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1、定位和测量放线工程简介本工程新建工程,由初中、高中素质楼、教学楼,初中、高中宿舍楼,体育馆,礼堂,文化传播中心,国学讲堂组成。

总建筑面积108817㎡其中地下室14525㎡,地上面积94292㎡。

建筑单体最高高度24.3m1.2、定位和测量放线工程施工1、施工测量总体思路1) 平面控制网按照场区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以业主(测绘单位)提供的控制(网)点为基准,测设时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测设。

主轴线控制网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设。

2) 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测绘单位)提供的水准基准点(基准点应保证三个以上),采用欧波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32,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将高程引测到现场形成高程控制网。

3) 以主轴线和高程控制网作为结构、基坑监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施工的测量基准点。

并定期进行校核,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测量施工阶段划分测量工作施工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施工,即基础阶段施工,地上主体结构阶段施工、二次结构装饰阶段施工,其中又分为二个流水施工段。

在点位布设时充分考虑流水施工段测量的方便性。

3、测量控制基准点交接、复测与维护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测绘单位)进行基准控制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并对基准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并做醒目的围护栏杆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4、测量仪器的选择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现场采用了智能型天宇632全站仪、天宇电子02L经纬仪、欧波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32。

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见下表。

主要测量方法一览表5、测量人员的组织根据本工程的重要性结合施工需要,现场测量人员配备情况下表。

测量人员配备情况3平面轴线控制网测设方法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 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用: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大地坐标系统。

2) 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测设。

4)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 控制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工程施工中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2、主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采用智能型天宇632全站仪进行测设。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50026-2016、《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11446-2015要求,控制网精度符合下表规定:主轴线控制网技术要求3、轴线控制网的加密测设经校测精度指标符合要求后,根据施工方案中流水段的划分,对主轴线控制网进行加密,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加密方法在原主轴线方向上采用内插法进行。

1.4高程控制网的测设方法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 根据场区内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

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布设为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三等水准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1) 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水准点采用方形砼墩制作,利用钢管围挡保护,场区内共布置4个首级高程基准点,水准点间的距离控制在50100m。

2)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要求1.5楼层测量放线施工方法基础施工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投测,±0.000m以上结构施工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竖向标高传递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竖向传递。

基础结构施工期间,对主轴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每一个月复测一次,以防止控制点位移而产生测量误差,从而影响施工测量精度。

1、基础结构测量基础结构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主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

1) 主轴线的投测与细部放样(1) 基础施工测量:在垫层砼面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校测主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坑边缘上的轴线控制桩上,以正倒镜挑直线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垫层砼面上,投测允许误差±2。

垫层砼面上轴线投测完成,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弹出基础、柱等边线,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2) 基础施工高程测量土方工程移交前向基底引测标高基准点,即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使用精密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壁上,并标明数据,测量操作中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

由场区内首级高程控制网引测至基底施工面6个标高基准点(相对高程数据统一一致),经联测、闭合形成统一的基底高程控制网,并定期与场区内首级高程控制网联测进行校核,根据联测校核结果及时调整、修正相关水准点高程,以保持整个工程标高控制的统一性。

标高传递允许误差见下表。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2、±0.000m以上结构施工测量±0.000m以上结构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内控网按照二级控制网精度技术要求进行测设。

1) 内控点的布设(1) 内控点的布设应尽量选择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

为了保证控制点的精度和便于检核,每个流水施工段内控点布点应不少于三个。

内控点作为轴线竖向传递的依据,应距轴线1―1.5m设点,同时应将各流水施工段内控点进行联测闭合,相同轴线闭合差应小于3。

(2) 内控点预埋铁件应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各层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预留出200×200的孔洞,以便轴线竖向投测。

预埋铁件由100×100×8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首层楼板钢筋固定牢固。

(3) ±0.000m以上轴线竖向投递精度指标见下表。

轴线竖向投递允许误差序号项目允许误差() 备注1 每层±32 总高H(m)H≤30 ±530<H≤60 ±102) ±0.000m以上轴线投测将型激光电子经纬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将接收靶安放在投测层板面相对应的预留洞口,架设好型激光电子经纬仪,打开发光电源,将光线投测到所需楼层面上,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适当挪动接收靶,接收靶的“十”字交点移至激光斑点上,轻轻转动3激光垂准仪,激光斑在接收靶上形成一个激光圆,激光圆中心即为控制的接收点。

依次投测下一点,直到所需控制点投测完毕。

对所投测的轴线点进行角度、距离闭合差测量,满足相关精度要求后方可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并以此作为楼层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依据。

3) ±0.000m以上高程传递测量根据场区内首级高程控制网在首层楼层内走廊位置测设出结构1.000m(至少3个)水平标高线作为±0.000m以上结构施工测量的高程基准点。

施工中,采用悬吊钢尺法向上引测各层高程点,测量操作中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

同一楼层平面内的水平标高控制点为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足结构施工的需要,其误差控制在±3以,高程基准点标识。

3、装饰施工测量装饰阶段测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各楼层轴线、轴线控制线和各楼层传递的标高控制线为测量依据,主要控制要点为:门窗、吊顶、地面、管线标高控制、设备基础、幕墙平面位置控制。

1) 轴线的恢复和隔墙测量放线轴线恢复前使用全站仪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

校核后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后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

根据恢复后的轴线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并用墨线弹出。

2) 标高的抄测楼层水平标高控制线抄测前应先校测钢筋砼结构施工测量中传递的标高控制线,当三个基准点较差小于3时,取平均值作为施工层标高的控制线。

楼层控制线抄测时,应尽量将仪器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进行抄测,各标高控制线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数据。

3) 幕墙安装测量为了保证幕墙的安装精度和实现设计效果,在幕墙安装时,首先依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各主龙骨的坐标数据,然后依据结构控制网,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放样方法在结构体上下布设幕墙主龙骨的位置。

测设精度要求点位误差小于3,拉钢丝进行校核其垂直度及各点的间距无误后作为幕墙安装的测量依据,主龙骨装完成后用全站仪进行复核。

1.6重点部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法1、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剪力墙、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测放出墙柱50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后期吊装、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2、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洞口两边线及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

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3、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

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

1.7沉降观测施工方法1、施工监测目的为了正确反映建筑体在施建时与功能性使用时的变形量与变形趋势,检验设计数据的正确性、积累相关施工经验和信息化的施工理念。

2、施工监测内容结合本工程结构施工期间的特点,本工程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建筑体沉降观测(配合由业主指定具有相关测绘资质单位完成)、结构施工期间的塔吊的垂直度监测。

3、建筑体沉降观测1) 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1) 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2) 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为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 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4) 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保证基准点稳定。

(5) 沉降观测点埋设,基准点离观测建筑物距离不小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

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方法(1)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点数及观测点布置。

(2) 埋设方法观测点标志采用不锈钢棒,其端部打磨成光滑的球形,沉降观测点埋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