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五中2019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是所有细胞的边界,细胞中脂质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发生B. 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或高尔基体,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D. 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吸收葡萄糖不存在释放葡萄糖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中存在的内质网除与蛋白质合成与加工有关,也与脂质的合成有关;中心体与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除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细胞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多种,如载体蛋白、酶蛋白、受体蛋白等,分别与物质的运输、催化、传递信息有关。
详解: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所以原核细胞中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无关,A错误;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形成纺锤体;破坏低等植物的高尔基体,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细胞壁;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均有可能使染色体复制的低等植物细胞不能分裂为两个细胞,进而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B正确;生物膜上有的蛋白质作为载体,与物质交换有关;有的蛋白质作为酶,起生物催化作用,C错误;在动物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既存在吸收葡萄糖的载体,也存在释放葡萄糖的载体,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中容易忽视肝细胞中既能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进行利用、转化和储存);也能释放葡萄糖(肝糖原分解产生)到血浆中。
2. 叶片颜色的变化是叶片衰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下列有关叶片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黄化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RNA大量水解,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B. 叶片衰老的过程中某些细胞器可能发生解体C. 在衰老叶中,单个细胞可能处于发育或衰老的不同时期D. 从根本上说,叶片衰老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黄化过程中,叶片衰老的程度逐渐增强,细胞代谢逐渐减弱,因此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RNA大量水解,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A正确;叶片衰老的过程中,细胞代谢逐渐减弱,某些细胞器可能发生解体,B正确;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在衰老叶中,单个细胞可能处于发育或衰老的不同时期,C正确;从根本上说,叶片衰老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抗体、淋巴因子、血小板、尿素等都是内环境成分B.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一定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异常有关C.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所包含的物质成分既有从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有来自于肺泡内气体的交换成分,还包括细胞代谢分泌的产物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保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必须在正常机体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才可能达到。
详解:血小板是位于血浆中血细胞,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A错误;由于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且是在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所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是有关调节功能异常造成,B错误;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需要依赖内环境,但细胞还从内环境中吸收所需的物质,同时将自己不需要的物质排到内环境,所以细胞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A,忽视其中血小板是细胞,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成分。
4. 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 h 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 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B. 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C. 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 GA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答案】B【解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应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受精和赤霉素(GA)溶液处理还是清水处理,因变量是脱落率和放射性强度,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属于无关变量,各组要相同,A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GA处理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没有影响,对受精幼铃脱有抑制作用,故GA处理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受精幼铃,B错误;磷酸盐在植物体内可以合成ATP、DNA等有机物,激素能调节植物体营养物质的调配,故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GA处理组与清水处理组相比,GA对32P的磷酸盐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D 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名师点睛】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受精和赤霉素(GA)溶液处理还是清水处理,因变量是脱落率和放射性强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GA处理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没有影响,对受精幼铃脱有抑制作用;GA处理组与清水处理组相比,GA对32P的磷酸盐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B. 植物的花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C. 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除草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D. 按照信息来源可以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信号传递,具体传递信息种类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详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而信息传递中信息来源可能是无机环境,甚至可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双向传导,所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单向进行,A错误;植物的花的颜色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物理信息,植物花分泌的气味物质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化学信息,B正确;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除草没有体现了信息传递过程,因为生长素类似物是给植物体内的细胞传递信息,不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或者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信息,C错误;生态系统中信息来源可以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错误。
点睛:注意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6. 进来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此项研究表明肥胖与基因有关,与环境无关B. HMGIC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 小鼠的胖和瘦是一对相对性状D. 体重正常的小鼠HMGIC基因一定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中所设计的实验:通过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含HMGIC基因的小鼠作为对照,在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的条件下,实验结果是实验鼠体重正常(未变肥胖),而对照鼠变肥胖;实验结论是HMGIC基因与鼠的肥胖有关,但前提条件是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食物。
详解:此项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与HMGIC基因有关,而且与环境(吃较多的高脂肪食物)有关,A错误;该实验没有证明HMGIC基因是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还是直接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生物的性状,B错误;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小鼠的胖和瘦是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体重正常的小鼠HMGIC基因可能不正常,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与结论,对比选项进行判断。
二、非选择题7. 某研究人员将某种绿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如图1所示),经黑暗处理后置于恒定光照下并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变化量,测量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乙、丙三株健壮的生长状态相同且大小相似(假设干重相同)的该植株幼苗分别置于Ⅰ、Ⅱ、Ⅲ三个图1装置中(Ⅰ、Ⅱ装置均为无色玻璃材质、Ⅲ装置为红色玻璃材质)。
甲、丙适宜且相同光照处理,乙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三植株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甲、M乙、M丙,则M甲_______M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M = M甲- M乙。
则M的准确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B点时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 ~ 15min内,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___mol/min。
【答案】 (1). 大于 (2). 甲植株在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3). 大于 (4). 密闭容器内CO2浓度逐渐降低,使光合速率减慢,产生O2的速率减小 (5). 6 x 10-8【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在0-5min之间,密闭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的减少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可表示出植物的呼吸速率=(5-4)/5×10-7moL/min=2×10-8 moL/min;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作用量,同时可表示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如5-15min内植物的平均净光合速率=(8-4)/(15-5)×10-7moL/min=4×10-8 moL/min;达到15min后,由于氧气量没有增加,此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0,说明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时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密闭容器内CO2浓度的下降。
详解:(1) 据题意可知:甲、丙植株经适宜光照处理,乙植株黑暗处理,经过相同时间后,分别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甲、M乙、M丙,假若三株植株起始质量为X,则(M甲-X)、(M丙-X)分别是甲组、丙组植株在相同时间内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即净光合量,X-M乙是乙植株在该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