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乳喂养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支持母乳喂养!
梅毒 晚期梅毒,尤其感染5年
以后的梅毒通过胎盘传 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分娩前已接受规范治疗 反应良好者,排除胎儿 感染后,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 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
抗病毒药物治疗; 出生后(12h内)接
种免疫球蛋白和乙肝 疫苗可以喂养; 未接种前可以早吮吸、 早开奶。
特殊人群的母乳喂养
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 建议鼓励母亲继续哺乳,但母亲的饮食宜回避牛奶制品,同时补充
钙制剂(800-1000 mg/d); 若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婴儿 可继续母乳喂养。
有临床症状或血糖 <2.6mmol/L时,可 静
开奶师 催乳师 技师 替换
母乳指导师
非专业词汇: 疏通、按摩、通 乳、揉、催乳
替换 手挤奶
母乳喂养观察记录表-医护版
母乳喂养进展良好的指征
母乳喂养观察记录表-医护版
母乳喂养进展困难的指征
体 位 回复
情感联系
解剖
吸允
吸允时长
四 母乳喂养中的特殊情况
哺乳期用药基本原则
促进乳汁分泌最有效的方法: 频繁有效的吸吮刺激
乳腺细胞数量的增加
增加产奶量
常见误区说明
按摩乳房 挤奶
热敷
按摩 多吃 多饮汤 多奶
乳房 挤压乳晕 排出乳汁 制造更多奶
推荐意见: 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乳母过
多补充液体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非专业词汇:
新进人员必须接受不少于18小时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相关职 能 部门成员每年接受不少于3小时的母乳喂养知识复训 成立母婴保健专业小组,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建立母乳喂养 咨 询热线,为孕产妇及家属提供母乳喂养支持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2018)
措施4:分娩后立即开始皮肤接触并不间断进行,帮助母亲在婴儿出 生后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措施5:支持母亲早开奶,维持母乳喂养以及应对母乳喂养常见困难。
2018年,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日内 瓦发布更新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 措施》。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 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 幼营养,共同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 南》(2018版)。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2018)
措施1:完全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市场守 则》和世界卫生大会有关决议,制定书面 的婴儿喂养政策,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 通,建立持续的监控和数据管理系统。 推荐意见: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 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 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 施母乳喂养
推荐意见:

生后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频率≥8次/24 h)有助于预 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
发生。

母婴同室,除有医学指征的母婴分离外, 产妇和新生儿每
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h。

