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选)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课件
(优选)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课件
故选B
第9题 提取有误信息,无法抓住主旨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6年……孔子……以笼罩天下
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 不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 动时期,材料反映了吴虞批判、反对儒家思想的主 张,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孔子阻碍了社 会进步,而是说明儒学阻碍了社会进步,应该反对, 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尊重孔子的主张,故 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学习西方思想的问题,故 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紧扣 材料时间1916年,学生应该可以联系新文化运动 相关知识,据“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 则不得不攻者”的信息即可正确判断
(优选)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课 件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基本结构及学情分析 试卷范围、学生情况及考查重点 (见学案)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2、试卷涉及的主干知识
题号 1-2
3-4
5-8
知识点
题号 知识点
开眼看世界 的局限性和要启 迪国民意识的作 用
9-12
新文化运动的口 号、文学革命、 作用
洋务派级不同人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
变式训练3——依据材料,突破传统观点
答案D 本题考点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是掌握对新 文化运动的评价.
【解答】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 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 B、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 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 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 D、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 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 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 D正确;故选D.
第10题 基础知识不牢固,无法排除干扰项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从鸦片 战争后开始,故排除A项;材料“1920年 1月”“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 说明
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故B项正确; C项从甲午战后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情况下 开始,故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变式训练1——扣教材抓主旨(见学案)
C项,19世纪70年代中国行政机关机关没有元首,故C 项错误.
D项,19世纪70年代中国仍属于落后的封建国家,不 会接受欧洲的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A.
变式训练2——关注关键时间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 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 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 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 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群对学西方的不 西方的源自度和学西同看法学的方式
13
(1)中体西用 的含义及评价 (2)维新派学 西学的目的
14
评述题:对传统文 化的看法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3、考试成绩分析(满分85分;及格51分) 最高分79分;最低分24分
分数段 70分以上 60分以上 51分以上 51分及以下
人数 3人 14人 共31人 17人
第7题——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 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 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 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 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 以挽救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 不难知道,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仅仅是 在“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时期,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康有为“最后吸取了西 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可知,康有为并非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故C 项错误;康有为并未实现中西文化矛盾的调和, 故D项错误。
3、选择题解题方法总结(见学案)
四、讲评主观题
1、失分最多的题目是: 13题第(1)和 第(2)小题第二问的“不同” 及14题;
典型试卷1 满分卷
典型试卷2 布局合理 条理清晰
第3题 归纳概括能力差
【解答】【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对 “机器之利”的认识的差异,故D项正确; 根据材料“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无法反映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项错 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从南至河南一带对机器 生产的认识的地区差异无法直接得出近代新 兴力量始于南方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中 强调的是认识不同,无法直接得出工业发展 不平衡的结论,故A项错误。【答案】D
1、【解答】A项,19世纪70年代,中国在魏源等早 期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下已经开始引进 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该时期的洋务学堂有可能 学习蒸汽机及其运行原理,故A项正确.
B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银 行是盛宣怀在1897年创立的中华通商银行,时间晚于 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
第8题 对重要时间不敏感,时空定不准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是中国 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 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解答】根据所学,这一时期国人的认识才开始从学习 器物向学习政治转变的过程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 “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表明,随 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人们 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甲午战 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关注日本的发展 经历,并不等于认同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根据 所学,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洋务破产与 《日本国志》的关注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
二、课前订正及自查(见学案)
三、讲评选择题
1、选择题错误情况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错误 3 2 23 12 13 10 33 20 30 19 9 12 人数 答错 6 4 46 24 26 20 66 40 60 38 18 24 率% 排行 11 12 3 7 6 9 1 4 2 5 10 7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