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名人素材运用(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名人素材2、会叙议结合运用人物素材3、掌握因果分析法和假设论证两种人物素材的运用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法和假设论证两种人物素材的运用方法,并能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归纳实践演练教学过程:导入:古今中外,英杰辈出,浩如星海。
他们之所以称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励志向上、执著追求的积极人生态度,百折不回、寒岁松柏的宝贵品格,通达济世、变中求胜的卓越才华,借势造势、把握机遇的自主意识,报效国家、献身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泽被东西、影响深远的巨大成就。
一,讲一则名人故事:(积累名人素材)二,悟一点人生真谛:(对名人进行评价,从而提炼观点)一蓑烟雨任平生聆听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开始落魄,飘流四方,辗转难安。
悲戚的秋风震动了你易感的心弦,滚滚思潮,波澜起伏。
黄河九曲,惊涛万里也难以掩饰深藏内心的幽怨。
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士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文人的喜怒哀乐,消磨了多少英雄的壮志豪情。
面对仕途风波,大浪淘沙,你身处逆境,泰然处之,不愿随波上下,俯仰由人。
你抬首笑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大气凛然,不改高洁本性。
在赤壁的日夜,你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你看到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你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你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
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面对贬谪的人生,你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以亲密的友情驱散迁客的苦情,以久惯世路的旷达之怀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
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风流洒脱地徜徉于山水之中。
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倾泻于你的笔端,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沉淀成千古绝调,辉煌了历史的天空,灿烂了文学的艺苑,响彻了华夏大地。
你站在历史的高度,淋漓挥洒,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高歌入云。
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终于成为你人生的至乐之情,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着超乎俗世的圣洁理想。
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飘逸旷达的胸襟,洗练了你豪放的词风。
横放杰出的气势,空灵蕴藉的笔调,旷远清丽的境界,超尘脱俗的胸襟,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了山光物态的神韵,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万古不朽!三,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对素材的灵活运用)1.一例一析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多例迭加:如:不要安于现在的自我,而要追求心中的梦想。
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患,从而铸就了刚毅伟大的民族魂;袁隆平不安于水稻亩产千斤的“极限”,从而颠覆了世界权威;“超级女声”来自平民,却敢于挑战卫视舞台,从而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澜。
再如:一位名人曾说:“一个执著追求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
”正因如此,爱因斯坦成就了旷世奇迹,哥白尼让地球为之振荡。
纵使像李白、杜甫这样一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业而终不可得的失败者,也为我们留下了盛唐诗歌最灿烂、最珍贵的篇章。
虽然他们一个抱月而终,一个苇席蒿葬,可毕生的攀登,矢志不渝的追求,还是让他们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追梦无悔》)(1)使用“从……到……”的句式用据古往今来,无数名垂青史的成功者,有谁不是以诚信待人,以诚信任物的呢?从汉高祖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到司马迁为“李陵事件”的中肯之言;从魏征以诚信直言敢谏,到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正面的例子实在多得不胜枚举。
事实上,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更是任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基石。
(2)使用“当……时”的句式串据当卧龙草庐外的刘皇叔在朔风飞雪中久久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
”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诚信”。
3.逆向对比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桀骜的陶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炼,最终……远离了富贵满堂,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心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
如何议得深刻?比较下列两段文字,谈出你的看法1.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
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2.他们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是这贫瘠的土壤使他们顽强生长,坚忍不拔,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成功之花。
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
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明确:例1是学生作文中易出现“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观点与材料分离。
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段显然缺乏说服力。
因此,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例2多了对事例的分析相比,你觉得效果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重在议论,这就是议论。
1、因果分析法例3: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
提问: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大家看是否能体现这样中心论点?如修改为: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请学生分析修改后的文字,看句间逻辑关系是什么?可有标志词?明确:因果关系,有标志词“为何”“如何”询问原因,“就是因为”“因而”“可见”启示我们写作文时对人物素材扣住论点分析时,可用因果分析法。
可用类似文中的,也可用“之所以”“是因为”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等,这样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例4: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课堂小练:请同学们以“磨难,能历练人生。
”为中心论点,用因果分析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片段,至少要用到两个名人素材。
示例1:磨难,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
(贝多芬之所以能够示例2: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
示例3: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就是另一片蓝天。
】2、反向假设法例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
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
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这一语段有叙有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可修改为: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抹出来的。
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
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例2: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谦让,后来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最后两人成了挚友,共保赵国的天下。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以谦让的态度去对待廉颇,而是与廉颇对峙起来,甚至发展到干戈相见,那就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也是赵国的损失。
例3: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制成新药;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明确: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应从例子的反面进行假设,并且用上导引词“如果”“譬如”“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