坚持按需哺乳,鼓励早吸吮、勤吸吮。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2018)
措施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和风险。 措施10:出院协调,使父母和他们的婴儿能够及时得到持续的支 持和照顾。
脉输注葡萄糖。 05
早吸吮和早接触,可 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 生的风险。
01
02
高危儿生后1 h内测血糖。
低血糖表现:激惹、呼吸 04 急促、肌张力降低、喂养 困难、呼吸暂停、体温不 稳定、惊厥或嗜睡……
每隔1-2h复查,直至稳定。
03
新生儿血糖标准 24h内,血糖>2.5mmol/L >24h,血糖>2.8mmol/L。
参考:《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
母乳性黄疸
01
02
03
04
母乳相关性黄 疸婴儿不应中 断母乳喂养。
当胆红素水平<光 疗界值,新生儿一 般情况好,体重增 长速率正常,大小 便的颜色、量均正 常时,母乳性黄疸 婴儿不需要治疗。
当胆红素水平达 到光疗指征,母 乳喂养在光疗间 歇期进行。
母乳相关性黄 疸婴儿,若一 般情况良好、 无其他并发症 时,不影响预 防接种。
丙肝 母乳喂养不会
增加新生儿 的丙 肝感染 概率。
结核 活动性结核不应喂奶; 已经接受大约2周的 正
规抗结核治疗,医 生 评估不再有继续传 播 的趋势,可以哺乳。
产后抑郁 服药期间,暂停喂养,
定时挤奶; 推荐药物氟西汀、百
忧解,母乳中浓度很 低,孕期和哺乳期广 泛推荐,加强新生儿 监测。
12.拒绝母乳的婴儿 20.实施母乳喂养
守则
13. 乳头扁平或凹陷
14. 乳房肿胀
15. 乳腺炎
三、母乳喂养的评估
母亲的评估之乳房
推荐意见:母亲乳头内陷或乳 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 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所有乳房都适合母乳喂养,不 存在“最佳尺寸”;
乳头的形状有时会使婴儿乳房 含接困难。
消化酶
乳铁 蛋白
DHA
叶黄素
1
2
3
4
5
6
7
……
抗体, sIgA
溶体素
Sn-2 棕榈酸
母乳代用品产业规模巨大: 全球每年销售额高达近450亿美元; 预计到2019年还将增加55%以上,达700亿美元。
母乳喂养的10个事实
Fact 6
Fact 7
Fact 8
Fact 9 Fact 10
可用抗逆转 密切监测母 必需对母亲 母亲应在工 应在六个月
动态和稳定性
Fact3:母乳喂养对儿童有长期益处
咬合不 正
智力测 验成绩 更好
中耳炎
预防
2型糖 尿病
超重 肥胖
Fact4:母乳喂养对母亲的益 处
母乳喂养延长
一年,可使患 浸润性乳腺癌
01
率下降6%
03
降低产后 抑郁风险
降低卵巢 癌患病率 02
降低2型糖
04 尿病风险
Fact 5:婴儿配方奶粉不含母乳中存在的成 分
观察和询问催产素反应活跃 的指征:
母乳溢出或喷出; 产后最初几天,哺乳引起子
宫收缩疼痛。
母亲的评估之母亲的含接手法
这样做使得宝宝更难以含接乳房: –母亲试图将乳头塞进婴儿嘴内,只捏住乳头,“剪刀手”可能使宝 宝难以将足够的乳房组织吸入口中,母亲手指上的压力会阻塞乳管。 –身体前倾让婴儿靠近乳房。
参考:中华医学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
母乳的分泌调节
泌乳回馈性抑制物(FIL),一种自分泌的、局部的母乳
合成调节剂。如果不排出乳汁 FIL将在乳腺泡中积聚
,浓度不断增加 汁分泌。
阻止了乳腺cell中的乳
奶水分泌的5个秘密: 奶水分泌比你想象的多; 分泌会配合宝宝需求; 晚上比白天多; 分泌受母亲心情影响; 奶水没有排出,会减少分泌。
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目录
CONTENTS
1 母乳喂养的10个事实
2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
(2018版)
3 母乳喂养的评估
4 母乳喂养中的特殊情况

Fact 1:生命最初六个月的母乳喂养至关重要 世卫组织建议: 母亲在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婴儿在生命前六个月应得到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应持续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推荐意见: 新生儿生后尽早(<1 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30 min)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2018)
措施6: 除非有医学指征,否则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 外的食物或液体。
措施7:母亲和婴儿共处,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措施8:帮助母亲 认识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婴儿含接评估
让宝宝就 宝宝面向上望, 乳房 下巴先贴贴乳房
乳头向上, 对着上颚
深深含上 乳房
离乳
有效含接的指征
婴儿的下颌贴到乳房
哺乳过程乳房外观圆 润,而不是被拉伸
婴儿的嘴张得很大
婴儿上唇上方有更 多的乳晕
婴儿的下唇向外翻
婴儿脸鼓起,或压在母亲的乳房上
母乳喂养效果评估
评估母乳喂养是否足量的指标: 胎粪转黄时间。生后24~48h,新生儿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研究显示 :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次/d,粪便转黄时间3-15d,粪便 转 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尿量。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 加。新生儿出生后一周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若婴儿尿量不足 [<0.5~1.0 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体重。研究显示: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重平均下降4.9%,体重下降程度 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 分别为5.5% 、2.7% 和1.2%。当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 为母乳摄入不足。
这样做对宝宝很有帮助: –母亲用手支撑整个乳房,压向胸壁,有助 于婴儿有效吸吮,必要 时将大拇指放在乳房 上方帮助乳房塑形; –母亲把婴儿抱到自己的乳房上。
抱婴儿哺乳的四重点
婴儿的头和身体应该 呈一条直线
婴儿的脸应该正对着乳房, 而且上唇正对乳头
母亲和婴儿的身体应当 非常接近
如果是新生儿,不单托着他 的头和肩膀,也要支持臀部
录病毒药物 乳代用品销 提供支持 作时继续进 时逐步添加
降 低 H I V 通 售情况
行母乳喂养 固体食物
过母乳喂养
造成的传播
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