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版毛概各章所有重点作者:日期: 2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 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 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2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 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 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节3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 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 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

的发展要求。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 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 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节 重十:科学发展观。

形成、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 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 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果做出最新概括,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一节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 4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2P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节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 1重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2重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 3.它是加强党 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 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个精髓, 才有毛泽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这个精髓又体现 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 思想、邓小平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求是的精神。

第三节1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

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 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 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 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 只 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革命力量发展壮大, 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 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 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

如在大革命后期, 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 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 而一 中国共产 使得革命 受到重大损失。

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 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

由上可见,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附加第五章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 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 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 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第二节重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 强,振兴中华。

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 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 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 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 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第二节2尺氏、 、、>:弟八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第一节2重。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2.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3.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 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 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 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P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略具有长期性。

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

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 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提出了战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友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

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七章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实行对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

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一节2重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 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相关主题