机的设计;采用减振和隔声装臵;减小螺旋桨运动对介质的扰动噪声;合理进行目标整体设计等。
三.伪装与隐身对作战的影响1.伪装对作战的影响(1)伪装是造成敌人获取错误情报的重要方法敌对双方的作战企图和行动是建立在所获取情报基础上的。
尽管现代光电侦察技术具有全天候、实时化、高分辨率和准确的定位识别能力,但由于伪装技术的运用,能使敌人、造成敌人造成错觉,以致获取错误情报。
(2)伪装是提高作战部队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战场上,作战双方都将面临如何保存自己的问题。
通过伪装,既可增加敌人侦察的困难,使其不易发现真目标,又可诱骗敌人实施攻击,分散敌人火力;可使敌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从而减少敌武器的命中率和杀伤率,提高部队生存能力。
(3)伪装使作战任务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从提高部队的打击能力和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出发,未来战场将有更多的部队担负战略伪装任务,伪装也将成为战场所有部队的任务之一。
伪装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重新认识近战、夜战和步兵的作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缺少伪装技术必将失去战场的主动权。
2.隐身技术对作战的影响(1)隐身飞机的使用,增大了对空防御难度部分隐身飞机和隐身导弹的研制成功并用于战场,使空袭武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其它隐身飞行器的不断出现,空袭武器装备将发生根本性的飞跃。
这必定给反空袭作战带来很大的困难。
普通预警系统将失去预警功能,无法实施有效的对空防御。
隐身飞机由于其目标信息特征小,一般的雷达系统无法发现,使得已有的防空兵器无法发挥作用。
(2)地面隐身兵器的出现,使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地面兵器隐身性能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其隐蔽性和防护力。
如研制中的新一代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广泛地采用了隐身材料、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和部件设计技术,使目标的暴露特征信息明显降低。
(3)指挥系统面临生存威胁现代战争是诸兵种协同作战,对指挥系统的依赖极大,交战双方都把打击对方的指挥系统作为打击的重点目标和首要任务。
而武器系统的隐身攻击能力提高,使得指挥系统面临生存威胁。
(4)使电子对抗、侦察和反侦察的斗争更加剧烈大量用于战场的隐身兵器,由于采用电子对抗隐身技术,将使电子对抗的均势被打破,伪装由消极的反侦察向积极的反侦察方向发展。
这必将刺激电子支援技术和侦察技术的发展,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电子对抗和侦察反侦察的斗争。
四.隐身兵器及应用1991年1月17日,战火和硝烟充斥着整个海湾地区,踌躇满志的美国出动了30架F-117A战斗机,欲对伊拉克防空力量最强的80个目标进行袭击。
F-117A 果然不负重望,它们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准确无误地落在了伊拉克总统府的屋顶上,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在海湾战争的首次空袭中,出动的F-117A战斗机只占多国部队出动飞机总数的2%,但它们却完成了空袭总任务的40%,且未在战场上受到任何损失。
有报道说,如果配备两架空中加油机,无需战斗机护航,8架F-117A战斗机就能完成以前需要75架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才能完成的任务。
F-117A的威力能真的有这么大?为了证实人们的眼睛和耳朵没有出现差错,让我们一起走向神秘而危险的"隐身战场"军用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
隐身技术有时也称隐形技术,它是传统伪装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隐身技术在军用领域的作用,就是通过在总体设计中减少声响、雷达、红外线、光电等观测特征,使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应用了这项技术的武器装备,不仅可借"隐真"保存自己,还能因"示假"迷惑对方。
本世纪3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特别是雷达的问世,最早的隐身材料也出现了,如荷兰科学家研制的雷达用吸波材料,以及日本人开发的铁氧体材料-硅钢片。
50年代,为既能获取情报又能隐蔽飞行,美军在V-2高空侦察机和PLV-7低空侦察机上涂了吸波材料。
以后美军又在SR-1型"黑鸟"侦察机上采用了更先进的隐身吸波涂层,使其反雷达探测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还使用过一种采用了红外特征减弱措施的武装直升机,大幅度降低了苏制SA-7红外制导地空导弹的命中率。
50-60年代,在走过一段利用各种单一技术实现隐身的道路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同时对可见光、红外、电磁、激光等实现全面隐身的问题。
6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首当其冲,率先推行隐身技术研究计划。
7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日、英、法等国为开发先进的隐身技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976年,美国的CDIK型隐身战斗机试飞成功。
1980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它对隐身飞机的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
到了80年代,美国的多种隐身作战飞机已开始装备部队,并在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隐身技术的军事意义异常重大,以至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它。
美国国防部在1990-2000年的高技术发展计划中,已把发展隐身技术放在了异常突出的优先位臵,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它竟投入300多亿美元用以发展新型隐身侦察机、新一代隐身巡航导弹和隐身卫星。
俄罗斯亦不甘落后,目前也在TY-95H战略轰炸机、"海盗旗"战略轰炸机、米格-29、米格-31、苏-27歼击机等作战飞机上,使用了隐身材料。
采用了多项隐身技术。
日本也正在研制TV隐身无人机、F-1隐身战斗机;英、德、意正在联合开发隐身"欧洲战斗机";英、法、德、意、荷五国正在联合研制ACA隐身战斗机;以色列、印度、瑞典等国在隐身技术装备的发展上,也取得长足的进步。
1.隐身飞机隐身飞机可以说是研制最早、发展最快、隐身技术含量最高的隐身兵器。
已研制成功的隐身飞机主要有:SR-71隐身高空侦察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B-1B隐身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等。
其中,F-117A和B-2两种飞机的隐身性能最好。
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高隐身性能的战斗机,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
这种飞机主要携带激光制导炸弹对敌防空力量较强的重要地面目标实施攻击,并可完成战略、战术侦察任务。
1975年开始研制,1981年6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获得成功,1983年10月开始装备美国空军。
这种飞机翼展13.2米,长20.88米,高3.78米,作战半径740公里。
它首次从外形、结构、材料等方面综合运用了隐身技术,具有对抗雷达、红外、激光等探测的综合性能。
例如,它的雷达散射截面仅为0.1平方米,比F-15战斗机的10平方米下降了两个数量级,使雷达发现距离缩短了68%。
也就是说,若雷达可以发现100公里远处的F-15的话,而它只能发现32公里以内的F-1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