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许经营合同的解除问题

特许经营合同的解除问题

关于特许经营合同解除问题的总结一、特许经营合同简述。

2(一)特许经营概念.。

2 (二)特许经营合同的认定.。

2二、特许经营合同解除及无效。

2(一)特许经营合同解除的类型.。

21、法定解除.。

22、约定解除.。

43、协商解除.。

44、法院根据情势变更原则的裁定解除.。

4(二)特许经营合同的无效.。

5 (三)特许经营企业未备案,签订的加盟合同效力问题及解除问题。

5三、特许经营合同解除的流程.。

6(一)单方解除(包括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流程.。

6 (二)双方协商解除流程.。

7 (三)法院裁定解除流程.。

8一、特许经营合同简述(一)特许经营概念《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二)特许经营合同的认定特许经营合同的本质特征在于特许人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合同,以是否构成特许经营性质为标准认定是否为特许经营合同。

但应注意的是,除有相反证据外,合同内容一般应推定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可作为判定合同性质的依据。

当事人实际履行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且对方当事人也认可该履行的,则该实际履行应视为对合同约定的变更,并应替代合同的相应约定并与合同的其他内容共同构成判定合同性质的依据。

合同中约定一方以另一方的分支机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进行注册并经营,当事人主张不属于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的,应当结合该约定的具体履行情况判断合同性质。

此外,有的合同中明确约定“本合同不是特许经营合同”或类似的合同性质条款,这种约定也不应影响对合同性质的判断。

二、特许经营合同解除及无效(一)特许经营合同解除的类型1、法定解除依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下列情形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指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当事人既不能预见也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

(2)在履行届满前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a、受许人不交纳各种加盟费用;b、受许人明确表示不予支付所欠货款。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a、受许人未交纳各种加盟费用,经催告仍未交纳;b、受许人拖欠货款,经催告仍未支付。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特许人:a、未按合同约定向受许人提供全套运营体系;b、未按本合同约定履行加盟店开业前及经营过程中的培训、技术指导义务;c、丧失商标或其他特许标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d、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大量投诉并被主要媒体曝光,品牌形象和价值及企业商誉受到严重损害;e、强行要求受许人接受除合同约定专卖以为的商品;f、特许人提供的设备根本不能使用,或者经多次返修后仍不能使用的;g、违反商圈保护;h、被指控为刑事犯罪的;受许人:a、超过合同约定的期限未符合开业条件或未开业;b、未经特许人事先书面同意擅自销售或提供非特许产品或服务;c、经营、管理、服务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引起大量投诉及被主要媒体曝光批评,严重损害经营体系的商誉;d、未经特许人事先书面同意擅自全部或部分转让加盟店面;e、侵犯或严重泄漏经营体系商业秘密;f、被控为刑事犯罪,造成无实际持续经营能力。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特许经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通过该规定赋予受许人在一定期限内的单方解除权。

2、《特许经营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满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但是,什么程度的隐瞒、虚假信息提供,才能解除加盟合同?现行法律并未有详尽的规定,但现行司法实践中,对采用以隐瞒、提供虚假信息为由解除加盟合同,采取从严原则,还是要看是否影响其合同目的实现与否。

2、约定解除《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以具体合同约定情形发生,行使解除权,但要考虑约定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

例子:受许人约定任务量未完成,是否可以解除合同?看约定的任务量是否符合市场行情浮动。

是否公平。

3、协商解除《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协商解除的随意性比较大,但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4、法院根据情势变更原则的裁定解除指合同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护合同原有的效力则显失公平,从而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

例子:某加盟商的加盟期内,出租方不愿把店铺出租给加盟商,加盟商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加盟合同?法院将可能依据情势变更原则予以解除。

(二)特许经营合同的无效1、特许主体资格不合格的,加盟合同无效。

2、《特许经营条例》第七条规定,“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

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3、违反《合同法》52条规定而无效。

a、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e、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违反《合同法》54条规定,经撤销而无效。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b、在订立合同时显示公平;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三)特许经营企业未备案,签订的加盟合同效力问题及解除问题。

1、国家要求备案,未备案是否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目前司法实践虽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本案只是一种行政处罚责任,非强制性的责任,并不因未备案其开展特许经营主体资格就不能,即备案不是特许加盟合同的生效要件,因此,不能以未备案认定特许经营加盟合同无效。

2、特许经营企业未备案,签订的加盟合同是否可以解除?特许企业未备案,亦未告知加盟人,是否能以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而要求解除合同?同样,未告知备案信息,要看是否足以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一般来说,特许人未办理备案手续,并不能当然其不能开展特许经营,故不能以此要求解除合同。

三、特许经营合同解除的流程(一)单方解除(包括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流程1、确定法定解除或约定解除条件成立---2、搜集法定解除或约定解除条件成就的证据材料---3、拟定书面《解除合同通知函》---4、EMS发送《解除合同通知函》---5、解除通知函到达被送达人时生效---6、被解除人有异议,可在3月内向法院起诉,确认合同解除的效力。

解除合同通知书女士:因你在自营店销售非我公司指定第三方提供的商品,经核实属实。

根据《代理合同书》第二条第(三)款第2(6)项的规定,我公司有权决定行使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现我公司正式通知与你解除《代理合同书》,请依照《代理合同书》的约定履行合同终止你方应负之义务。

另外,如欠付进货款或其他债务请立即偿清。

特此通知!有限公司日期: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双方协商解除流程1、双方发生加盟合同争议---2、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合同----3、议定结合合同方案---4、签订合同解除协议书—5、解除合同协议书生效,合同解除。

终止合同协议书甲方:乙方:鉴于:甲、乙双方,于2009年5月7日签有《特许经营合同》,甲方授权乙方在湖南省株洲市响石头岭步行街开设加盟店,代理期限自2009年5月7日至2012年5月6日。

现双方就合同解除及结算事宜达成以下一致约定:一、双方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解除双方之前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二、乙方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停止享有原合同约定的各项权利,不得再以甲方名义进行任何商业活动;三、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支付9800元,包括权益金、保证金、返点等其他一切款项的结算。

甲方向乙方支付完9800元后,原合同的一切债权债务甲方已向乙方全部结清;四、乙方应本协议签订5日内完成对其加盟店撤牌、哎呀呀标识清除等原合同约定之解除合同的后合同义务,并将撤下招牌、哎呀呀标识等物品交还甲方;五、乙方应积极与甲方做好与本合同一切相关工作的交接,包括但不限于区域特许加盟经营授权凭证交接、属于甲方所有的物品交接、资料交接、文件交接、乙方欠付货款的结清等,交接工作应由双方以书面形式确认;六、乙方办妥以上第四、五条约定的交接事宜后三个工作日内,甲方按本协议约定的金额(合计人民币9800元)向乙方支付款项。

乙方今后不得以任何理由,就原合同的履行、效力、款项结算等问题提出投诉、索赔、诉讼或其他主张,否则应退还甲方向乙方支付的结算款。

七、乙方应与甲方签署《保密协议》,承诺对此解除合同的事项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或公布于众,否则应退还全部结算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广东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乙方:王红宝日期:日期:(三)法院裁定解除流程1、一方发生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2、向对方要求协商解除合同无果---3、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4、法院生效判决认定解除合同,合同被解除。

另外,合同解除过程中,应注意:1、保证金、加盟费、管理费、货款等相关费用结算的处理及后合同义务的处理,2、保密事宜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